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暑期開始,一場以規范中小學辦學行為、深入實施素質教育為主要內容的“教育新政”在全省強勢推行。嚴禁下達升學指標,嚴控學生在校時間,嚴格執行國家課程計劃,嚴格規范考試和招生管理。嚴格制止義務教育學校違法辦學行為——“五嚴”成了不可觸犯的雷區,誰踏入,誰引爆,受查處,遭通報。一時間,基層中小學校許多人思想上拐不過彎來,有教師,有主任,有校長。大家共同的困惑就是:“如此管控還要不要教學質量?”“管得這樣緊教學質量怎么抓?”實際上,這種困惑源于對教育新政的本質沒有準確的理解,源于對舊有的教育教學管理習慣做法變革的不適應。
教育新政的要義在于認真貫徹《江蘇省中小學管理規范》和課程設置方案,切實規范辦學行為,深入推進素質教育的實施。顯然,它并不是不要教學質量,也不是不要教學質量的提高,而是要我們準確把握質量的內涵、規范質量提高的路徑,其本質追求是科學的質量觀。筆者以為,教育新政追求的科學質量觀主要體現在如下三個方面:
一是著眼于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科學的質量觀應是堅持全面協調發展、促進學生綜合素質提高的質量觀。教育新政嚴格要求全面執行國省課程計劃和設置方案,開齊開足每門課程,堅決糾正只重視智育而輕視德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技術教育的錯誤思想觀念,堅決狠剎隨意增加語文、數學、英語等所謂“大學科”課時,隨意減少體育、音樂、美術、勞動技術等所謂“小學科”課時之風,正是著眼于學生綜合素質各方面正常合理的配置教學和正常合理的培養提高,必將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協調和諧發展。
二是確保學生的身心健康快樂成長。科學的質量觀應是堅持以人為本,促進而不是損害學生身心健康快樂的質量觀。教育新政嚴控學生在校時間,嚴控學生作業量,減輕學生不應有的學習負擔,堅決反對高耗低效的課堂教學,堅決查處片面追求升學率又高耗低效因而過分占用學生運動、娛樂、休息時間以增加考試學科上課課時、增加過多作業負擔超耗學生精力的損害性教學行為,正是為了確保學生身心健康快樂地進行學習,確保學生不因長期超負荷的文化教學使得正值生長發育中的身體過度疲累生病、日臻發展形成中的思想精神扭曲走偏甚至壓抑崩潰,確保學校為國家和社會培養輸送德智體美勞合格的勞動者。
三是注重學生的學習思維能力培塑。科學的質量觀應是堅持可持續發展重在培塑學生學習能力和創新思維的質量觀。教育新政提出深入實施素質教育,其要求不僅僅停留在課程開齊開足和組建社團、舉辦特長興趣小組的層面,更側重在學生內在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和創新思維的塑造。因此,我們的一切學科教學必須摒棄過去那種只重視知識傳授而忽視能力培養、只重視書本知識而忽視創新精神塑造的傾向,都應圍繞“三維”目標,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全面系統扎實地教會學生基礎知識的同時,教給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方法和能力,教給學生觀察思考、分析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和技能技巧。使學生不僅學會,而且“會學”,會研究創新,不僅最大程度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和總體教學水平,而且讓學生掌握終身學習發展的本領。
“戴著鐐銬舞蹈”未嘗不可
徐生壇
日前,江蘇南京一中學因出臺“一堂課教師原則上講課時間不得超過15分鐘”的規定而招致批評如潮。筆者認真閱讀了幾篇批評文章,發現那些對“限講”持否定論者。大都放大了“限講”的消極意義,而對“限講”的積極意義卻避而不談。而實際上,限講的積極意義也是顯而易見的。
首先,“限講”有利于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效率。面對“一堂課只能講15分鐘”的規定,每個教師都不得不考慮:怎樣在短短的15分鐘內,既順利地完成既定的教學任務,又把該講的知識點都講透?對這個問題的思考,實際上就是對“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思考,而“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則是新課改的核心命胚之一,也是一個久攻不下的“堡壘”。任何一位教師,認真思考這個問題,對他本人的專業成長來說,只有好處沒有壞處。雖然在“限講”的背景下,教師對這一問題的思考是被動、甚至是被迫的,但從推進課改整體進程的角度來說,“被動”總比“不動”好。
當然,對那些已經習慣了在課堂上一講到底的教師來說,剛開始執行這個規定時,肯定會面臨比較大的困難,但我想,隨著教師的課堂講解逐步向“精講”邁進、課堂教學效率不斷向“高效”靠攏,這種困難的難度系數也會逐步下降。只要堅持下去,“一堂課只講15分鐘”成為一種課堂教學的常態也不是沒有可能。
其次,“限講”有利于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面對“限講”規定,教師還不得不考慮:剩下的時間干什么?當然不能由著學生胡來,教師必須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學生或鞏固,或質疑,或探討,或檢測。但總而言之,教師必須走下“講”臺,讓學生來唱主角。當然,教師在走下“講”臺之后,還會密切關注課堂上學生的動態,積極發揮課堂教學組織者的作用,對剩下的三分之二時間負責。
顯然,教師在走下“講”臺的過程中,其角色已經悄悄地發生了轉變,“講”的色彩被淡化,而“導”的作用卻得到了強化。當教師的主導作用得到充分發揮時,學生的主體地位也就得到了應有的張揚。這難道不正是我們所期待的課堂教學的理想狀態嗎?
另外,在課堂上給予學生充分的“消化”、“吸收”的時間,也有利于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
所以,對于“限講”,我們大可不必在它嶄露頭角時就把它一棒子打死,而應該以寬容的心態給它實跋和改進的機會。也許,現在對“限講”感到苦不堪言的教師,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戴著鐐銬舞蹈”之后,反而會對自己被“限講”前的那種低效的課堂教學方式嗤之以鼻!
探尋學校發展的最佳路徑
浦敘德
作為一線教師,筆者認為,學校的發展歸根到底是人的發展問題。我們不妨簡單地把學校層面的人劃分為全體學生、教師群體、領導班子三種類型。那么,學校人發展的問題就是三類人的發展問題。當前教育形勢下,把全體學生的發展或教師群體的發展作為學校發展的唯一目標去追求,都是偏頗的。
新課程提出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課堂目標,并將其作為一個整體來考慮。以往我們在課堂教學中,對三維目標而言,要么只重知識與技能,要么弱化過程與方法,要么忽視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從人的發展角度來講,只有不偏不廢地有效整合三維目標,才是促進學生發展的最佳(近)路徑。
隨著義務教育高位均衡發展的加快推進,各地績效工資的相繼實施,學校辦學行為的嚴格規范,加上20lO年是“十一五”的最后一年,各地各校馬上要構建學校教育發展的“十二五”規劃藍圖。可以說,當前是我國教育發展轉型的最關鍵時期,也是學校追求快速發展的最佳時刻。通過與新課程三維目標整合可以最佳地服務于人的發展相類比,我們是否可以建立一個學校發展的最佳路徑結構圖呢?回答是肯定的。
首先,全體學生、教師群體、領導班子是學校發展中不可分割的平等的三類人,他們相互聯系,密不可分,全體學生、教師群體和領導班子中的任何一類人的發展都可以促進學校的發展。
其次,教師群體往往著眼于全體學生的發展,很少對自己個人的發展作職業規劃,領導班子往往把著力點放在教師群體的發展上,對領導班子或自身建設鮮有思考或少有明確目標。其實,領導班子的發展可以帶動和推動教師群體、全體學生的發展,從而使教師群體的發展更有助于全體學生的快速健康發展,反之也然,他們相互促進,互為補充。
最后,學校發展應該是領導班子、教師群體和全體學生的同步發展,他們共同的發展又能為學校發展增加動力、添磚加瓦、豐富內涵。
綜上所述,就像我們仿照新課程建構三維目標可以最佳發展學生一樣。為促進學校發展同樣可以構建一個三維目標結構圖,以此尋求學校發展的最佳路徑,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