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害羞”心理學者認為是一種人格特質,它在兒童身上極為普遍。但如果變成了過分害羞行為,就會嚴重影響他今后人格的發展。這應引起大家的重視。本文試從孩子過分害羞行為表現、原因中尋找改善的策略。
關鍵詞:害羞 過分害羞 產生原因 改善策略
《綱要》中明確規定:教育要促進幼兒健康、和諧,富有個性的發展。所謂健康幼兒既是指一個身體健全的幼兒,也是一個“愉快”“主動”“自信”“樂于交往”“不怕困難”的幼兒。
大家都知道“害羞”是一種與生俱來的行為特質,它在兒童身上極為普遍。過分害羞的孩子常常是因為覺得自己的體力、容貌、能力等不如別人,對自己的評價過低、自卑感強。這種心理弱點,使孩子在集體活動時畏縮不前,與人交往時害羞、忸怩不前。這類孩子性格沉靜不愿被人注目,他們不常大聲笑嚷,也不激烈爭吵。
一、造成幼兒害羞的原因
據分析除了受先天的心理因素影響外,后天的環境因素也很重要。產生原因有:
1.父母否定,缺乏自信
許多家長在很多時候,總說孩子這也不行那也不行,總不給孩子鍛煉的機會。如某班有位家長,一次期末家長會上孩子表演節目。她的孩子在上面念兒歌時聲音有些輕,這位家長就將孩子拉過來,當著老師、小朋友的面一番訓斥。從那以后很長時間這孩子沉默寡言,也不敢在集體面前表演。任何過度處罰都可能造成孩子害羞,尤其是公開的訓斥與羞辱,等于將孩子推上了害羞的不歸路。
2.缺乏社交鍛煉,不會交往
現在都是獨生子女家庭,由于父母工作壓力大、忙,往往由祖輩來帶養。在帶養中祖輩總是過分保護孩子,常將孩子關在家中,生怕帶出去孩子受到欺負。于是在孩子上幼兒園之前就很少于小伙伴接觸。于是這些孩子就很容易害羞,他們往往缺乏社交技巧。與那些個性孤僻的兒童不同,害羞的孩子內心其實也渴望能和同伴一起嬉耍,只是他們不得其門而入,因為他們缺少社會交往經驗。
3.所處環境的心理壓力太大
父母對于孩子過度保護或者家教過于嚴格,都可以造成孩子害羞。過于被父母溺愛的孩子,往往缺乏獨立性,不能應對環境的挑戰,很容易演變成對自己能力的不信任,產生害羞情緒;在家庭管教過于嚴格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性格不能得到全面的發展,經常有退縮行為,如:內向、順從、信心不足,害怕參與社交場合等情況出現,因而導致越來越害羞。
二、改善幼兒害羞的策略
1.自信滿滿,落落大方
(1)不給孩子貼“害羞”標簽
當家長帶孩子外出碰到長輩或熟人時雖然家長提醒孩子要打招呼,可是孩子還時表現為緊低著頭,或把臉扭向一邊,要么干脆躲到家長的身后,于是一些家長便埋怨說:“這孩子就是害羞,不太愛說話,見到客人總是別別扭扭的。”應當說這是十分不妥的做法,這只會加深孩子對他人的恐懼,只會使孩子更加害羞。因為孩子聽了父母的評價后,會認為自己的確就是一個性格內向、好害羞的人,他以后就會經常以“我是一個害羞的人”來暗示自己,并以此來作為自己退縮行為的理由和借口,使自己更加害羞。
(2)增強孩子自信
怕羞的孩子通常自卑感很強,他們往往因為沒有信心去解決生活中的壓力或沖突,從而產生害羞和逃避的行為,因此在許多場合他們喜歡躲在別人的后面。面對這樣的情形,作為孩子的家長或老師就應當從培養和增強孩子的自信入手。增強孩子自信心的方法有許多,他們最需要的就是鼓勵和呵護。老師和家長應當抓住孩子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多給一些正面的鼓勵和表揚,有時甚至可以夸張一點。
2.社交場合,游刃有余
(1)增加社交活動
為了使孩子不再那么害羞,建議家長有意識地多多增加與外人接觸的機會。比如,常常帶孩子去親戚、朋友家做客,常帶孩子去超市等人多的地方。當然,家長在鼓勵和安排孩子社交活動時,一開始一定要選擇好對象,要注意使孩子能體會到與人交往的快樂。
(2)教給一定的交往方法
①讓孩子學會微笑。向同伴問候時,請你的孩子微笑吧,它的效果勝于漂亮的言辭;想獲得同伴的贊同時,請你的孩子微笑吧,這有可能使他同意你孩子的意見。
②要學會主動招呼別人。
③要耐心傾聽別人的說話。家長需要給孩子發言的機會,當家長與別人交談時,不可冷落孩子,應該讓孩子也有說話的機會。家長和孩子交談時,要注意趣味性與兒童化,使孩子感興趣而且可以接受。
3.營造環境,放飛心靈
對待害羞的孩子,創設一個“沒有責備”的環境時非常重要的,家長或老師不要因為孩子害羞就對其大加埋怨或橫加指責,這樣只會更加打擊孩子的社交信心。作為家長不要對孩子失去信心。家長也不要拿自己的孩子與其他的孩子去比較,這會使害羞的孩子喪失自尊心,從而加重害羞的程度。
對待害羞的孩子,創設一個“沒有壓力”的環境也是非常重要的。當孩子不愿意與其他更多的孩子相處時,家長不能硬逼著孩子去和小朋友一起玩,因為害羞的孩子比較喜歡一對一的交往。當孩子不愿意稱呼別的長輩時,家長也不要勉強。因為這可能會增加孩子的緊張感和恐懼感,使害羞升級。
作者單位:浙江省上虞愛彌兒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