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義務教育階段,初中數學是面向全體學生,力求體現數學科學和數學教育的現代觀念,促進學生全面、和諧、主動地發(fā)展的一門重要課程。對于教師來說,現在的課堂教學不僅要完成教學任務,還要讓學生自主的掌握數學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造能力,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直接關系到學生知識的內化、能力的提升。因此,注重數學課堂有效教學是每一位數學教師教學活動的根本目標。
一、創(chuàng)設情境讓數學課堂動起來
《數學課程標準》基本理念部分明確指出:創(chuàng)造一個有利于學生生動活潑、主動求知的學習環(huán)境,使學生在獲得作為一個現代公民所必需的數學知識技能的同時,在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方面都得到發(fā)展。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善于借助語言、錄像、生活實例、多媒體等,運用游戲、討論、操作等方式創(chuàng)造濃郁的學習情景,巧妙地把數學內容轉變成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從而提出問題,引起矛盾沖突,使學生原有認識結構與新知識之間產生“不協(xié)調”,激發(fā)學生渴求知識的欲望,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1.聯(lián)系生活導入。如:教《圓柱的側面積》這課時,筆者特意戴了一頂圣誕帽到教室,學生們大感驚奇,這無疑喚起學生的好奇心和進一步探索的欲望。這樣聯(lián)系生活,既使學生對學習充滿了興趣,又拓展了學生的思維。
2.動手導入。動手導入是組織學生進行實踐操作,通過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去探索知識,發(fā)現真理。例如在對比課--三角形內角和為180°時,讓學生將三角形的三個內角剪下拼在一起,立即可從動手操作中得出三角形內角和為一個平角,使學生享受到發(fā)現真理的快樂,并且對這一結論印象深刻。
3.游戲導入。數學不像語文有優(yōu)美的詞句和生動的故事,但我們可以利用游戲、課堂表演等使其富有吸引力和通俗性。如:教《圓的認識》時,筆者先讓學生站成一排玩套圈游戲,學生很快就發(fā)現他們離目標的距離并不相等,由此筆者提供一個問題:“怎樣才能使每個人離目標的距離相等呢?”這就激發(fā)了學生好奇,疑問等一系列心理活動,促使學生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
二、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學習
新課程理念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因而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習活動是學生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主動構建的過程。要想使學生主動聽課、積極動腦、自覺思考,就必須讓他們在課堂上把耳、眼、口都動起來,做到“四會”:
1.會聽。為了訓練學生“聽”的能力,如可以組織一些練習:教師口述題目,學生直接寫出得數;教師口述應用題學生寫出或說出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對同學的發(fā)言進行評價和補充等。這些練習既能提高學生聽的注意力,也能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敏捷性。
2.會看。要給學生觀察權,不要以教師一味地“講”取代學生地“看”,凡學生通過看和想能掌握的知識,教師要不講或少講。如教《長方體的認識》教師可以拿出教具讓學生看、擺、數、想,最后歸納總結。還有如教師的板書、演示等要準確、鮮明,才能引起學生觀察的興趣。
3.會想。即使是一基礎較差的學生,教師也要鼓勵他們說出自己的想法,什么地方不會,這樣教師可及時根據學生反饋的信息,重組教學,從而達到因材施教的效果。
4.會說。語言是思維的表達,要說就得去想。課堂上教師要鼓勵、引導學生多說,如:“說說解題思路,說說哪兒不懂、不理解等”。這樣既能活躍課堂氣氛又能促進學生學習興趣,學生自然就會認真聽、仔細看,因此,抓住了“說”就能促進聽、想、看能力的全面提升。
因此,數學課堂教學必須自始至終地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數學課堂學習的全過程中,做學習的主人。
三、合理使用多媒體等教學輔助手段
利用多媒體技術對文本、聲音、圖形、圖像、動畫等的綜合處理及其強大交互式特點,為數學教學編制的系列計算機輔助教學課件,能充分創(chuàng)造出一個圖文并茂、有聲有色、生動逼真的教學環(huán)境。
比如講授“軸對稱圖形”時,制成動態(tài)的樹葉、衣服、蝴蝶、英語字母、雙喜字等多媒體圖形,讓學生能非常直觀地討論這些圖形具有的性質——“這些圖形都能沿一條直線對折使左右兩邊互相重合,這些圖形左右兩邊是對稱的……”。從而使學生自己順利的得出了“軸對稱圖形”的概念。
四、實施有效的課堂小結
課堂小結是課堂教學的一個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它對幫助學生理清知識結構,總結重點,理解難點,活躍思維具有重要作用,同時留下懸念讓學生希望下一節(jié)數學課快點到來。那么如何進行課堂小結提高其有效性呢?
1.小結要及時。學生在四十分鐘內接受了大量的零碎信息,他們尚缺乏概括、歸納、總結能力,對所學知識如不及時加以總結,遺忘會更快。只有讓學生在較短時間內重復所學內容,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歸納梳理,使知識系統(tǒng)化和網絡化,才能使他們對學習內容有較好的記憶。因此,在每節(jié)課結束前,及時對所學的主要內容進行小結,對加深學生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從而更好地掌握課堂教學內容是必不可缺的。
2.小結要有針對性。課堂小結必須針對教學內容和學生特點,具有鮮明的針對性。凡是學生難理解、難掌握和容易出錯的概念、法則、公式等都應及時闡明。力求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使學生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提高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課堂小結除了對知識點小結外,還要對數學思想、方法小結。
3.小結要能聯(lián)系前后知識。數學知識具有一定的系統(tǒng)性和條理性,往往前一個結論是后一個規(guī)律的基礎。只有通過適當的方式引導學生將所學內容與前后的知識相聯(lián)系,學生才能學得活,學得好,才能真正掌握所學的內容。因此,課堂小結時教師應抓住知識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激疑設懸,讓學生課后自愿地去探索、探究,起到課斷而思不斷,言盡而意不盡的效果,同時,也能為下一節(jié)課做好鋪墊。
在新課程理念下,課上精心組織是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核心途徑,且課堂上處理的得當與否對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將產生直接的影響,故筆者通過以上方法的嘗試,能真正落實“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的基本指導思想,激勵學生積極思維,營造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課堂教學取得了明顯的效果。葉瀾教授說有效率是一堂好課的標準之一。作為課堂教學的一線教師,必須親歷親為,實踐、反思、再實踐,“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作者單位:浙江省紹興西藏民族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