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目前的初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由于思想政治課內容理論性太強,再加上還有相當多的教師仍沒有擺脫應試教育的束縛,照本宣讀、滿堂灌,教學方法死板,缺乏動力,導致學生普遍認為思想政治課乏味難學,不易理解,激發不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因此,如何把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的創新能力的培養落到實處,是我們思想政治課教師值得深入研究和探索的重要問題,就這一問題我進行了思考和探索。
一、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中的弊病,運用現代教育教學手段和方法
傳統的教學模式存在著“填鴨式”“滿堂灌”、“一言堂”、“說教式”的弊病,作為此模式的教師只需具備兩樣東西:一張嘴,一支粉筆。這樣就不利于讓學生發揮作用,而且也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吸收。現代教學模式一般采用的是“參與式”“討論式”“啟發式”等為主,注重把學生放在教學的主體位置。讓課堂成為一個開放式的教學環境,在互動中教學,從而讓學生輕松地掌握知識,懂得道理。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師必須緊跟時代的步伐,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發揮電視錄像、甚至網上教學的優勢。制作內容豐富、形式新穎的教學課件。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和啟發學生獨立地獲取知識,運用知識;去開發學生創造的潛能、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要多引導學生開動腦筋,鼓勵學生標新立異、“無中生有”、“異想天開”、“不唯書,不唯師,不唯上,不迷信、不盲從,不滿足現成的方法和答案,鼓勵其去懷疑、去超越、去創新。”
二、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在教學過程的每一個環節中,教師都要善于給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建立平等、民主、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引導學生的情感處于積極、自由、寬松、安全的狀態。從而使學生的創新思想進入一個自由馳騁的愉快的心理空間。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表達自己的見解,善于從學生的角度去理解和引導,激發他們的主體精神和創新欲望。創新不能只從結果上看,實際上,青少年學生創新精神的可貴不僅在于“結果”新,更在于“過程”新。創新精神本質上是一種獨立探究精神,關鍵在于使學生在創新的過程中學會獨立思考、獨立判斷、獨立探究和獨立發現。青少年學生知識和閱歷都非常有限,教師要力求讓學生樹立獨立探究的熱情,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三、創構創新教學模式,強化創新意識
傳統的思想品德課教學,因受應試的束縛,一切為了應試,因此課堂氣氛呆板、機械,往往以老師的一言堂貫徹始終,在這種教學環境里,學生的思維力、想象力,特別是最需要的創造力被窒息了。今天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勢必要擯棄陳舊的課堂教學方法,創設能發揮學生主體學習作用的、民主的、科學的、和諧合作的教學條件,為此,我積極學習創新教育理論,獵取創新教學信息,了解創新教育動態,同時認真學習各種教育報刊,借他山之石攻玉。在教改實踐中貫徹啟發式教學原則,研究課堂語言藝術,特別是尊重學生的情感,弘揚學生的個性,激勵學生上放膽課,在學習中大膽表達自己的思想、觀點和體會,對于學生在學習中表現出來的有創造性的觀點,有新穎獨特的設想,教師立即給予積極的評價。除此之外,我還深入學生,加強師生的情感溝通,努力建立以一種新型的互相信任的師生關系,為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能力提供必要的環境。實踐表明,有了培養創新精神的沃土,再加上園丁用心澆水、施肥、除蟲,一個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創新教學效果便源源不斷萌發出來,并與時俱進。
過去的“應試教育”習慣搞“注入式”教學,為應試大施題海戰術,把學生當成知識的容器,造成學生課業負擔過重,消化不良,提出素質教育后,我首先轉變陳舊的教學思想,尋求有助于學生擺脫學習低效,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灌輸的狀態,在教學中突出引導學生樹立創新精神,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教學思想是教學行為的指南,轉變了教學觀念,教學氣氛就迥然不同,什么“注入式”“灌輸式”“填鴨式”“應試式”一概拋之腦后,代之于教學的是“啟發式”“異步式”和“創新型”“實踐型”“導學型”“自主型”……等教學。由于教學觀念的轉變,帶來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轉變,伴隨著學生的創新素質、創新能力、實踐能力也相應得到發展,僵化的“應試教學”變成生動活潑的素質教學,師生的“苦教、苦學”,變成了“樂教、樂學”,因此千百年來固有的“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變成了“書山有路‘創’為勁,學海無涯‘樂’做舟”的嶄新局面。
總之,在初中政治課的教學中,要將學生從被動學習的地位轉變成主動學習的地位,突出他們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在開放的教學模式中放飛思想,學以致用,從而使他們的創新意識、實踐能力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許玉紅.淺談初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2]張躍山.在初中政治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3]袁智.在思想品德課進行創新教育的點滴體會.
作者單位:河南省沁陽市第二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