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聯系實際是政治課生命之所在。而多媒體教學已經是教學過程不可缺少的一種輔助手段。把多媒體課件應用于政治課教學之中,可以帶來很多優越性。
一、多媒體教學手段在展現立體化生活情境方面有著獨特的優勢
多媒體教學手段綜合運用文字、圖表、聲音、動畫、影像等多種手段,緊扣社會生活主題,立足于學生現實生活經驗,力圖實現學科知識與生活現象、理論邏輯與生活邏輯的有機結合。例如,在講《樹立正確的消費觀》一框教學中,從網上下載一些吸毒危害性圖片和相關數字說明以及播放某些地方婚喪大操大辦的錄像,把這些情境顯示給學生。由于利用多媒體創設的這些情境圖文生動,貼近現實生活,學生的興趣明顯被調動起來了,積極討論發言,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二、多媒體教學手段的運用使馬克思主義原理抽象的知識形象化,利于突出和解決課堂教學的難點和重點,這也正是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整合多媒體手段的主要目的
馬克思主義哲學教學內容有許多抽象的概念原理,對于初學哲學,人生經歷和生活積累較淺的高中生,要理解這些哲學原理和觀點有一定難度。作為現代化教學手段的多媒體技術通過文字、圖表、聲音、動畫、影像多渠道的方式對學生的感官形成全方位、立體式的沖擊,能夠使哲學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具體化,易于理解,便于記憶,更好地滿足學生的認識需求,增進教學效果。
三、擴大教學容量,利于教學內容的拓展、挖掘,培養學生思維的廣度和深度
傳統教學受課堂教學時間的限制,課堂內容擴展若引入大量教材以外的事例場景,容易發生時間上的沖突,會給教學重點的解決,難點的突破。多媒體教學手段能較好地解決這一問題,增加課堂容量,從而提高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培養思維的廣度與深度。而且在高考復習中還可以增加更多的解題指導,提高實效。
然而在多媒體教學過程當中,如何高效率地使用這種輔助手段呢?現就本人教學過程當中遇到的一些具體問題提出與大家共同商榷。
(一)多媒體教學過程當中的主體性問題
我們的課堂上經常出現整堂課花花綠綠的,幻燈片一張接一張、學生嘰嘰喳喳、……以致整堂課容量過大,學生很難消化等一系列現象。
導致這種結果的最根本原因是教師對多媒體教學認識模糊、缺乏實踐經驗。其不清楚課堂教學過程當中的主體性應該在哪里;或是雖然知道卻在課堂教學過程當中把握不好這個主體,這是多媒體使用初級階段最常遇見的一個主要問題。對此,我們要在對多媒體的使用上下工夫,教師既要認真反思每堂課的教學過程,更要及時獲得多媒體教學后的學生反饋信息。
(二)多媒體教學過程當中的節奏性問題
在多媒體教學過程當中,教師往往準備了大量的知識內容以及課堂以外的信息,輔以教師的課堂講解,要學生在短短的一節課里消化,因此導致很多老師在課堂教學過程當中,把握不好整個課堂的節奏,忽快忽慢,忽左忽右,這些現象都是課堂教學過程當中的一些不利因素,速度太快學生會應接不暇,沒有時間消化;速度太慢學生會交頭接耳,一片混亂;節奏紊亂學生會不知所措,一無所獲。
那么如何把握多媒體教學過程當中的節奏?這要因課而異。要根據課堂的教學內容、學生的認知水平、教師的講授風格等要素具體確定。但是學生的認知狀態,學生的認知環境等因素也是不可忽視的原因。我們應該明確的一點是,課堂節奏不能因為多媒體的使用而變得雜亂,而應該還是協調,甚至是更協調。
(三)多媒體教學過程當中的課件制作和使用問題
在現實多媒體的使用過程當中,課件的制作普遍都陷入到了華麗的圈套,風景、建筑、動物、娃娃、風雨雷電甚至歌星名模都上了席面,再加上大量的聲音、動作,一堂課轟轟烈烈。
課件如何制作呢?如何使用呢?這似乎是一個應該引起我們思考的問題。1.多媒體課件應該是和整堂課所營造的課堂氛圍、風格相適應的;2.多媒體課件的制作應該是和學生的心理特征、認知特征以及認知的水平、狀態、環境等相適應的;3.多媒體的使用應該是和課時計劃、整堂課的計劃相適應的。
多媒體課件的制作不能只求華麗、新穎、好看;其使用也不能過多過濫而最終導致其淪落為如粉筆、黑板一樣的教學工具。
另外,在多媒體教學過程當中還存在有一系列問題,如:多媒體教學過程當中的課堂管理問題、多媒體教學過程當中的模式化問題等等,這些問題都有待于我們共同的研究和探討。
多媒體教學手段過程中對教師的要求:
1.廣大政治課教師要提高認識,積極主動學習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積累教學素材,豐富拓展課程資源。
2.注重反饋信息,加強研究,不斷深入。教學實踐中,能否實現教師引導下,多媒體手段與學生活動的有機結合,是一堂多媒體課成敗的關鍵。因此,多媒體教學更要注重教學總結,重視教學效果的反饋信息,教師應廣泛征求受教學生的意見和建議,了解教學目標和重點及難點完成的情況,以期不斷完善。與此同時,對多媒體課件開發,在探索教師單機操作演示課件的過程中,也要進行網絡交互、建立學習網站的嘗試,在實踐中推動思想政治課多媒體教學的不斷發展。
作者單位:浙江省樂清白象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