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藝體專業學生是有別于普通本科學生的一個特殊群體,他們的英語水平將直接影響到中華民族的藝術體育文化在世界各國中的影響力。隨著經濟全球化的迅速發展,英語作為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一門國際化語言,已越來越受重視。高校藝體類大學生是未來我國參與世界文化交流的使者,英語是他們把我國的文化藝術和體育競技加以闡釋并傳遍整個世界的重要工具之一。近年來,各高校針對大學英語課程教學改革進行了許多有益的嘗試,但是,對于高校藝術、體育類專業學生這一群體的英語教學改革一直收效不大。筆者認為,教師應該結合藝體類學生的特點,切實實施高校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相關措施,因材施教,同時也要注重自身素質的提高,通過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和靈活有效的教學形式,運用真正適合藝體類學生個性的教學法,培養出符合社會需求的合格藝體人才。
一、藝體生英語學習的現狀分析
在中學階段,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使得學生機械地跟著老師的思路走,整個課堂教學過程完全由老師支配,學生只是按照教師的思路被動學習,對老師依賴性較強。進入大學后,許多新生注意到大學英語課內教學活動以語言知識的傳授和語言實踐性練習為主,自己有更多的空余時間,對如何安排、支配這些時間,很多學生甚感茫然。尤其是藝體生,由于在高中階段把大部分時間和精力都投入到專業課學習和考試上,甚至有些學生為準備藝體專業考試,幾乎在高二下半學期至高三近一年半的時間內都不再接觸英語,導致英語成績差,底子薄,語法與詞匯尤其薄弱。入學后,專業課程安排密集,專業作業比較費時,相比之下,學習大學英語時,由于知識結構的不同,中學英語與大學英語有一定的跨度,許多學生感到難度加大,壓力倍增;另外,藝體生專業課是小班授課,而英語課通常為合班教學,七八十人甚至更多的學生合堂上課,因基礎差,不積極參與課內教學活動,勢必造成教師在講臺不停地講,而學生在下面只能被動地聽的局面,教學效果自然不佳,繼而導致學生對英語學習失去興趣,久而久之,英語學習就會懈怠,對英語學習也就抱著無所謂的態度,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
二、提高學生英語學習效果的幾點對策
(一)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俗話說:“興趣就是最好的老師”。要激發學生對于英語學習的興趣就必須要扭轉一些學生“破罐子破摔”的錯誤想法。他們往往因為高中階段將精力和時間放在專業上造成了英語的基礎薄弱口語能力差等結果,造成了在英語學習方面缺乏自信心,不知從何入手,在學習過程中容易產生焦慮、茫然和無所謂的心理。
教師在教學中應該針對不同專業藝體學生的特點,結合具體的課堂教學經驗,提出一些英語教學建議,即充分考慮學科專業特色,因地制宜。趣味英語教學就是其手段之一。興趣可以使學生重新燃起對英語學習的信心,也能使他們在自身的專業中融入英語的學習,做得更好。要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對英語的濃厚興趣,就應該在課堂上有所創新和獨辟蹊徑。我認為可以采用以下幾種方法:電影及音樂教學、表演教學和綜合教學。當然,這些教學手段是指在傳統的英語教學基礎上加以創新,而不是脫離原來的教學模式。
1.電影及音樂教學
多媒體教學手段的運用能夠很好地展示教學電影及音樂。在課堂上放映一些積極而具有教育意義的影片或者歌曲可以充分培養學生的興趣。但要想達到多媒體教學的良好效果,教師必須要做好課前準備工作,其中課堂教材(影片、歌曲、專題片、情景小品等等)的選擇是重中之重,要根據教學目的和教學對象進行選材,收集背景資料,明確語言、語法難點和學習要點。應該提前向學生明確下節課的教學內容,讓他們自己在課下收集相關的文化背景和英語單詞等。
2.表演教學
表演就是將一個班分成若干個組,然后由學生自行選材,最好是十分鐘左右的小情景劇或者小品,可以留點時間來點評,讓組與組之間相互交流。學生在課堂上進行現場表演,這樣不僅可以提升他們課下對英語的關注和興趣,更能讓學生敢于表演,鍛煉膽量,培養自信心。
3.綜合教學
所謂綜合的手段就是指除了運用多媒體和表演教學外的另外一種具有相對集合性的手段。比如說外國節日、民族風情(最好是用英語作為母語的國家)的知識競答、英語演講競賽等。通過這些方式能夠提升學生對異國文化的理解,從而增強學生對英語的理解,逐漸產生濃厚的興趣。
(二)心理學的運用
藝體類學生在英語學習中具有與其他專業學生不同的心理特點。他們普遍認為自己基礎差,難以提高,心理上存在著強烈的自卑感。而且近半數學生認為學習藝術體育專業的學生不適合學習英語,自己從主觀上就否定了學習外語的能力。從心理學角度幫助學生克服這些心理障礙能夠提高英語教學的成效,有利于解決藝體類學生外語教學領域里教師教學事倍功半的難題。鑒于此,我在藝體類學生的大學英語教學中,利用心理學的研究方法,從學生的心理特點入手,通過個別訪談、團體輔導及問卷調查的方式逐步深入學生的內心深處,糾正學生不正確的學習態度,提高對學習的熱情,進而培養藝體類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三、教學探索:結合專業,各個擊破
(一)音樂班
學習音樂的學生往往喜歡“動口”,他們思想活躍,反應靈敏,常常會用音樂來表達自己的情感。針對學習音樂學生的特點,在上課前幾分鐘(最好是十分鐘以內)我往往會請幾個同學唱一些英文歌曲,或者講一兩個簡單的英語小笑話。教師應該在上一節課布置一些預習的作業,上課時隨機抽查。如果學生沒能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就用英語表演一個節目。這樣可以迅速將學生的精神和注意力都調動起來。講課文時應該隨時和學生進行互動。即使是他們答非所問或者回答不盡如人意也不要批評他們,而應該進行適當的鼓勵,讓他們在這種成就感的逐步積累過程之中漸漸樹立起對學習英語的信心。
此外,我鼓勵學生在生活之中時時融入英語單詞和句子。在學校見面盡量也用英語進行溝通。剛開始學生也許會有些害羞,但是兩三次后他們便會很積極,甚至主動用英語來交流。這樣,在潛移默化中讓學生養成說英語的習慣,徹底擺脫“啞巴英語”的痼疾。
(二)體育班
體育班的同學樂觀好動,表現力極強。對一些具有表演性的學習始終保持著十分濃厚的興趣。本人往往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然后在課堂上一個小組一個小組地表演,這樣英語課堂就變成了小組與小組之間相互較量、同步進步、互相學習的競技場。由于是隨機組合成一個小組,性格不同的學生在一起不僅可以張揚個性,各自拿出自己的觀點,更是在活動之中強化了學生的競技意識和團隊精神。由于小品表演的臺詞,動作,道具幾乎全部是同學在課后完成的,這樣也更能夠充實他們的課余生活,提升學生的創造力、創新能力以及綜合的能力。排練過程中的共同琢磨,對句型、語法的掌握也使得同學們在提升了英語水平的同時學會了包容學習不同的觀點。
各個組的小品演完之后,我們都會拿出時間來相互討論、點評和學習。這其中更多的是學生自己發表看法和提出意見。這一系列的磨練使得同學們更有成就感,英語課堂成為他們展示個性和表現特長的舞臺,這樣他們成為真正的課堂的主人。不過英語小品的這種教學形式在使用時要注意使用的頻率,如果太頻繁,不僅會占用學生大量的課余時間,耽誤其他課程,也會讓學生對這種模式因為太過頻繁而失去熱情。
(三)美術班
由于美術班的同學和體育班、音樂班的同學相比在表現力上相對較弱。他們大多有內向、安靜、沉穩的性格特征。安靜沉穩的性格能使他們對學習活動保持長久的注意力。所以,本人一般采用綜合的教學手段,既有學生表演,也有影片、音樂等教學輔助手段,也有知識競答等。通過巧記英語單詞、外國民俗知多少、外國風情體驗等游戲來提升學生對英語的興趣。通過英語課上的這些游戲,他們可以拓寬自己的視野,涉獵到更多的文學、美術、政治、民俗、節日等廣泛的知識,使他們能夠更好地結合時代背景、生活大環境欣賞藝術作品。這些新穎活潑的教學方法對提高學生的藝術造詣,更好地進行藝術創作大有裨益。
最后,還應注重教師的作用,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師者,所謂傳道授業解惑者,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授人以魚”,更要“授人以漁”。藝體類學生雖生性活潑,但是個性也較強,所以在教學中要尊重學生,注重感情的溝通,以便同學生建立平等合作的新型師生關系。一般來說,教師在教學中扮演的是“學習的建議者”“語言現象的解釋者”和“學習資料的提供者”的角色。而在藝體專業的大學英語教學中,教師則應該更多地扮演一個“語言文化傳播者”的角色。同時,筆者認為,針對藝體學生的特點,在教師的選擇上也要下一定功夫。一般說來,愛好藝術或者體育且這方面知識較豐富的年輕教師更加受到藝體專業學生的歡迎,能充分調動學生的英語學習積極性。此外,教師還可以充分運用互聯網絡資源,通過多種形式的學習手段來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當然,這些方法并不是一成不變的,是可以融會貫通的。至于具體行之有效的方法需要結合該班的具體情況和同學的實際反映出發。不能一味地用一種方法,否則久而久之,就算是再新穎的教學方法也會變得枯燥乏味,被學生所厭倦。
參考文獻
[1]吳曉玲.藝體專業大學英語教學新探[J].科技信息,2009(8).
[2]郭茜.利用形成性評價促進大學英語教學中自主性的培養[J].西安外語學院學報,2004(2).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學英語教學課程教學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