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學的兒童首先接觸的是漢語拼音,這部分內部比較單調、枯燥、抽象,如果教師只是一味地讓學生讀、寫、拼,他們會感到索然乏味,容易產生厭倦的情緒,而漢語拼音又是識字、閱讀和學習普通話的基礎,要讓學生熟練掌握是有一定難度的,如何使這枯燥無味的字母變成活潑有趣的小生靈,展現在兒童眼前,使他們愛學、樂學呢?
一、高高興興演中說
我認為應讓拼音教學生活化,即讓學生從熟悉的生活環境中提煉出對拼音符號的認同、理解。語言來源于生活,在拼音教學中,教師應努力地為兒童創設一種語言環境,最常用的手段就是用帶調音節組詞或者說一兩句簡單的話,賦予音節以意義。例如,在教“ai”這個音節時,我請一個孩子上臺來和老師站在一塊比身高,然后讓學生把觀察到的用一兩句話說出來。孩子們有的說:“老師高,xx小朋友矮。”有的說:“老師比xx高,xx比老師矮。”在教“m”這個音節時,我請三個孩子上臺來站在一塊組成“m”的形狀,然后讓學生把觀察到的用一兩句話說出來。孩子們有的說:“像個城門”;有的說:“像兩個橋洞”;甚至有一個孩子還用這樣兩句非常精彩的話來概括出他所要表達的意思:“他們像商店的門,我要進去買東西”。由此可見,當音節僅僅作為符號單獨存在時,它對學生是沒有意義的而沒有意義的識記又是非常困難的。可一旦把音節放在具體的環境中,讓它與生活密切地聯系起來,就不僅能引起兒童的注意和學習興趣,更關鍵的是在強化音節教學的同時,又能夠發展孩子的語言智慧。
二、快快樂樂念兒歌
兒歌是一種將所學內容本身轉化為音樂智慧的最便捷、最直觀的形式,而這種形式對于愛說愛唱的一年級孩子來說,尤為喜歡。在拼音教學中,無論是教字母的發音,還是規范字母的形式,我都運用了大量的兒歌,有的是傳統的兒歌。例如。“圓圓臉蛋羊角辮,張大嘴巴aaa;太陽出來紅彤彤,公雞一叫ooo;清清池塘一只鵝,水中倒影eee。”有的是我為了教學需要,自編的兒歌。在教“ei”這個復韻母時,我就編了這樣一首兒歌:“小兔飛飛,愛喝咖啡。e前i后,喝了一杯。”在教學b和d時我先讓學生觀察它們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再教給學生一段兒歌,一邊表演一邊唱“右下半圓bbb,左下半圓ddd,bd對坐笑呵呵,我們都是好朋友。”學生們在愉快的兒歌聲中,既鞏固了b、d的讀音,又區分了b、d的字形。在教學拼音的書寫規則時我就叫學生們念:“四線三格記心間,拼音字母住里邊。聲調、圓點寫上格,胳膊長了住上格,尾巴長了住下格,其他部分在中格。中格一定要飽滿,上格、下格空一點兒,書寫規則記心間,拼音才能寫規范。”像這樣的兒歌還有很多,通過兒歌,學生不僅可以記住拼音字母的音、形,而且還創設了一種充滿韻律的課堂節奏,學生一邊拍手,一邊說唱,在流動的節奏感中發展了音樂智慧。
三、開開心心做游戲
陳鶴群先生曾深有感觸地說過這樣一段話:“游戲是人生不可缺少的活動,不管年齡性別,人們總是喜歡游戲的,假如在讀書時代,孩子們能化讀書的活動為游戲。那么讀書不是變得更有趣、更快樂、更能有進步了嗎?”游戲是人生不可缺少的活動,在教學中把游戲引入教學實踐,寓教于樂,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學習jqx與ü相拼,省寫ü上兩點的規則是難點。我在教學時先給同學們講了這么一個故事:懂禮貌的ü,遇到好朋友jqx,總把帽子(¨)脫去,并把故事編成兒歌教學生念。接著我又設計了這樣的游戲:將jqx字母卡片分別給三位學生貼在胸前,站左邊;又將ü卡片分給一位學生,把ü貼在胸前,“兩點”頭飾戴好,站右邊,隨后,老師請jqx分別和ü相拼(下面同學齊聲讀兒歌),要求拿ü卡片的學生表演(分別遇見jqx,一一摘下帽子),一邊說我是ü,和jqx交朋友,要脫帽。這樣,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習,總比反復強調ü與jqx相拼時切記要去掉兩點,記得牢,記得清。在鞏固6個單韻母時,我帶領學生做“找寶寶”的游戲。請一位學生做單韻母媽媽,分別將6張單韻母卡片發給6位同學,讓他們做單韻母寶寶。游戲時,如單韻母媽媽叫:“a寶寶在哪里?”手拿a卡片的同學就說:“a寶寶在這里。”同時跑到講臺前出示自己拿著的a卡片,其他同學校對,如正確便齊說:“對、對、對,你是a”。如出示e便齊說:“不對、不對、你不對,你是e”。在總復習時,可做“回房子”游戲。發下所有字母卡片,每人一張,黑板上畫四間房子,分別標上名稱:聲母、單韻母、復韻母、鼻韻母。持卡片的同學,按順序把卡片放到房子里,然后大家共同校對。還可開展“摘蘋果”“踩石頭”“送信”等游戲,讓學生在多種感官的體驗下,自覺地參與教學活動。通過這些游戲,不僅能解決教學重難點,使枯燥乏味的拼音教學變得生動活潑,而且還能把學生的思維拓展到漢語拼音以外的其他領域,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我國清代教育家王筠曾說過:“人皆尋樂,誰肯尋苦?讀書雖不如嬉戲樂,然書中自有樂趣,亦相從矣。”只要我們的教學活動能讓孩子感受到學習樂趣,就能使枯燥乏味的字母學習變得生動活潑,使學生在不知不覺間輕松地掌握漢語拼音。
作者單位:江蘇省如皋市外國語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