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設計是對教學方法、學習方法作出的戰略性規劃,融人新課標理念的物理課堂教學設計,就是以物理課程標準界定的基本理念為指導,規劃教師的課堂教學行為,轉為學生的學習方式,達成預期的教學目標。以下是筆者探索出的幾種設計策略。
一、以場景再現作依托,設計情境式教學
情境式教學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有目的地創設或引入與教學內容相呼應的具體場景或教學資源,以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習效率的一種教學方法。情境教學以培養興趣為前提,以情感共鳴作基礎,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減輕學習負擔;有利于增強學生學習的感受性,讓學生體驗學習的愉悅,享受學習的快樂。創設情境可以從兩個維度上來進行設計,一是進行功能設計,二是進行方法設計。
所謂功能設計,就是創設情境,服務于不同的教學需要。常見的有:(1)引發內容。通過創設情境,簡捷明快地導入教學內容,使物理學概念、原理的學習水到渠成。(2)引發情感。用強烈的情感語言創設情境,把情感傳給學生,觸動學生心靈,在知識構建中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3)引發思維。創設情境不但能調動學生的情感,還能引發學生思維,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所謂方法設計,就是以不同的手段來創設情境。常見的有:(1)模型展示法。即利用物理模型來創設情境。(2)畫圖再現法。即利用課本插圖或多媒體課件來創設情境,此法的優點是能突破時空限制。(3)語言描繪法。即利用語言來描述物理現象及物理過程等,豐富生動的語言是一種優良的情境創設手段。(4)實驗演示法。即利用實驗的現象、結果來創設情境。
二、以問題討論為主線,設計探究式教學
探究式教學是以問題的討論為主線來組織教學,圍繞問題的解決,實現學生的主動探究。這種教學方式的一般程序是:依據教學進程創設問題情境→學生自主發現,提出問題→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發現新問題→解決問題……→得出多個結論。在探究問題的過程中,學生經歷了一次物理學知識的“再發現”,因此,探究式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獲取新知識的能力,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以平等交往為前提,設計互動式教學
互動式教學就是教學過程中圍繞某一主題,討論交流,實現師生多邊互動,發揮學生的群體效應,使學生在交往中學習物理學知識、培養學習興趣和合作的意識。互動式教學過程中,由于師生雙方能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因而能達成共識、共享、共進的目標,實現教學相長。
物理學互動式教學設計應以“平等交往”作為前提。新課程強調:教學過程中的交往不再是教師教、學生學的機械相加,是人人參與的平等對話、合作交流的意義建構。要實現課堂教學中的師生平等交往,教師應主動轉換角色,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為現代的物理學學習的促進者,由物理學課堂的“主宰”轉為“平等中的首席”。如此的互動交往才能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弘揚學生的個性特長,發展學生的創造潛能。
物理學互動式教學設計應以“思維互動”作為核心。課堂上教師不能僅以活動頻繁作為互動的標志,不能僅以氣氛活躍作為互動的尺度,師生互動的本質應把握在“思維互動”上。實現“思維互動”常見的策略有:(1)趣味引“動”。即用學生感興趣的事例,把他們帶入課堂知識的學習中。(2)問題激“動”。物理學知識的學習可采用問題來激發互動,問題應該由師生雙方交替提出,若問題僅由教師提出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問題互動”。(3)實驗帶“動”。實施實驗教學,可把學生帶入“思維互動”的新天地。無論是實驗現象的分析、實驗步驟的設計,還是實驗結果的得出,都應使學生以積極的思維狀態投入到教學過程中。
作者單位:江蘇省淮安市洪澤縣仁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