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針對初中科學的學科特點,總結了在教學中采用多種手段讓學生走進情境教學,從而使學生在情境中觀察、想象、思維和學習,從而在不斷開拓中穩步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初中科學 情境 教學
在初中科學教學中營造有利于啟發學生的情境,讓學生走進情境中去學習,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調動學生的內驅力,還可以幫助學生找準思考的方向,明確學習目標,大大提高教學效果。以下是本人教學實踐中的幾點做法,供大家參考。
一、讓學生走進問題情境
任何學習愿望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發生的。只有具有這種問題性的情境,對學生才能有強大的吸引力,而對學習需要才具有強烈的激勵作用。例如在學習摩擦的利和弊時引入這樣兩小故事:(1)根據記載,1927年12月21日,英國倫敦由于地面結了冰,汽車和電車的行駛都發生困難大約有1400人摔壞了手腳,被送進醫院。在海德公園附近,三輛汽車跟兩輛電車相撞。由于汽油爆炸,車輛全部燒毀。你知道造成這一慘劇的禍首是什么嗎?(2)有一位名叫馬蒂夫的大力士,他力大如虎。有一次,眼看一條剛從船塢滑下水的大船“特拉波科羅”號將和一艘快艇相撞,岸上的人正束手無策。只見馬蒂夫一個箭步跨到大船跟前,抓住拴在船頭的纜繩,在埋入地里的鐵樁上繞了幾圈。在教學中,引導學生走進問題情境,鼓勵學生自己質疑。因為“疑”是一種對現有認識不滿足的理智情感狀態,它既是學習過程中積極思維的內驅力,又是積極的創造性活動過程。創設“悱憤”情境,是活躍思維、培養創造能力的良好途徑。
二、讓學生走進趣味情境
初中生由于受其生理、心理等因素的影響,學習的興趣不穩定,對于感興趣的問題他們往往學習情緒高漲,而對不感興趣的問題會失去學習熱情,因此教學中教師應盡量用一些有較強趣味性的情境來激發學生的學習。如在“氧氣和氧化”教學中,教師可先給學生表演“一吹即燃的蠟燭”小魔術:教師手里拿一支蠟燭(教師課前將蠟燭芯松散開,滴進了一些溶有白磷的二硫化碳溶液)并且故意讓學生看看,讓學生相信這是一支普通的蠟燭,然后把蠟燭插到蠟臺上,教師對準蠟燭芯吹一口長氣后,蠟燭便燃燒起來了。在學生被奇異的現象所驚嘆之際,教師問學生:想知道蠟燭一吹即燃的奧秘,等學了氧化的知識后你們就能解釋其中的奧秘了。由于學生急于想知道其中的原因,學習興趣被激活。
教學中還可以通過語言化的故事描述來創造趣味情境,如在“物質的密度”的教學中,教師先給學生講述小故事:星期天,小明幫媽媽到副食品店買花生油,副食品店的售貨員由于一時找不到盛油的提子,就用盛醬油的提子盛了500g花生油給小明。小明說:“你把我的油盛少了,這些油不夠500g。”售貨員卻很不高興地說:“我用500g的提子給你盛的滿滿的,怎么會不夠500g呢?”講完這個故事,然后提問:“你們認為小明和食品店的售貨員,誰說得有理?為什么?”(課尾:出示花生油和醬油的密度值,計算分析500g醬油的提子盛花生油,花生油實際上只有多少克?起到前后呼應作用)。總之教師要根據初中生的思維特點,引導學生透過表面現象認清情境中所隱含的科學問題,引發學生深入思考。
三、讓學生走進科學實驗情境
初中科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現象引人注目,這樣教師在進行科學概念或規律教學時,利用演示實驗來揭示科學現象中的矛盾,把學生引進變化紛繁的科學世界,促進學生積極思維,學生在觀察演示實驗時獲得大量的感性信息,同時也會經過思考提出一系列問題,從而帶著問題去積極探索,接受新的知識。例如:浙教版《科學》七年級上課題:“燈泡能否正常發光”?問題提出:若把燈泡接在220伏的交流電源上會發生什么現象?學生回答:“會燒壞”。教師演示:拿出很多6伏5瓦的小燈泡,接著將近四十只燈泡串聯起來接在220伏電源上。現象:小燈泡正常發光。小組討論,疑惑:為什么小燈泡能正常發光?教師此時乘勢導入《電路連接》新課題。科學課程的開發和設置,科學教師的教學實踐以及學生的科學實驗活動,都能形成良好的實驗情境氣氛。因此說初中科學教材中有許多個演示實驗就是科學課程通過教材所設置的重要的實驗情境要素,它有待于在教學過程中經過教師的進一步開發和完善,旨在突出科學特點,營造科學思維和科學創新的良好氛圍。
總之,在初中科學教學中讓學生走進情境中學習,既改變了傳統教學中教師灌輸式的講授,又使得學生在教師精心設計的情境中,自己探索發現初中科學知識的特征,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了學習動機,培養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一定的探索精神,把創新教育、素質教育不斷推向深入。
參考文獻:
[1]袁運開,蔡鐵權.科學課程與教學論[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2]鄭青岳編著.科學探究式學習100個問題[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7.
[3]費要水.初中《科學》新教材新意初探[J].教學月刊(中學版).2005(1).
[4]金伯明.新課標下初中科學教學過程的特點和教學設計的構建[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04(8).
作者單位:浙江省慈溪市宗漢街道錦綸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