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論證了高效課堂的含義,高效課堂是教師進行課堂教學必須達到的要求和必須完成的任務。課堂教學中教師上好一堂完美高效的課應該采取哪些行動策略等問題以及教師只有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才能夠完成素質教育賦予我們的神圣使命。
關鍵詞:行動策略 個性差異 發散性思維 自主學習
新課程教學改革的目的之一就是使課堂教學生動高效,高效的課堂教學應當是什么呢?高效的課堂教學應當是師生平等對話,平等進行思想交流,高質量,雙邊互動的真實的生動課堂;是教師和學生能夠充分展現個性魅力與才華,演繹聰明智慧并最終實現共同發展的課堂;高效的課堂教學是教師和學生都能夠享受知識,迸發靈感,充滿和諧氣氛的課堂。新課程教學改革中的課堂教學應該體現這種完美的效果。為此,教師必須充分運用課堂教學中的行動策略來完成這項任務。那么,怎樣運用課堂教學中的行動策略來上好一堂完美高效的課呢?
一、教師應當公平地對待每一位學生的表現,尊重學生的表現,給學生一個展示的機會和空間
學生在課堂上的良好表現是學生實現其發展的主要途徑,讓學生獲得充分的主動的表現機會,他們的學習熱情就會被大大地調動起來,課堂氣氛和師生感情也會更加融洽、和諧,學習效果就會大大提高。因此,在關注學生的表現時,課堂教學應重視以下幾個方面:
1.采用小組合作探究教學時要求遵循人人參與、人人平等的原則
在教學活動中,學生都是平等的,小組合作探究教學更是如此。在此活動中,形成人人參與,人人平等的氣氛,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有機會充分展現自己的才華,才能在交流中互相取長補短、互相借鑒、共同提高、共同進步。
2.關注學生的性格差異
性格外向型的學生一有機會就會表現自己,特別是在合作探究時,他們會喋喋不休地說出自己的見解,有時甚至不管說的對不對。而性格內向型的學生則恰恰相反,他們仿佛僅僅是一名觀眾,就好像本次探究同他沒有關系,一言不發地置身其外,無緣無故地放棄了一次機會,久而久之他們對學習就失去了興趣。因此,在課堂上教師要特別關注調動性格內向型學生的積極性,最好采用同桌交流,前后桌交流,善于發言的學生幫助不善于發言的學生。同時,教師對性格內向型的學生的發言應以鼓勵為主,千萬不要指責挖苦。
3.要切實關注學困生
學困生顧名思義就是學習困難的學生,這些學生在交流場合總覺得自己不如別人,光害怕說錯話,不敢發言,也不愿意發言。所以,學習興趣越來越低,學習困難也就越來越大。因此,教師在探究結束時應該選擇容易的問題,對學困生有把握答對的問題進行提問,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增加他們的成功表現機會,使學困生重新回到集體中來,重新找回自信。
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精心設計問題來開啟學生的智慧之門
問題是學習的出發點,引領學生去發現問題是開啟智慧之門的鑰匙。沒有問題就沒有學習的動機,就不會去探究問題和解決問題,在學習上也就不能取得進步。所以說,問題是學習方法、知識積累和自身發展的不竭動力源泉,是生長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識的種子。新課程教學中的學習方法特別強調問題在學習活動中的重要性,一方面強調通過問題來進行學習,把問題看成是學習的動力、起始點,是貫穿學習過程的主線;另一方面在學習過程中,學生通過學習來發現問題,進而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這才是一個完善的學習過程。精心設計問題來開啟學生的智慧之門要注意以下幾點:
1.問題的設計必須緊緊圍繞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什么?是教師和學生通過教學活動達到預期的結果或標準,是對學習者通過教學以后將能做什么的一種明確的具體的表述,主要描述學習者通過學習后預期產生的行為。由此可以看出,課堂教學的問題設計如果不圍繞教學目標,就會使教學活動南轅北轍,就會起到負面作用。
2.問題的設計要從簡到繁,從易到難
問題的設計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千萬不可一個問題就打懵了頭。否則,學生就會失去學習興趣,興趣沒了,何談教學效果,學習成績的提高呢?課堂教學設計的問題要多元化和生活化,避免單一性問題的重復出現,避免單調乏味,要注重問題的層次性和變化性,注重問題設計的生活化。現實生活中的問題總是容易被學生接受,容易被學生理解,這樣的問題能夠使教學活動貼近學生的學習,既能夠渲染課堂氣氛,又能夠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學習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發散性思維問題的設計
發散性思維又稱擴散性思維或求異思維,它是一種從不同的方向、途徑和角度去設想,探求多種答案,最終使問題獲得圓滿解決的一種思維方法。發散性思維的問題只可以在課堂教學時間剩余比較多的情況下進行,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可以海闊天空地去思考,同時,教師的心情也是放松的。否則,教師和學生由于教學時間和學習時間不足的原因,因而出現窘迫的感覺。發散性思維的問題不是不可以設計,它可以在課程結束時使用,作為課后作業使用,可以在復習課上使用,也可以在新授課上靈活運用。在新授課上使用,教師必須把握好分寸,不要影響課堂教學的大局。
三、教師要精心設計學生的活動
學生的活動是課堂教學的主要組成部分,課堂教學效果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活動的好壞。因此,教師在上課前要精心設計學生的活動,避免在課堂上出現教學混亂的局面。那么,怎樣精心設計學生的活動呢?
1.教師應該思考所要涉及的活動是哪一方面的活動
學生的活動是單純教學和學習方面的還是涉及生活方面的?這一活動是針對全體學生的還是個別學生的?涉及生活方面的活動是不是牽涉到學生的隱私?諸如性問題,私生子問題,單親問題等等。只有考慮到這些方方面面,課堂教學上的學生活動才能做得有聲有色,才能夠起到促進教學效果和學習效果提高的作用。
2.教師要精心安排活動的順序
誰先活動,誰后活動,哪一部分學生先活動,哪一部分學生后活動,出現小組秩序混亂怎么辦,考慮好和安排好這些問題可以使教師從容應對課堂教學,更能夠使學生在課堂上充分展現個人的聰明才智。
總之,課堂教學要以學生活動為主線,激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主動實踐,主動思考,主動探索,主動創造。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精心設計各種各樣的活動,特別是師生、生生的合作活動。以活動促教學,以活動促提高,以活動促發展,以活動促進步。
四、自主學習的策略
所謂自主學習的策略就是在自我監控下的學習,這是一種高品質的學習,它是建立在學生具有內在的學習動機的基礎之上的學習策略。所以,教師應該大力提倡這種行動策略。那么,怎樣在課堂教學中實施這一行動策略呢?
1.教師應該合理使用時間
時間是最寶貴的學習資源,一個教師對時間如何分配,直接影響到教師的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效率。探究性的問題,實踐性、參與性和開放性的問題決定了自主學習必須要有充分的時間。在采用自主學習行動策略時,教師應該主動地把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切忌把一個問題重復三四遍,嘮叨個沒完沒了,使得學生厭倦。
2.教師利用這段時間進行個別幫扶
教師應該充分利用這段時間來輔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排疑解難,對個別問題和個別學生進行學情點撥,特別是對學困生進行幫扶教學,使他們能夠學會自主學習這一行動策略。怎樣使學生學會使用這一策略呢?(1)教師應該使學生明確學習的目標,學習目標明確了,學生才能明白自己要干什么,要學什么。(2)培養學生從想學向會學的轉變,這一過程是一個長期的艱苦的過程,是一個培養學生堅韌品質的過程。要求學生要有恒心,要持之以恒,也就是要求學生的學習必須具有一定的定力。
五、測評原則的行動策略
每節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測評,測評包括自我測評,鞏固性練習測評,小結測評,開卷測評,閉卷測評,書面作業,教師對學生的評定等。教師在運用這些測評行動策略的時候,無論哪一種方式,都要緊密圍繞每一節、每一章的教學目標。因為,教學目標對于學生來說就是學習目標,如果脫離這一原則,勢必造成脫節,脫章,脫綱等現象的發生,對學生的學習造成負面影響。因此,教師在實施這一行動策略時必須遵循這一原則。
1.教師應提前設計好問卷
提前設計好問卷的好處在于有針對性,能夠圍繞教學目標進行設計,能夠根據教學進度和學情預測性地設計問卷,具有可行性和科學性。
2.問卷的評定要公平、公正,具有科學性
對待問卷的評定,要公平和公正,必須具有嚴謹性、準確性、正確性和科學性,要明辨是非曲直,切不可馬馬虎虎,草率從事。
總之,新課程教學改革把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擺在了突出的教學位置上,教師必須正確掌握和使用課堂教學的行動策略,才能夠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才能夠完成素質教育賦予我們的神圣使命。
參考文獻:
[1]主編張四保.《初中政史課堂教學》.吉林大學出版社.
[2]主編姜平.《綜合實踐活動教學設計與特色案例評析》.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
[3]主編呂世虎.《中國基礎教育課程與教學研究》.中國人事出版社.
作者單位:山東省樂陵市大孫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