中國(大陸)現有兩千余所高校,其強弱按國家政策分為八檔。即二加七大學兩擋(清華北大一檔,中科大、南京大、復旦、上交大、浙大、哈工大、西安交大二檔。1999年確定),九八五大學三檔(2003年入選的共34所,含2+7),有研究生院的大學四檔(共56所,含985大學),二一一大學五檔(共一百零幾所),大學六檔,學院七檔,大專八檔(含職業技術學院)。但在二加七大學和九八五大學中,國家并無明確的排名順序,沒有說明以什么為序,比如學科強弱、校名首字筆畫或拼音、學校屬性(文理工農醫綜合等)、地理方位(如按大軍區警備的地域)。這就導致各種排名層出不窮,出入也較大。2007年,國家組織各方力量對全國所有高校(含軍隊院校)的幾乎所有學科進行了全面的評比審核,評出了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共287個,涵蓋一級學科73門,擁有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的高校共83所。并于2008年3月予以公布。我認為,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的數量和分量是衡量一所高校學術水平高低的最好尺度和視角。為什么這樣說呢,因為它是大學所獨有的事物,是別的學術系統所沒有的。而其它的尺度和指標別的學術系統都有。比如兩院院士數,碩士點博士點博士后流動站數,科研項目經費數,科研成果獲獎的級別和數量,專利的類型和數量,論文專著的級別、數量和影響,國家、部、省重點實驗室數,百篇優秀博士論文數,等等。中國的學術大軍大致可分為六個方面軍:一為高等院校,二為中科院社科院(含地方科學院和地方社科院),三為部委局屬研究院所,四為軍隊系統(軍隊院校可歸入高校系統),五為地方系統(地方科學院社科院以外的其他研究機構),六為科技方面的企業系統和社科方面的黨校系統。上面提到的其他重要指標,如院士、點站、項目、獲獎、論文專著、重點實驗室、優秀博士論文等,其它系統都有,而非高校特有。所以,主要以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為視角來探討高校的強弱是比較合適的,也是比較簡便可行的。
限于篇幅、精力和讀者的興趣,我們主要談前三檔大學,前三檔以外的大學情況特殊者也適當提及。
一、清華北大誰更牛?
坊間有時傳聞、媒體不時提說,北京大學是中國最高學府、最好學府或第一學府。但根據那個學科表看,情況不是那樣。先看重點學科的數量。北大有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19個,其中文科8個,理工醫科11個。清華大學有22個,其中理工醫科20個,文科兩個(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清華有兩個重點學科(生物學、藥學)的歸屬單位為北京協和醫學院—清華大學醫學部,也就是說那是協和與清華共有的,而非清華自有的。但刨除這兩個,清華仍比北大多一個。加上這兩個,則比北大多三個。再看重點學科的分量。北大有的重點學科是小學科,從業人員少,分量相對輕,如政治學、社會學。比之清華最軟的兩個重點學科管理工程和工商管理(因為高考理科狀元榜眼探花們爭報清華是沖著它的理工科去而非沖著它的管理學科去的),北大的政治學社會學其分量還要輕點。所以,充其量能說北大是中國最高最好的學府之一。也許清華在兩校競爭中國第一學府的長期過程中可能勝出,尤其是如果它能逐步合并北京協和醫學院的話。
二、何校能名列三甲?
國家有關部門和政策并沒有確定何校是中國第三號大學,故二加七的那七所大學的絕大部分都認為自己是中國第三號大學。從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的數量看,浙江大學共有14個,名列第三。但我認為,浙江大學在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合校風潮中成為四校合一的航母大學(浙江農大、浙江醫大、杭州大學并入)。按校均人均師均算浙江大學的重點學科并不很多;合校后的新浙大是文理工農醫各大學科群都很齊全的綜合大學(原杭州大學是文理科大學),但浙大的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的分布并不均衡。醫學藥學類沒有,文科類也基本沒有(只有一個不文不理的管理工程)。再加上地域區位的影響(所在的杭州在中國算不上特大城市)。所以我認為浙江大學排不上第三名大學。廣大群眾和考生及其家長似乎也這么看,故浙大的高考收分不算特別高。那么,哪所大學可排名第三呢?按我的校均師均的觀念,復旦兩校合一,共11個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上交大三校合一,共9個。都不宜當第三號大學。倒是一校合一的中科大和南京大學合適一點。兩校皆各有8個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中科大的全為理(工)類,南京大的7個為理科類,一個為文科(中國語言文學,由此可見南京大的文科要弱點)。就分量來說,中科大的一個為小學科(科技史),分量輕點(因為也可以把科技史劃為歷史學這個一級學科下面的一個二級學科),其從業人員也很少。但中科大的核科學與技術似乎比南京大學的天文學重要一點。再加上南京大學這所文理科大學的文科相對弱些,所以我覺得中科大可以暫時排第三,南京大學排四。
三、二加七中哪所大學最弱?
二加七大學中最弱的竊以為大概是西安交大。西安交大也有8個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但它是一所三校合一的大學。西安交大在合校風潮中合并了西安醫大、陜西財經學院兩所大學。但它的文科只有管理工程和工商管理兩個重點學科,醫學藥學類沒有,故其重點學科的分布也不均衡。再加上它地處西部,受地理區位的和當地經濟發展的這些不太有利的因素的影響,其高考收分也不很高。而高考收分也反映了廣大群眾、考生及其家長的認可度。所以,西安交大只好暫居二加七大學的末尾。
四、九八五大學中哪所最強?
在2003年入選的34所九八五大學中,刨去前九所,就還有25所。他們中哪所最強呢?我以為北京航天航空大學和人民大學可提出來說道說道。北航擁有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8個,除一個管理工程外,皆為工科。其中一個為特別重要的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北航又沒合并別的大學。高考招生收分又很高。故可名列九八五大學之首,將來還可能躋身2+9大學(當2+7擴容時)。人民大學也擁有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8個,全為文科。人民大學也沒合并別的大學。不過,人大的8個重點學科中,有兩個學科較小,其從業人員也較少,分量較輕,即它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和社會學。考慮到人大基本上是以文科為主的文科類綜合性大學,其收分在文科考生中也較高。所以,人大似乎可排在九八五大學前列。將來也可能格為2+9大學。
五、九八五大學中哪所最弱?
九八五大學中最弱的可能要算蘭州大學和吉林大學。蘭州大學迄今沒有一個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無論怎么看都是最弱。這也無可奈何。蘭州地處甘肅。甘肅地理環境較差,經濟發展滯后,留不住人才。許多人才便孔雀東南飛了。說吉林大學也是最弱的之一可能令人驚詫。但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情況的確如此。吉林大學有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4個,皆為理工科。這在九八五大學中居中。但吉林大學是六校合一的全國規模最大的大學,有師生員工約8萬人。近年來并入的高校有吉林工大、長春科技大(地學類)、白求恩醫大、長春郵電學院、解放軍軍需大學(農牧獸醫類)。其重點學科按校均人均師均算一校不到一個,有些黯淡。而且分布也不均衡。吉大是文理工農醫學科最齊全的綜合性超級航母大學。但其文科、農科、醫科皆無重點學科。可見其合并了一些弱校,降低了原來的整體的水平,稀釋了自己的研究型性質。高考招生收分的差異也反映了這方面的情況。吉大同招理科考生的理工農醫各院系專業,好的蹩的收分差距達百分以上。有些令人感慨。
六、九八五以外的名校有哪些?
九八五大學以外夠得上名校這個資格值得拿出來說說的非藝體類高校有國防科技大學和中國農大這兩所。國防科技大學有5個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除一個為管理工程外,其他皆為工科中的高新技術學科。國防科大屬軍隊系列在高考招生中屬提前批錄取院校,故其收分也頗高。中國農業大學也有5個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皆為農牧科學學科。中國農大地在首都,中國又是農業大國,國家對農業科技比較重視。在近十年來榮獲國家最高科技獎的14位著名科學家中,有兩位為著名農業科學家(雜交水稻之父工程院士袁隆平,小麥育種大師科學院士李振聲)。所以,報考中國農大的考生也比較踴躍,收分也較高。因此,我猜想,在下次九八五大學擴容時,這兩所大學入選是順理成章的。
總體來說,2007年的重點學科評審比較客觀公正科學周全。比如我所在的四川大學,有5個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中文、數學、材料、生物醫學工程、口腔醫學),文理工醫都有。這與我們自己的估量也吻合。我所在的我校的歷史學在評審中全國排名大概第十,只有兩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暫無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按規定得有三個二級重點學科才能晉級一級重點學科。全國只有兩個即北大南開)。我們也認可。盡管這樣,2007年的評審也有難以避免的疏漏和瑕疵。比如沒有評出一個外國語言文學的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外語學院外語系外語專業的重點學科。在中國高校,專門學外語教外語研究外國語言文學的師生人數也許是前面提到的從事那些較小較輕的一級學科的人數的1000倍。如此龐大的學科卻沒有評出一個重點來。這不能不令人覺得有點遺憾。希望下次能予以彌補(按規則是五年一評)。如果此事是因受學位授予規定所限,就應適當調整學位門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