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背景下,青年教師在專業化發展進程中,我以為有三條通道是最為快捷的。
一、通過專業閱讀和課堂教學奠定專業基礎
青年教師專業成長的第一平臺就是自己的教學平臺。眾多成功教師的專業成長均起步自他們的課堂教學。他們的課堂教學浸潤著他們的專業情懷與專業期盼,折射了他們的專業付出與專業活力。為了教學質量的提高,他們往往付出艱苦的努力,他們往往經歷了細致深入的閱讀探討。新課程背景下,要提升專業化水平,加快專業化發展進程,青年教師必須把課堂教學追求當作自己的專業成長的起始平臺來打造,視自己的教學和教學開展為專業成長的出發點。進而,在這種理念的引領下,尊重課堂教學事實,加大對課堂教學藝術的反思和調整。
對于青年教師來說,鉆研教材的過程中面對的可能是一篇篇單獨的課文,一段段難點特別多的教材。但從專業發展來看,面對的也許應是一本本博大精深的歷史書,一段段飽經風霜的生命歷程,一場場驚心動魄的閱讀大戰。因此,一位語文教育家說,學生面對的是一篇篇短小的文章,而教師要面對的卻是一次次廣泛而復雜的閱讀歷程與閱讀發現。對于青年教師的專業發展來說,這“一次次廣泛而復雜的閱讀歷程與閱讀發現”,便是專業成長過程中最好的“養料”、最好的“激勵”。
未來的時代是充滿競爭與挑戰的時代,未來的教育是充滿競爭與挑戰的教育,但未來的青年教師更應該潛心讀書、用書香浸潤自己。為了在充滿競爭與挑戰的教育進程中立足,未來教育將引發源自課堂教學的閱讀風暴,基于文本教學的拓展閱讀行動將越來越變成教師的自覺行為與日常需要。也就是說,我們教的是一篇小文章,我們讀的將是無數篇相關的大文章,甚至是五花八門的相關文章。而如果我們能把自己的閱讀發現與喜悅和學生共享,并引導學生也進行這樣的閱讀,那么,課堂一定能引發學生的閱讀風暴,從而為學生的閱讀打上多彩的生命底色!所以,從專業化的角度來看,閱讀應該是廣大青年教師人生旅途自覺自愿的精神跋涉。
要加快青年教師專業化進程,僅僅依靠教師自身的自覺與主動,往往還不夠,還需要學校行政機構的專業引領。這就要求學校領導具有長遠的眼光和寬廣的教育胸懷,并按照不同教師的發展水平,制定專業發展的具體目標,真正把青年教師“送到”專業良性發展的軌道上,進而進入自主發展、超越發展的成長狀態。
二、以檢討與反思促進專業發展
新課程背景下,青年教師的專業化成長,離不開專業檢討與專業反思。
現代教育已歷經百年歷程,回想百年歷程時,我們發現,教育反思、教學反思正漸漸變為現代教育最核心的理念。能不能將專業檢討與專業反思當成專業成長過程中的習慣性動作,被視為影響教師成長快慢的決定因素。成功的教師,往往是反思力強的教師。因為從終身學習的理念來看,專業檢討與專業反思是推動人類學習和不斷向前發展的強大動力。人類之所以要走向終身學習,也是人類對自身發展不斷檢討與反思的結果。
在教育現代化進程中,專業檢討與專業反思不僅僅是教師課堂認知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還是教師專業發展過程中最具推動性、最有突破力的教育調節手段與方式。在理想的專業化進程中,青年教師們為了成功地實現自己的教育目標,就要對已經發生或正在發生的教學活動以及支持這些教學活動的觀念、假設,進行積極、持續、周密、深入、自我調節性的思考,從而自覺進入能動的、審慎的認知加工過程,這樣,他經歷的就是情感和認知密切相關并相互作用的過程。這個過程,最具教育創新的特色,最能激發專業潛能。因此,青年教師一定要把專業檢討與專業反思當成自己專業提升過程中的習慣來培養。
現代教育不主張只在失敗基礎上進行專業檢討與專業反思,而是倡導管理預期,強調對教學效果的“事前”推演,即在教學預案實施之前進行合理的“取舍”——反思自己進入課堂之前的文本理解,反思自己即將在課堂中實施的教學設計,估計自己在教學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失誤,提前進入專業檢討與專業反思階段。從而生成一堂堂行云流水般的好課。比如,我們可以經常作這樣的推想: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有哪些?他們的“最近發展區”在哪兒?教學過程中學生思維“卡殼”的現象會出現在哪些地方?我將如何一一應對?我還能怎樣做以便使我的引領作用發揮得淋漓盡致?等等。教師如果能夠在“事前”進行基于專業發展的檢討與專業提升的反思,那么,教育成功的預期往往會變成教育的現實。因此,要促進青年教師在專業上迅速成長,就要積極地引導廣大青年教師進行專業檢討與專業反思,特別是基于專業發展的“事前”預先反思——無論是教學理念,還是教學預設。還是教學方法——都需要經過一個“事前”的積極的自我否定的過程,從而在一次次課堂教學的基礎上找到自己專業成長的突破口,實施和諧、有效的教學,實踐自己孜孜追求的教育教學理念。
三、通過目標引領加速專業提升
我以為,青年教師的專業成長與專業發展有三個境界:播種收獲的教書境界、心喜歡生的育人境界和形成思想、積淀文化的大家境界。
青年教師的教學追求首先應該進入的是“教出好學生,考出高分數”的播種收獲的教書境界。這種境界是務實的教育境界,是家長們的期盼,也是學校發展的需要。在“上出好課,考出高分”這一基本的追求上,家長與學校可以取得最大限度的一致。因此,青年教師專業成長的起點就是要“上出好課,考出好分”。青年教師最基本的“功夫”應該是能夠發展學生的學習力,提升學生的學習水平。從形成性評價的要求來看,能夠考出好分數,這也是教師最基礎的追求。為此,教師應該努力挖掘教材資源的教育效力,努力完善自己的教學過程,不斷優化自己的教學細節,使教學走向不斷引領學生、不斷發展學生的境地。從很多名師的成長歷程來看,這種播種收獲的教書境界往往需要十年以上的時間來修煉。
進入播種收獲的教書境界,青年教師的追求才能和學生的發展方向最大限度地實現一致。但青年教師們還要學會把自己的課堂教學提升到育人的層面上,這樣,才能進入專業成長與專業發展的第二個境界——心喜歡生的育人境界。
我省提出從2009年開始,用三年時間在全省培養5000名學科帶頭人,這有利于創造心喜歡生的育人局面。事實上,只有進入專業成長與專業發展的心喜歡生的育人境界中,教師才有成就感,才能真正感受到教育的樂趣與價值。
當然。進入心喜歡生的育人境界,這并不是教師專業成長的全部。教育教學的意義不單單是提升學生的學習力、生存力,還包括幫助教師走向形成思想、積淀文化的大家境界。成為教育大家,不斷產生思想,完善思想,并積淀成教育文化,這也應該是青年教師不斷努力的方向。
我們都知道北京大學的校訓是“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換一個角度來看,這也就是對教師的規范與要求。現代管理理論認為,要辦好一所學校,必須統一全體成員的意志。規范全體成員的行動。而要成為“教育大家”,將自己的教育教學行動與教育的發展方向有機地結合起來是必要的,但更加重要的是要努力借助學生搭建好發展平臺,走向形成思想、積淀文化的大家境界。
南通中學是我省乃至全國的一所著名的中學。百年通中。英才輩出。南通中學是用什么引領教師成長的呢?在南通中學的文化墻上,我看到了“積健為雄”四個字,非常醒目。據原校長繆建新說,這四個字近百年來一直銘刻在南通中學的校園里。“積健為雄”,是南通中學青年教師努力的方向,也是南通中學青年教師的教育追求與專業特色。所以,他們學校出現了一大批教育專家和一大批名優學生。
走向形成思想、積淀文化的大家境界,對于基層教師來說,要走的往往是一條坎坷的平民教育實驗之路、鄉村教育之路,所以,我們新沂市建構了基于“縣域教育”內涵的“理想的鄉村縣域教育”實驗。我以為,廣大青年教師應該追求做一名有思想內涵、有文化積淀的鄉村教育家。中國鄉村教育有近90年的歷史,從陶行知、晏陽初們開始。在陶行知的鄉村教育時代,男子以開荒挑糞為考試內容,女子以倒馬桶、洗菜、燒飯、打雜作為考試內容,運動會就是挑水挑糞的比賽……在生活教育體驗中,學生們重新發現了自己也有一雙手,農民們也發現了自己還有一個頭腦。這樣農村的生活、農民的生活一下子吸引了城市來的富家子弟,有錢的少年學生們就體驗到了什么是真正意義上的生活。這不就是體驗教育么?所以,在專業發展過程中,如果能像陶行知先生那樣,自覺地把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統一到學校發展乃至國家發展的需要上。走向形成思想、積淀文化的教育大家境界,就能夠真正把教育教學提升到為平民服務的層面上,提升到為生民立命的思想上和為往圣繼絕學的行動上。這樣,我們的教育行為,就不是簡簡單單的上課、管理。而是關系國家民族的大事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