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英語課堂是英語學習的主要場所,因此,讓課堂動起來的關鍵是讓學生主動,學生“動”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效率。
關鍵詞:課前準備 新課 操作環節
課堂是向學生傳授知識的主要渠道。學生在課堂上是被動接受知識,還是主動接受知識,關鍵在于教師的引導、點撥。根據英語學科特點,選擇符合學情、教情的方法,讓學生在課堂上動起來,積極參與學習活動,是我們追求的課堂教學目標,也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關鍵。
一、激發學生在課前準備時動起來
首先大家齊唱英文歌,營造一下英語氣氛,集中學生注意力。此外,在講課之前,教師可根據情況讓學生做一些準備工作,如準備教具。教師盡可能要做到自己手中有什么,學生手中就有什么。例如學習JEFC Book2,Lesson46時,課前可以讓學生準備一本日歷,這樣做有以下好處:
1.增強了學生上課的新奇感,為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中去創造了條件。
2.使學生對課文內容產生疑問,促使他們認真聽講來解決問題。
二、引導學生在老師導入新課時動起來
每次英語教師在備課時一定都會為怎樣導入新課而花費一番心思,這說明能否成功地導入新課直接關系到這堂課的順利進行。
多數教師平時一般都是通過讓值日生做報告來導入,一方面鍛煉了學生的口語,一方面訓練了其他學生的聽力。這種方法雖好,但每天如此的話必定會引起學生們的厭倦情緒,反而產生不好的效果。如果教師能經常增加新內容、變換教學方式的話,學生的注意力一定會保持集中。
三、鼓勵學生在操練環節中動起來
在英語課堂上學生是主體,所以,讓學生完全參與對學生認識能力的形成和知識的掌握有一定幫助,而且記憶效果會更好。例如,在講JEFC,Book2,Lesson35一課找地點的句子時,我依據文中地圖把全班分成若干塊,第一組前半部是Bus station,中間是Book shop,后半部是Post Office。依照這樣,一塊代表一個地方,然后讓一名同學從起點出發,按照給定路線,邊走邊用英語解說,直至目的地。這樣可以使學生動口、動腦,還能讓其他同學一起參與進來,活躍了課堂氣氛,學習效果自然就更好。
綜上所述,要實現英語教學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軌,必須實施創新教育,培養創新能力,在課堂上讓學生“動”起來,逐漸改變過去那種老師滿堂灌、死氣沉沉的教學模式,提高效率,減輕學生負擔,從而達到最終目的。
作者單位:雄縣龍灣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