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對教師的課堂教學和其他教學行為進行診斷和指導,實施專業引領,是基層教研室的重要職能。我們每次到學校聽課、座談的時候,總少不了要對教師的課堂教學思路進行梳理和總結,總免不了要給老師們提出一些改進的意見和建議。多年的實踐證明,在教師專業發展上,基層教研室這一專業引領團隊,的確能夠起到重要的推動和促進作用。
最近的一次指導活動,對教師專業發展如何實施科學有效地引領,引發了我新的思考。
前幾天,我們前去某學校進行教學調研。恰逢該校有一位老師要代表我市參加全省的優質課比賽,她本人非常誠懇地希望得到我們的指導,學校也提出了鄭重的邀請,希望我們協助打造出一節高水平的課來。其實,這位老師是一位非常優秀的青年教師,在全市各類教學研討會上多次提供高質量的示范課,更曾先后多次代表我市參加各類教學比賽,均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因此,對她的課我們是非常放心的。不過,既然被我們碰巧趕上了,當然想先睹為快,再者,覺得這也是研究課堂、打造名師的機會。
于是,由若干人組成的“指導小組”就開進了教室。在課后的座談和研究中,都本著多找毛病、重在改進的想法,認認真真、直言不諱、七嘴八舌、引經據典、廣征博引,你一言我一語地“萬炮齊發”起來。結果可想而知,我們優秀的教師在這樣的專業引領下打起了“退堂鼓”,竟一時迷失了努力的方向。
看著這位優秀教師滿臉寫著的憂愁和膽怯,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中。為什么這么優秀的教師在“強有力”的專業引領下會迷失自我呢?
直覺告訴我,問題肯定出在我們的指導上,肯定是這種引領出現了較大的偏差。我在想,這么優秀的教師在這樣的引領中迷失了方向,那么,在平日里我們對其他老師的指導和引領,是否也是如此呢?是否也讓更多的老師面對我們的指導和專業引領時不知所措呢?到底應該實施怎樣的引領才易于被接受、易于產生實效、易于發揮作用呢?
我以為,專業引領應該順“勢”而行!
順課程改革之勢。在教育由追求量的發展到內涵發展的重要歷史拐點,新一輪課程改革將教師的專業發展推上了教育改革發展的前臺,給廣大教師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賦予了教師專業發展更加豐富的內涵,即在新的形勢下,教師不僅要有精湛的學科專業水平,還要有扎實而深厚的教學的專業能力;不僅要有正確解讀和執行《課程標準》的能力,更要有駕馭課程、整合課程、活化課程、開發課程的課程意識和課程能力;不僅要具備精深的教育學的專業素養和心理學的專業知識,還要有教育法律法規的專業背景;不僅有高超的課堂駕馭能力,更要有終身學習和終身發展的能力和欲望。因而,當我們進行教學指導、實施專業引領時,應當以“低起點、高要求、高落點”為訴求,既放低專業引領的起點,在教學具體問題上指導,在課堂教學行為上引領,而不是讓教師因為臺階過高而駐足觀望,又要保持引領的前瞻性,在高位上予以指導,是教師在現有基礎上向高位發展。
順教學能力之勢。實事求是地說,教師和學生一樣,每個個體的教學能力、發展能力都是有差異的。如果忽略“差異性”談專業引領,是不科學的,結果也會是低效的。我們知道,學生的發展有個“最近發展區”的問題,是說讓學生“跳一跳,摘桃子”。同樣,在教室專業發展的道路上,特別是實施專業引領的時候,也應當找準教師的“最近發展區”,以此為前提,分別設計發展目標,分別提出發展的要求,分層實施,分類推進。在教學指導上,對悟性高,潛力大,有強烈發展欲望的老師,多查擺問題,并給予高位的理論引領;相反,則以鼓勵為主,放慢修正的速度,減小引領的難度。否則,就可能使專業引領大打折扣,事倍功半。
順教師教學設計之勢。有的“專家”在評課的時候,面對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不是直言不諱地表明自己的主張,說清楚哪個地方是亮點,可以繼續發揚,哪個地方需要怎樣糾正、完善,應該怎樣完善,而是慣于“引經據典”,滔滔不絕地講述某國某地某節課怎樣設計,怎樣導入,怎樣鋪墊,等等,弄得執教教師一頭霧水,滿臉茫然。我認為,對教師的教學指導和專業引領,必須基于教師的教學設計,以他的教學設計為案例進行剖析,用微格分析的方法,梳理、研究每一個細節,提出修正的建議,絕不能脫離設計本身,更不能為了顯示自己的博學,“王顧左右而言他”。只有基于教師教學設計和教學實踐的指導和引領,才能更好地引發執教教師的共鳴,才能聽得進,悟得深,矯正得準,提升得快。
順學情教情之勢。我們的教學指導和專業引領,要特別注意關注學情、教情。城鄉有別,學校層次各異,學段特點、年級層次不同,不同學校的教師有差別,學生的基礎、接受能力與水平也都有不小的差距,這都會導致教師所面臨的教學環境、所面對的學生、所呈現的教學情境、所暴露出的教學問題,都會有不小的差距。同樣是集體備課,同樣是課程資源的開發,同樣是現代化教學手段的利用,城鎮和鄉村學校就不能提相同的要求;同樣的教學設計,同樣的課堂導入,同樣的教材處理,對老年教師和青年人提出的改進建議就不一樣。因此,我們的專業引領不能脫離學校、教師、學生和教學的實際。如果忽視了具體的學情和教情,對教師的指導和引領就會存在較大的誤差。
總之,在引領教師專業發展中,既要善于造勢,鼓足教師前行的信心和決心,又要順“勢”而行,讓每位教師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實實在在的發展。
(作者單位:山東肥城市教育局科研所)
責任編輯趙靄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