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的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靈魂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更為強烈。”鑒于此,我在教學工作中,結合地理學科本身特點,大膽開展探索實踐活動,探討符合學生發展需求的學習方式。
一、我的課堂,我選擇——探討新課堂的學習方式
新課程倡導新的學習方式,這種學習方式針對中小學的年齡特點和發展規律,以學生的學習為出發點和歸宿,構建獨特的教學模式,達到學會學習、學會創造的目的。
第一次地理評價測試前,課堂上學生大膽地提出:老師,考試了,怎么還沒有考試提綱啊?我當頭一暈:哪有學生向老師索要考試提綱的?后來才發現,他們“地理能力”全是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結果。
那節課我并沒有責怪學生,而是順勢把他們帶入了另一話題:我的課堂,我選擇。在50多人的課堂里,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學生的課堂,學生選擇。而他們選擇的也正是新課程倡導的學習方式──主動、探究、合作。大千世界,蕓蕓眾生,需要交流,教學更應該如此。
二、我的課堂,我做主——探討探究合作方式的實踐
1.創設情景:興趣是主動學習的動力,然而主動是需要培養的。創設情景對培養學生學習主動性至關重要。通過各種手段,創設生動的學習環境,拉近學習與現實生活的距離。
2.探究學習:探究主要是一種學習方式,而不是科學研究。探究不是像科學家那樣探究深層次、尖端的問題,而是學生研究自身感興趣的現象。探究學習是學生從未知到已知的自主探求的過程。這種方式不僅是追求一個結論,它更是一種經歷,它包括經歷挫折與失敗。
3.合作交流:學生在探究學習的基礎上,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多邊交互研討活動,讓學生在思維的碰撞中迸發出靈感的火花,從而體驗成功的樂趣。
教師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尊重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并時刻注意留給學生獨立的自由空間,讓學生體驗在實踐中獲取成功的感受。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為主體,但教師始終擔任著相當重要的角色:(1)教師要讓學生學會提出問題;(2)教師要促進探究活動的開展;(3)教師要促進合作交流過程中的積極互動;(4)教師應為學生提供資源和環境條件。
三、我的課堂,我評價
我大膽實行了“我的課堂,我評價”的評價模式,讓學生評價教師的教學行為、學生的學習參與行為及自己的學習參與行為。達到了優化師生關系、學生關系的目的。
作者單位:河北省石家莊市欒城縣第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