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教師,我經常戲謔的稱自己為“公眾人物”,盡管我們沒有明星、偶像舉手投足間的大腕風范,但如果能在自己的三尺舞臺上精彩演繹只屬于自己和學生之間的華彩瞬間,我想在學生心目中我們應該具有明星般的風采吧。
所以,我們在“舞臺”上的感染力尤為重要。這里我主要談談語文課堂中對音樂的有效利用。
一、從對“聽眾”接收信息的方式看,聲音信息的刺激遠比圖片信息更具感染力
作為教師我們迫切需要能夠刺激并吸引聽者——學生最有效的媒介。而被貝多芬稱為“人類精神的火花”且最善于細膩地表達人們不同的情感,溶解著各種思想的音樂必為首選。因為音樂有著語言符號藝術以及繪畫、雕塑等空間藝術不可比擬的優點。換句話說,有效地使用音樂會讓你的課堂群情飛揚!
素質教育要求語文教學承擔起促使學生形成較強的語文學習能力和良好的個性品質的雙重任務,而現實情況是“長期以來,人們關注的往往是教學中的認知因素,而對情感因素則缺乏應有的重視”,其缺陷是十分明顯的,如學習熱情低下,學習效果不好,個性品質的發展也不夠完善等等。
蘇霍姆林斯基說得好,“我一千次地確信:沒有一條富有詩意的情感和審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學生全面的智力發展?!庇纱丝梢?,駕馭課堂的能力對于教育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注重激發情感即對音樂的有效使用會使得施教者如虎添翼。換而言之,在教學中不僅要引導學生如臨其境,更重要的是啟發學生自身去體驗,感悟那些難以言傳的弦外之妙,我想,語文教學輔之以音樂藝術,能在一定范圍達到這一目的。
二、從“聽眾”接收信息的能力看
有材料表明,充分利用音樂效能這座“橋梁”,以美啟智,以情促知,強化教學過程的審美要求,把教學活動和審美活動有機結合起來,創造一種整體效應,可以使學生在一種積極、亢奮的精神姿態中順利地完成接受知識傳遞的過程,從而使學業水平有很快的提高。正因為此,優秀的語文教師一般都比較重視音樂教學,有學者進行專門調查證明了這一點。典型代表如于漪、斯霞等\"情感派\"教師。實際上,語文教學也不可能不涉及情感,且不說文學鑒賞和文學創作本身就是審美和創造美,其中必然會涉及情感,科技說明文會涉及科學美,議論文會涉及社會美,記敘文會涉及人情美,所有的文體都會涉及語言美(準確、得體、生動就是美),有美就不可能脫離審美。但對于一天到晚接受新生事物和外來思潮而忽略傳統文化精髓的初中學生而言,文章思想內涵的把握并非易事,老師的引導和幫助尤為重要。由此可見,語文教師根據自己的特點去發展并形成鮮明的教學個性需要將音樂欣賞與語文教育相結合。
三、從“聽眾”接收信息的實效看
基于音樂長于表達感情易觸發聽者的情感的特點,我把音樂引入語文教學。如《茅屋為秋風所破》的教學我配上一段古典笛子名曲《寒秋》,其中的音樂使學生感受到樂曲所表達的哀怨惆悵,從而深深體會杜甫老無居所的悲涼。
《安塞腰鼓》是一篇弘揚激蕩的生命,歌頌磅礴的力量的美文,氣勢恢弘,詞語簡潔,語句鏗鏘,節奏鮮明,表明了生命因力量而得到宣泄,而力量又帶動生命奔騰升華的情景。
對本文的教學,老師主要采用朗讀教學,引導學生逐步體會文章鏗鏘的短句、激昂的排比、疾猛的節奏特點的教學方法。我們可以嘗試在朗讀教學的基礎上,輔以音樂手段,比如可以選擇李娜演唱的帶有陜西地方特色的信天游《黃土高坡》,此歌在詞曲氣勢、節奏等形式上與本文有共通的地方,在生命和力量的主旨上也有相通的地方。在上《安塞腰鼓》之前,先放全曲,以求引人入勝。并要求學生聽后以簡短的幾句話表達自己的感受,以歌曲帶入新課,為學生理解作品作一個鋪墊。
教師范讀文章后,學生配樂小聲跟讀。教師提出整體感悟文章內容的要求。(要求學生能用關鍵詞來表達出感悟的內容)學生通過討論得出了“熱烈、豪放”等總體印象。讓學生邊聽邊默讀文章,思考文章在內容、表達等方面的問題,準備就這些問題發表各自的見解。通過討論學生能較準確地把握這些內容。然后教師組織學生討論高原人跟文中恢弘氣勢的內在聯系,讓學生領會到黃土高原人的自強不息的精神,領悟到黃土高原上的主人也正是用這種震天動地的鼓點展示了自己偉大的力量,也宣泄了長期閉塞的郁悶和痛苦,向人們莊嚴宣告:那隆隆的鼓聲就是進軍的號令,他們要向建設現代化新中國的目標出發這一文章思想主旨。讓圖文、音樂提升學生的認知水平。
其實,這樣也展現出了音樂獨特的美,借助音樂釋放出的巨大能量來激發學生對文章排山倒海的氣勢,宏偉壯闊的場面,快速躍動的節奏的理解,從而展示聲情并茂的強大力量。
總而言之,要學會以樂傳情。在語文教學中讓音樂的感染強化主題氛圍,引人入勝,更好地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借助音樂的輔助教學,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有些“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文學作品,可用音樂來傳達,使文學與音樂相輔相成,相得益彰,讓師生共同感悟文章的精妙,有利于提高學業成績和學習效率,有利于培養學習能力和習慣,有利于完善個性品質。因此,讓學生得到文學美學與音樂美學的雙重熏陶是我在實踐中追求的目標。
貝多芬大師曾說過:音樂應從男人心中燒出火來,從女人眼中帶出淚來。此語道出了音樂與激情融為一體的關系。
但值得注意的是:讓課堂“情”起來,凡曲要三思而后用。
詩文配樂的確能達到你錦上添花的要求,它不但為語文教師發揮教學個性提供了廣闊的天地,而且也是審美教育與語文教育結合的一個有效途徑。
朋友們,“走進語文,呈現精彩”,我們需要思考的還有很多很多……
作者單位:河南省焦作市第十八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