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農村教師是指生活在縣級及縣級以下所屬地區的正式教師。目前,農村教師的生存現狀不容樂觀。本文對農村教師的生存現狀給予關注,并給出一些建議。
關鍵詞:農村教師 生存狀態 職業怠倦
一、農村教師的生存現狀掠影
1.農村教師的待遇有所改善,但仍需提高
近年來農村教師的工資持續增加,教師的經濟地位也有所提高。以2000年大專畢業并任教的河南某縣鄉鎮h教師為例。2001年他的基本工資是296.96元。目前,他的工資已達到1000元以上。從以上統計數字可知,教師的待遇越來越好。而實際上,由于近幾年來農村經濟的持續發展,農村教師的收入與當地農民收入的增長相比并不存在優勢。
2.農村教師的工作負荷過重
由于農村地區學齡人口多、學校設施及教師缺乏,造成班級人數多,出現一位教師兼授多門課程的現象。這使得農村教師承擔著繁重的工作。
3.農村教師心力交瘁
在繁重的工作中,教師已經感覺身心疲憊,再加上強大的社會、家庭、教育變革等壓力,教師們早已筋疲力盡。過度的體力透支使得部分教師出現了諸如咽喉炎、神經性頭痛、神經衰弱、失眠等職業病,甚至還有自虐、自殺等反常行為。
4.農村教師的業余生活較為單調
農村教師在繁重的工作及沉重的心里壓力下,并沒有較好的途徑來排泄,使自己放松。有的教師在業余時間依然要備課、批改作業;有的教師的業余時間基本上是在看電視、上網;甚至有的教師經常打打牌。以上種種現象可以看出,教師的生活方式的確較為單調。
5.農村教師的素質偏低
目前,絕大部分鄉鎮教師的第一學歷是大專,還有一些教師是中專畢業。而且,在農村有些40來歲的教師是由民辦教師轉為公辦教師的,由于他們學歷不合格,其教學技能和和水平就不會很高。
6.農村教師對新課程改革表現出較大的熱情,同時也存在很多困惑
與城市學校相比,由于學校設備的差異,農村課程改革實施中困難較大。有的教師還不能適應新課程的要求,還有相當的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還是以傳統課程的要求進行,因為他們對于新課程的要求不理解,很困惑。
7.農村教師培訓機會增多,但實際效果不佳
近幾年來,農村教師接受培訓機會增多。但是他們培訓的效果并不佳。原因如下:
(1)態度不端正。一些教師在接受培訓過程中,不是認真地聽講,吸取培訓中所闡發的新理念,而是在交頭接耳地拉家常、說笑話。
(2)理論沒有付諸實踐。有些教師由于工作繁忙,他們雖然在培訓中能夠認真地聽講授,可是沒有時間把培訓時所學的新內容、新理念、新方法應用到課堂。
二、建議
人們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狀態,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他們的思考方式和工作方式。要改變農村教師當前的生存狀態,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兩方面入手:
1.內在方面
(1)不斷地更新教育觀念。新課改新理念要求:教師要有“揚棄”的觀念,具體到教學領域,就是要堅持“培育全面發展的人”的教育理念,吸取建構主義的教學觀、知識觀和學習觀的科學成分;樹立大課程觀,積極發揮逐漸在課程資源開發方面的優勢;確立發展性評價觀等等。[1]
(2)作自己生活的主人。教學與生活是統一的,教學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與部分。所以,教師要統籌安排自己的生活,學會給自己的心靈放假。閑暇時,和家人或朋友聊聊天,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發展個人的愛好和興趣,加強與外界的聯系。學會對話和交流,給自己一些娛樂和鍛煉身體的時間等等。盡可能地提升自己的生活質量。教師還要有主體意識,樹立自己的教育教學理想和價值追求,正確地處理教學與生活的關系、工作和家庭的關系以及個體與群體的關系。
2.外在方面
(1)國家和政府加強農村教育投入。國家和政府應該保障農村教師的工資待遇,盡可能達到同工同酬,以提高他們的工作積極性。同時,國家和政府還要保證教師教學所必需的教學資源,制定相關的管理制度以確保教學資源的合理使用。
(2)學校推行人性化管理。學校應該將教師作為一個生命體,關注其生命的存在,樹立為教師服務的意識給教師教學的自主權。在評價上,學校應該實現由獎懲性評價向發展性評價轉換發揮評價的診斷和調節功能:“改變以學生的成績和升學率為標準的單一的評價方式,倡導質性評價和評價主體多元化,把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結合起來,把教師自評與他評結合起來,還要給教師的教學質量一個客觀公正的評價,以促進教師的成長。”[2]
農村教師在生活、工作、學習等方面的現實狀態以及在新課改背景下農村教師對新課程的態度和新課程實施的實況可知,農村教師迫切需要關注。教育相關部門應該各司其職同時加強對農村教師的關注,使農村教師在身心等各方面都能得到健康發展,從而提高農村教育的教育質量。
參考文獻:
[1]鐘啟泉,教師專業化:理念、制度、課題,教育研究【J】.2001.12:12-16.
[2]張傳燧,諶安榮.論教師生存方式及其現代轉型【J】.教師教育研究.2007.3:6-11.
作者單位:廣西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