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不是演員,教師是教練。如果說教師把更多的力量用于自身教學“藝術”的追求,那么這種追求的出發點應在于通過教師主導作用的發揮而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調動起來,真正使學生學有所獲,學有所得,在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方面得到發展和提高。于漪老師說過:“教育的對象是活生生的青少年,他們各具其態,各有特征,不在人的研究上突破,教學質量難以進一步提高”。教師要想提高整體語文教學水平就必定要面對差生。差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的、有社會的、學校的,也有自己的;有智力方面的,也有非智力方面的;有先天的,也有后天的。但大部分差生都是后天形成的。下面就對后天形成的差生問題淺談自己的看法。
初中語文差生的形成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字詞的積累少,文學常識的識記差,閱讀習慣沒有養成;寫作的基本功弱,記敘描寫方法不明白;常見的修辭,文章的表達,寫作方法概念混淆;文言詩詞的理解欣賞更是摸不著門;不能用形象或者簡明得體的語言表情傳意;文體知識交叉混淆等等。
2.自我學習的能力差:不知道預習時應該掌握些什么,閱讀文章也不能分析材料和進行歸納,不能回答課后敘述的問題。讀了幾遍后說不清楚掌握了哪些,同時也提不出問題。閱讀程度慢且易受外界干擾,讀書被動,無自覺性。對一篇文章的看法模糊。
3.學習語文缺少積極性:課堂上對教師提出的問題布置的練習漠不關心,小組學習若無其事,展開討論難得發言。書寫不工整,解題明知有幾個問題也只答一個或者簡單敷衍。他們缺乏積極閱讀思考的動力,不肯深入文本,再現情景,聯系現實。
4.破罐子破摔,缺乏競爭意識。總認為自己在班級是可有可無的。不愿認真系統復習、理解積累,馬虎應付考試干脆不答或簡單處理。
綜上因素,筆者就對提高差生語文成績有以下幾點看法:
一、傳授正確的學習語文的方法
1.教師在布置作業時,要注意難易程度,要注意加強對差生的輔導、轉化,督促他們認真完成布置的作業。對待差生,要放低要求,采取循序漸進的原則,從起點開始,如從字詞的積累,詩文的背誦,一個句子的寫作訓練,一個片段的訓練指導,一個寫作方法的理解進入,耐心地輔導他們一點一滴地補習功課,讓他們逐步提高。
2.大部分差生語文學習被動,依賴性強。往往對一些語言現象不愿動腦筋分析,也不愿意進行深入理解和遷移,一遇到問題就問老師,甚至扔在一邊不管;教師在解答問題時,也要注意啟發式教學方式的應用,逐步讓他們自己動腦,引導他們閱讀文本,分析材料,歸納中心,注意全面細致。不要給他們現成答案,要隨時糾正他們在分析解答中出現的錯誤,逐步培養他們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還要要求他們對每天的語文知識進行復習,并積累。
3.對差生不僅要關心愛護和耐心細致地輔導,而且還要與嚴格要求相結合。要求差生每天寫一句自己認為佳的句子,或者收集精彩的片段,讓他們持之以恒,教師每天督促,堅韌的品質得到了鍛煉,語文的基本功就在這一天天的積累中長進了。
二、培養差生的良好學習習慣
為了使差生養成習慣,每次計劃不訂則已,訂了就要堅決執行。指導對寫作有畏難情緒的差生堅持寫觀察日記和生活日記,指導差生自覺地搜集報刊雜志上的名言警句,隨感錄,匯編成冊,指導他們仔細揣摩這些短小精悍的隨感錄的意味和表現技巧,讓他們掌握寫作入門的途徑發揮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應讓中差生在充分表現自我的活動中優化個性。
現代生理學、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十六、七歲中學生,由于機體能量代謝大,好勝心強,因此最喜歡在各種場合表現自己,特別是久受壓抑的中差生,自我表現的意識更為強烈。如果能適當引導,就可以成為一種推動學習的內在動力,促使他們在表現自我的同時,去不斷充實自己的知識,去發展自己的才智。由于學生的個體特性不同,其自我表現的內容、方式也就各異,因此,應有所區別地提供給不同的機會,發揮其專長,讓每個人在自我表現中成功,使之多動腦、多積累、多學習。這樣做了,智慧之門焉能不開?老師注意正面引導,及時糾正偏差,防止華而不實或無謂之爭,要引導這種自我表現向良性發展。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差生的許多不良行為習慣,是在多種因素下逐漸形成的,要改掉這些毛病需要一個過程。持之以恒的具體幫助與嚴格要求,是鞏固轉化成果的好措施。每個教師都要有整體育人、全面育人的觀念。素質教育的整體性要求教師要對每個學生負責,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參考文獻:
[1]黃毓鋒.《淺談在語文教學中如何轉化差生》.
[2]李健.《淺談在語文教學中如何轉變差生》.四川仁壽富家鎮五福中學.
[3]張雪琴.《淺談語文教學中后進生的教育問題》.
[4]李瑞義.《淺談語文教學中的差生轉化》.
[5]陳明雄.《發展一般校中差生的非智力因素普遍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作者單位:河南省許昌縣五女鎮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