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貴州高校開展網絡教學是時代發展、高校發展的必然趨勢。本文從網絡教學的特點出發,分析了開展網絡教學的重要意義以及它給教學帶來的新變化、新特點,調查了貴州各高校中關于開展網絡教學所具備的軟件硬件資源儲備情況,指出了計算機網絡課程是實現網絡教學的突破口,提出了網絡教學的開展方式可以通過集中學習和自主學習方式相結合的方式來完成。最后分析了開展網絡教學可能出現的問題,并提出了中肯的解決方法。
關鍵詞:貴州高校 網絡教學 計算機網絡
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與普及,網絡教學已經成為很多高校的重要教學方式,而且網絡教學實施的好壞已逐漸成為名校的招牌和標尺。如今,以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吉林大學等為首的重點高校都已經開展或是即將開展網絡教學。網絡教學的開展正好填補貴州省高校在這一方面的空白。作為高等教育相對落后的貴州省,要在傳統教學方面趕上或是接近東部高校需要較長的時間。但是我們可以在教學方式上進行革新,采百家之所長,抓住現在教學方式不斷改革、改進的時機,爭取在教學方式的改革和創新上與東部以及沿海高校同步。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在貴州省高校開展網絡教學已被提上了日程。
一、網絡教學的意義
在當今新形勢下,研究和實現網絡環境下的教學,是適應新世紀教育的需要,對全方面實施素質教育有著重大意義。(1)網絡教學[1]是利用網絡進行的教學方法。網絡作為知識與信息的載體,被看作為書籍、視聽、媒介等教育媒體和資源的自然延伸,所不同的是網絡具有更高、更大的信息容量。網絡也繼承了傳統教育媒介的特點;不但可以代替傳統教育媒介,功能與效率方面也更強。(2)網絡教學[2]是開發和利用網絡的過程。在這種意義上,網絡本身成為學習資源,網絡教學則是對它的開發、利用。(3)網絡教學[3]是把網絡作為新的教學環境。傳統的教學發生在教室內,網絡教學則把網絡看成一個更大的教室,只不過這個教室已經超越了時間和空間的界限。沒有教師與學生的明顯區分,也沒有區域與時間的判別。網絡教學概括起來也就是:把網絡作為教學的工具、教學資源、教學環境。傳統教學的基本特點是以教師為中心呈現教學內容,學生被動或機械練習,在個性化、因材施教的效果上仍然不夠理想。網絡教學[4]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的建構學習,是基于網絡技術下新的學習理論。這種理論是將學生看成是知識學習的主動建構者,外界信息環境經過教師的組織、引導,學生主動建構,轉變成為自身的知識。同時也是發揮教學活動中教師、學生、媒體、教學內容四要素[5]中教師學生這兩個決定性的作用,共同作用于教學過程,產生協調作用。這種開放性、創新性的教育思想和模式,有利于克服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和痼疾[6]。顯然,對于網絡教學最易實現、最先開設網絡教學的課程就是計算機網絡,當且僅當該門課程的網絡教學做好夯實以后,培養學生的網絡學習興趣,適應網絡教學方式,最后才能夠向其他課程、其他專業普及與推廣,最終實現網絡教學的實用化普及化。
二、貴州高校開展網絡教學的軟硬件條件
貴州省各大高校在2003年初就已實現學生寢室通網絡的目標,這是開展網絡教學的最基本條件。到目前為止,從貴州大學、貴州師范大學、貴州財經學院、貴陽醫學院、貴州民族學院等幾所大學的學生個人電腦配給率看,計算機科學技術專業的學生個人電腦配給率達到87.6%,電子通信類專業學生的個人電腦配給率達到70.5%,其他各類專業的個人電腦配給率要低一些,也達到41.3%,總體在校生的個人電腦配給率超過53%。這是國家經濟發展給學校帶來的重大變化,同時也給網絡教學的開展鋪設了強大的硬件資源基礎設施。正基于此,在貴州省高校開展網絡教學就擁有了基本的硬件條件。而且在貴州省以貴州大學為首的各所高校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類、電子通信類、理學類以及農學類專業全部都開設了計算機網絡課程的教學,而對于經濟類、文史類、管理類專業也在不同程度上進行了計算機網絡基本知識技能的培訓和教育。通過計算機網絡課程的教學,學生擁有基本網絡知識,這樣既提高了學生的知識儲備,又適應了社會的發展,同時也為開展網絡教學提供了必備的軟件基礎。正是在擁有了這樣的軟件和硬件上的基礎,再加上現如今網絡教學的興起,在貴州省高校開展網絡教學就一應俱全了?,F在開始實施網絡教學,雖然與東部發達地區顯得在時間上有些晚了,但是只要我們抓住時機、把握機會,在網絡教學上跟上東部的步伐不僅是可望亦是可及的目標。
三、網絡教學的實現方式思考和探索
在網絡教學的具體實現上,實現的基本方式可以分成兩種,一種是集體學習方式,另外一種是自主學習方式。(1)集體教學模式:教師先用常規教學中的講授法創設情景,激發學生興趣,同時將概念,原理等講述清楚透徹,提供途徑和方法讓學生在計算機上收集信息,或者分組討論,協作交流,同時交代各種任務情景。大量讓學生自行練習,學生出現疑難問題可以電子舉手,教師通過監視管理功能,選定有疑難問題的部分學生,組成一個特定的學習小組。利用廣播功能,可以對典型錯誤在小組甚至全班進行廣播,及時進行糾正。為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對有創造性的見解在小組或全班廣播后進行表揚或肯定,供其他同學學習和借鑒。這種以群體教學模式對學生來說可以在輕松環境中學到新知識,促進了學生共同合作的意識。同時,較好地解決了學生的個別差異性,實現了因材施教。對教師來說,能及時有效地收集到學生的反饋信息,做出更加符合教學內容的變化和教學方案的微調。(2)自主學習模式:該模式是利用光盤服務器的強大功能,充分利用軟件硬件資源,使有限的設備發揮最大的效率。學生自主利用光盤選擇學習內容的難易、進度、并隨時與教師、同學進行交流。一張光盤就等同于個小型圖書館,學生可以共享光盤上的信息,在網絡環境下進行個別學習、自主學習,使課堂教學模式逐步擺脫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學生由傳統的被迫學習變為主動學習。在自主學習模式中對于學生的自覺性要求更高,而集中教學模式對于教師要求更高。那么對于貴州省高校究竟應該是選擇什么模式的教學方式呢?借鑒和參考其他院校的經驗以及對貴州省高等院校教師和學生的基本情況的了解,同時結合貴州省情,我們認為:集中教學與自主學習模式相結合將是貴州高校實現網絡教學的主要實現方式。
四、網絡教學開展中可能的問題和解決方法
網絡教學在貴州省還是一個全新的事物,它有很強的生命力,也難免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困難和問題。(1)學生適應問題。學生早習慣了師生間口耳相傳的教學方法,習慣了傳統的教學媒體與方式。畢竟傳統教學方式信息量較小,注意力容易集中,也便于控制。網絡教學中大量信息在課堂上的集中出現,學生對網絡的使用,注意力的分配、轉移、持久都有一個適應過程。這個方面的問題就給從事網絡教學的老師有了更高的要求,必然是要教師有更豐富的知識儲備和更巧妙的教學方法,讓學生能夠自愿的加入網絡教學的實施過程中來。(2)教師方面問題。網絡教學的運用首先要消除教師心理上的障礙。網絡教學的引入,不能簡單地認為這樣就將教師講述轉變成多媒體的演示。當師生間的口耳相傳變換成網絡上的信息交流,教學質量就有可能大幅提高。當然,也存在從傳統的教學方式向網絡教學方式的過渡性問題,還有就是教師的適應性問題等等。對于教師方面的問題,需要加強該方面的師資力量的培養和建設,可以通過學校選派教師進行網相應的培訓和學習,也可以通過引進高素質人才來完成師資充實。另外就是要設定合理的獎勵制度,給予在網絡教學中做出重要貢獻的教師在職稱評定、收入福利上較高的待遇,提高教師對于網絡教學的參與性和積極性。加大對網絡教學過程中優秀學生的獎勵制度,評出“三好學員”“優秀學員”,以及給予他們獎學金獎勵等等。做好教師和學生是工作,將是網絡教學成功的關鍵所在。
五、結論
在貴州高校開展網絡教學是時代發展、高校發展的必然趨勢。本文從信息時代對人才素質結構的要求、網絡及網絡教學的特點出發,分析了學校開展網絡教學的重要意義,分析了網絡教學的開展給學校教學帶來的新變化、新特點。調查了貴州各高校關于開展網絡教學所具備的軟件硬件資源,了解到現已初步具備開展網絡教學的硬件和軟件基礎,指出完成計算機網絡課程的網絡教學是實現網絡教學的突破口,提出了網絡教學的開展方式可以通過集中學習和自主學習方式相結合的方式來完成。最后分析了網絡教學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并提出了中肯的解決方法。
參考文獻:
[1]吳軍.網絡教學與課堂教學的比較分析[J].《中國電化教育》.2000年第6期.
[2]劉成新.網絡教學資源的設計、開發與評價[J].《電化教育研究》.2000年第3期.
[3]謝清.論網絡教學的利與弊[J].《教育與職業》.2008年第7期.
[4]戈登·德萊頓等著.《學習的革命》[M].顧瑞榮等譯.上海三聯書店.1997.8.
[5]桑新民.《信息革命人類文化:教育發展過程中的第三個里程碑》[J].《上海教育》.1999年第3期.
[6]張小巧.淺析網絡教學與傳統教學的優勢和互補關系[J].《網絡科技時代》.
作者單位:①貴州省貴陽財經學院教育管理學院 ②貴州省貴陽大學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