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是老師、學生最關心的話題,是語文教學成敗的一大關鍵。自工作以來,一直從事初中語文科教育教學工作,根據這些年的教學實踐,我認為要提高語文科教學質量,必須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那么,如何提高中學生的寫作水平,我認為從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多寫、多練是提高寫作水平的重要途徑
語文重在平時積累,提高語文成績不是一朝一夕所能達到的,作文能力的提高也在于多訓練。老師、家長應該引導學生養成認真觀察與勤于思考的良好習慣,鼓勵學生堅持抒寫心情日記,經常寫下自己的心得體會、見聞感受。可以指導學生注冊博客,把自己的習作貼到網絡上去,讓更多的讀者讀到自己的作品。同時老師也應該積極參與評價,最大可能滿足學生的成就感,進而提高寫作欲望。學高為人師,老師應該經常寫寫文章,甚至寫些同題的下水作文,讓學生見識見識你的真功夫。學生只有看出老師不是花架子,才能尊重信賴你,才能“親其師信其道”。
二、廣泛閱讀,厚積才能薄發
閱讀和寫作歷來都是相輔相成的。只有廣泛閱讀,才能厚積薄發。正如古人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只有通過大量的閱讀,才能積累起豐富的詞匯。而表達技巧等方面的問題,也只能首先在閱讀中獲得感性認識,然后通過長期練習逐漸形成。單就提高寫作這一點來看,閱讀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這里所說的閱讀,一方面要大量閱讀古今中外的文學名著,另一方面還應大量閱讀當代同齡人的優秀習作。中學生只有在閱讀同齡人的優秀習作時,才會產生濃厚的作文興趣。因為同齡人的優秀習作,反映的生活是學生所熟知的,語言風格是學生所喜歡的,學生讀過以后很容易產生模仿的沖動,而這種沖動正是良好的作文興趣的開端。為此,我組織學生訂閱了《中學生優秀作文選》《校園文學》《少年文藝》等刊物。中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不僅閱讀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由于激發起了作文的興趣,作文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當然,語文教師教學中還應積極引導學生多參加一些社會實踐活動,或引導學生把目光投向現實生活,開發和利用各種課內外教學資源,讓學生閱讀社會這本“無字之書”;并讓學生養成寫日記、寫心得的習慣,做生活中的有心人。這樣有了充足的“源”。自然就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清水”“活水”了。
三、以“兩少”“兩多”“兩富”的作文評語,激發中學生對寫作的熱愛
對學生作文的評語教師要慎重。有時一個評語會喪失學生對寫作的信心,會刺傷學生的自尊心。為激發起學生寫作文的興趣,我們教師總結出評價的幾條原則。具體來說就是“兩少”“兩多”“兩富”,即“少下斷句,少用不”;“多加鼓勵,多帶情感”;“富有文學性,富有趣味性”。教師對學生作文的評價在學生心目中就象征著最終裁決,老師若妄下斷語很容易挫傷學生的積極性。因此,老師在評價學生作文時應站在平等的立場多角度去評價文章,以探討性的評語去迎得學生的尊重與感激,同時也使自己的評語給學生以啟發。在評語中,我們不僅要在理論上指導學生作文,還應該在情感上感染學生,激勵學生。多鼓勵,少批評。同時,要注意評語的文學性及趣味性。一條好的評語應盡可能具有適當的文學色彩,必要時可以引用到詩句和名言,具有生動活潑的語言和耐人尋味的含意,讓學生帶著欣賞的態度去閱讀領會,讓學生從心里佩服和贊嘆老師的才華,從而成為他們效仿的榜樣。比如:“主題不鮮明”,可以說“難識廬山真面目”“有抄襲之嫌”可以說成“似曾相識燕歸來”,同時還具有趣味性,會讓學生在微笑當中懂得教師的良苦用心。為鼓勵后進生,喚發起他們對寫作的熱忱,將他們的文章復印出來交給全班同學。讓同學們找出文章的優點,找出他們使用的優美詞句、描寫生動、準確的語句,若找不出就看他們文章的立意,立意找不到就看文章的結構。力爭在他們的文章中找出可以表揚的東西來。這樣,這些學生就對自己有自信心了,對作文也沒有恐懼感了,開始認真寫作文了。同時,從評他們的作文中優點的東西,也讓他們知道怎樣才能使自己的文章生動,用什么樣的語言,能使文章生動,調動了他們寫作的積極性。找一些寫作能力強的同學發言,在大家評過之后,教師再針對學生還未發現的問題進行補充。
總之,作為一名中學語文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應想辦法調動學生學習寫作的興趣。夸美紐斯在《大教學論》中生動地將學習比喻成吃飯,吃飯要有食欲才能吸收,學習要有興趣才能接受。我們深信,任何成功都來自不斷的實踐,寫作教學中提高學生寫作水平也同樣沒有捷徑可走,靠的是孜孜不倦的追求,靠的是以學生為本,從學生實際出發,不斷改進作文教學方法,不斷開拓創新,只要耕耘,就一定有收獲。
參考文獻:
[1]崔紅當.《如何提高中學生寫作水平》.
[2]鄧萬其.《教學中如何提高中學生的寫作水平》.
[3]楊海麗.《如何通過作文評批提高中學生寫作水平》.
[4]杜永生.《淺談如何提高中學生的寫作水平的點滴嘗試》.彌河鎮石河初級中學.
作者單位:河南省正陽縣實驗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