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班上總有一些事情發生,不是男同學在教室瘋打,就是女孩子丟筆,丟作業本……每天弄得我心煩意亂。一個家長的一句話讓我把前后一些事情連起來想一想,感覺班上的確存在一股歪風邪氣,決心弄他個水落石出。經過調查了解,果然不出我所料,以陳某同學為首的幾名男生在班上合伙欺負同學,藏同學的筆、作業本做惡作劇,找同學要錢買零食吃,甚至有的同學說,陳某的話誰敢不服從,就要被隔離或者被打……調查結果讓我瞠目結舌,學生竟然做出如此不可思議的事情,把班上搞得烏煙瘴氣。班風不正何以談學習?
一陣嚴厲的批評后,這些學生均有悔改的表示。但我深深知道,僅靠這一次教育是不可能達到目的的。“擒賊先擒王”。陳某是個特別聰明的男孩,知識面廣,懂的東西多,最讓同學羨慕的是善于表演,人稱班上“小品大王”。既然陳某能有這么大“影響”,我決定先拿他“開刀”。
叫他寫檢討,一次一次我都以各種理由不讓他過關,好使他有足夠時間反省自己;經常帶他到辦公室,向我匯報自己每天做了什么事情,有沒有欺負同學,有沒有做惡作劇。有沒有買零食吃……看到陳某每天耷拉著腦袋,一副無精打采的樣子,全沒了往日的神氣,我不禁一陣得意:“看,終于打掉了你的威風!”
有一天上完課后,天氣有點冷,我照例把陳某帶到辦公室。想繼續審問一番。陳某雙手插在兜里,一副不以為然的樣子站在我面前,眼睛卻不時朝對面墻上瞟。我也情不自禁地回頭看了看墻壁。只見雪白的墻上不知什么原因浸了幾大塊水印,第一節課的時候,辦公室的老師還研究過水漬是哪來的,討論過解決的辦法。研究半天,也沒有個所以然。看到陳某眼睛不時往那片水漬看,我突發奇想:都說陳某聰明,何不把這個任務教給他完成,讓他做件具有挑戰性的事情,既能滿足他的獵奇心理,又讓他學會關愛他人,或許真的有點作用。想到這里,我不露痕跡地問:“進來看到什么了?”陳某不做聲,眼睛卻再也不敢亂瞟,只望著地板。我又追問“進來看到什么了?這個問題不好回答嗎?”陳某又一次瞟了瞟墻壁,小聲說:“我看到墻壁上浸有水漬。”“知道是怎么回事嗎?”我問。“不是我!我沒有做這個事情!”陳某猶如驚弓之鳥,急忙為自己辯解,臉都漲紅了。“我當然知道不是你弄的。”我在心里暗暗發笑,但我忍住笑,一本正經地說,“不過,墻上弄成這樣,真的很難看。我想你那么聰明。你能告訴我有什么辦法解決嗎?”“就用這個貼上去啦。”他想都沒有想,指著我桌上墊著的一塊紅色吹塑紙板說。是呀,我怎么沒有想到。虧我們這些老師還討論半天。這樣的紙板辦公室有好幾塊,還沒有發揮作用呢,如果貼在墻上,又好看,又廢物利用。當時我就情不自禁地笑了起來。陳某看到我笑了,也立即松弛了緊張的神情,露出燦爛的笑臉。我覺得陳某笑起來好可愛。“現在,交給你一個任務,弄清楚水漬怎么來的。你能完成嗎?”“可以。”陳某信心很足。
下午上班,剛跨進學校大門,陳某等人就來迎接我。他們嘰嘰喳喳地向我不停地說著。原來,他們很早就來到學校,調查墻壁滲水的原因。“走,實地觀察!”我一聲令下,他們把我帶到綜合二樓一個過道。“有兩種可能。第一,水就是從這外邊滲進去的。第二,我問了一個老師,他說,可能樓上水管破了,滴到墻壁上。”陳某儼然一副胸有成竹的派頭。其實,水漬怎么滲進來的,我并不需要他們找到什么準確的答案,就是想讓他們明白,聰明,要放在關心他人,為他人做點有意義的事情上,才能顯出價值。我沒有想到這些孩子除了自己觀察,還知道問老師,做調查。他們還真的把它當成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我很高興。
看到他們如此熱心,我陷入了深思:教育的本質就是喚醒。我們總在抱怨學生不守紀律,瘋瘋打打,盡給自己添麻煩。殊不知,學生目前的樣子正是我們的教育方法所導致的。孩子們都有一種向上、向善的天性,并且蘊藏著巨大的情感能源和智慧能源,但是,由于種種原因。這些情感和智慧,往往處于沉睡狀態。教育的任務就是要喚醒學生沉睡著的巨大情感能源和智慧能源。使得他們上進、積極、樂觀、富有創造性。有時候,一句溫暖的話語,一個鼓勵的眼神,一個溫馨的手勢,一次信賴的微笑,都能喚醒學生沉睡已久的意識和潛能,能使學生天性中最優美、最靈動的東西發揮至極,讓它成為孩子們的“點金石”。
換一種方法,收獲一份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