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勢與政策”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是每個學生的必修課程,承載著對大學生進行馬克思主義形勢觀、政策觀教育的特殊使命?!靶蝿菖c政策”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中最具特殊性的課程,既是嚴格的教學活動,又是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其教學對象廣、時間長、課時分散,具有時效性、現實性、實踐性和動態性等特點。為了保證“形勢與政策”教育教學的有效性,高校必須針對這些特點,建立靈活的管理機制,促進管理工作有效運行,組建靈活的師資隊伍,提升教學教學效果,運用靈活多樣的教育教學方式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斷創新教育教學內容,增強教育教學的時效性和針對性。
一、根據課程性質和特點,建立靈活的管理機制
要把“形勢與政策”教育的管理納入高校學生教育培養方案和課程建設體系,按課程建設的規范要求建立相應的教育教學管理機制。然而,“形勢與政策”教育具有課程教學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雙重性質,這種雙重性質決定了不能完全按照正常課程的管理模式來統一管理,而要根據課程性質和特點以及各高校的實際情況,建立由多個部門共同參與的靈活管理機制來管理。作為嚴格的教學活動,“形勢與政策”教學必須交由專門負責教學工作的教務處、教學院部等教學管理部門來管理,按照教學活動的統一要求進行管理;作為日常的思想政治活動,“形勢與政策”教育具有教育對象廣、過程長、活動分散等多重特點,教育工作涉及到各個教學系部、黨委宣傳部、學生工作部、團委等多個部門,如果完全把它交由專門負責教學管理的部門去管理,無法滿足日常思想政治活動的要求,“形勢與政策”教育任務也就無法實現。所以“形勢與政策”教育教學管理必須打破正常課程管理常規,除了保證專門負責教學管理的部門參與管理外,還要靈活地吸收負責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黨委宣傳部、學生工作部、團委等多個部門共同參與管理,以全面地有效地完成“形勢與政策”教育教學的任務。教學管理部門的參與,確保能制訂全校統一的教學大綱、教學計劃,統一分配教學任務,統一安排課程表,使教學活動有固定的時間和地點,防止教學的隨意性、任意性和應付性,保證教學內容的連貫性,也體現了教學活動的要求;負責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部門的參與,將“形勢與政策”教育融入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各個領域,貫穿大學教育的全過程,確保了“形勢與政策”教育的現實性、針對性、時效性,從而有效地完成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任務。
由多個部門共同參與的靈活管理機制,并不是要多頭管理,政出多門,而是要始終堅持在校黨委統一領導下,各個管理部門分工負責的共同管理原則,即要確立校黨委統一領導,黨委宣傳部指導,思想政治理論教研部主管,學工部、宣傳部、團委、教務處共同負責的管理機制。這種分工負責的共同管理原則,要求各個管理部門之間一定要理順管理關系,明確各部門的管理責任,做到分工負責,切不可相互推諉,甚至出現無人管理的現象。同時,又要求各管理部門做到協調一致,相互配合,通力合作,齊抓共管,形成合力,從而管出實實在在的效果。既有分工負責、又通力合作的靈活管理機制,才是科學的、高效的,才是搞好“形勢與政策”教育教學的根本保障。
二、根據教育教學任務的需要,靈活地組建師資隊伍
“形勢與政策”教育具有時效性、實踐性和動態性,是教育和教學相結合的特殊課程,其教育教學對象包括高校中所有層次的學生,教育教學活動貫穿大學生思想教育的全過程,教育教學內容領域寬、跨度大,涵蓋了政治、經濟、文化、教育、外交、科技等多方面,這些特點決定了高校很難按統一標準組建一支高素質的穩定的龐大的專職師資隊伍來滿足“形勢與政策”教育教學的需要,絕大多數教育任務需要兼職教師或臨時聘請的專家學者來完成。所以,高校在組建“形勢與政策”教育師資隊伍時,不要一味地盲目地追求建立穩定的專職的教師隊伍,一定要突出靈活性和開放性,做到穩定性和變動性相結合,要根據教育教學任務的需要,有效地整合校內校外資源,通過多渠道靈活地組建師資隊伍,主動地吸收一部分高水平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讓他們成為這支隊伍穩定的骨干;積極地培養從事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學生輔導員和管理干部,使他們是這支隊伍的主體;適時地聘請校內外具有多種學科背景的專家學者或者具有多種社會實踐背景的企業家、領導干部做專題講座,讓他們成為這支隊伍的有益補充。
靈活地多渠道組建的師資隊伍更符合“形勢與政策”教育教學內容、特點和任務的需要,更容易發揮他們各自的特點和優勢,做到相互補充,增強了教育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更容易實現“形勢與政策”教育教學效果。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政治理論功底扎實,有較高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對當前的國際國內形勢有敏銳的觀察力,能夠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去觀察分析當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發展進程中所遇到的各種新問題、新情況,可以及時有效地引導和疏通學生對一些重大理論問題的困惑和疑慮。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對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有深入的研究,有較高的政策水平,能夠向大學生深入地系統地闡釋黨的方針政策,使學生理解黨的大政方針,明確政治方向,樹立正確的政策觀;從事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學生輔導員和學生管理干部了解思想政治教育規律和學生思想發展規律,熟悉學生思想動態和思想特點,和學生有共同語言,教育教學內容更容易講到學生的心坎上,讓學生從心底里認同和接受,從而增強了教育效果;適時聘用的校內外專家學者,他們分屬于不同的學科專業,有各自的學科專業知識優勢,彌補了其他教師的知識空白,滿足了多方面教育教學內容的需要,提升了教育教學的知識和智慧含量,增強了教育教學的說服力和滲透力。
三、尊重學生的主體性需要,運用靈活多樣的教育方式方法
“形勢與政策”教育教學要想真正落到實處,取得良好效果,實現其特殊使命,就必須充分發揮大學生的主體性作用,調動大學生的主體能動性。要真正發揮大學生的主體性作用,首先,要根據“形勢與政策”教育教學的需要和大學生的特點,采取靈活多樣的大學生喜聞樂見的教育方式。既可以采取課堂教學、專場形勢報告、專題講座等靈活多樣的集中授課的形式,使學生系統地接受理論知識教育;也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需要、業余愛好和生活習慣,采取豐富多樣的分散教育的方式,靈活地與學生黨團組織生活、社團生活、社會服務、社會調查,暑期三下鄉、勤工助學、教學實習、擇業就業、創新創業等多種實踐活動形式相結合,做到寓教于樂、靈活滲透、潛移默化,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加深對我國政治經濟文化建設和社會發展的認識和理解,解決他們思想上的困惑,自覺地把自己的價值認識與社會現實結合起來,把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價值取向,提升自己的價值觀,堅定自己的政治方向,從而實現“形勢與政策”教育教學的效果。其次,根據發揮學生主體性的需要,采用靈活多樣的教育方法。在教育過程中,要始終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體精神,把學生成長和發展的需要放在首要地位,充分發揮學生自主選擇、內化和外化的主體性作用,做到教育與自我教育相結合。要徹底改變過去那種把學生當作被動接受“容器”的強行灌輸方法,做到單項灌輸與雙項交流相結合,盡可能地采用啟發式、互動式的教育教學方法,營造互動式的教育教學氛圍,引導學生主動地、自主地參與互動交流活動,多給學生一點參與教育教學和獨立思考的空間,點燃學生創新思維的火花,激發學生的學習情感,增強學生自我內化的驅動力,加速學生價值觀、政治觀的建構,培養學生分析判斷形勢、理解政策的綜合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根據形勢與政策的動態變化,靈活地創新教育教學內容
“形勢與政策”教育教學內容包含形勢與政策兩部分,形勢是指國際和國內社會政治和經濟發展的狀況和趨勢,政策是指黨和國家為實現一定時期的目標和任務而制定的行為準則。國際國內形勢風云變幻,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也要根據形勢的發展變化作及時的推出和調整,大學生的思想狀況也會隨著形勢的變化和政策的調整而產生波動,他們會因此興奮、自豪,也會因此困惑、迷惘。因此,“形勢與政策”教育教學工作者要時刻關注國際國內形勢的變化,準確把握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的精神實質,敏銳地觀察學生思想動態,要根據形勢的變化、政策的調整和學生思想的波動,靈活地創新教育教學內容,使教育教學內容始終處于不斷變化、不斷更新的動態過程之中,始終保持與時俱進的狀態。堅持以能及時反映國內外形勢最新動態的《時事報告大學生版》和《時事》VCD作為學生學習輔導資料,把《時事報告》作為教師教學必備參考資料;堅持以教育部社政司每年下發的“高?!蝿菖c政策’教育教學要點”為主要參考依據,密切結合當前國內國際以及學校所在的省市地方形勢的最新變化,緊密關注和研究學生的思想動態,重點選擇近期發生的、學生普遍關注和最感興趣的熱點、焦點問題和存在疑惑的難點問題,不斷充實、更新教育教學內容,使教育教學內容始終保持鮮活感和現實感,充滿時代氣息,增強對學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堅持做到教育教學輔導資料常編常新,體現動態性和可變形;堅持做到教育教學活動不能過分拘泥于已編的教材和既定的教育教學計劃,要體現出靈活高效,要善于發現學生學習的“興奮點”,找準教育教學的切入點,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有效地引導學生學會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去觀察、分析、判斷形勢,理解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把握事物發展的趨勢,揭示事物運動的基本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