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物理實驗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愿望,使學生具有課題意識,明確學習目的,使學生充分運用必要的已有經驗和認識,運用已學會的學習方法,并在運用的過程中有所發現,有所領悟。但是在中學物理教學中仍然存在老師講學生聽,老師做學生看,教與學的雙方似乎并無時間也并無精力去懷疑、探究知識。在這樣的背景下,學生實驗也就成了強化知識的另一個方式,是為了適應另一種題型考試的必須。沒有研究和探索,自然就沒有懸念和魅力。加上時間、空間和手段的制約,學生的自主性更無從談起。于是,在教師看來學生實驗似乎可有可無。至于學生,對實驗本身雖然沒有興趣,但對實驗課的環境轉換、方式轉換似乎還是有一定的新鮮感,覺得和體育課、活動課差不多,很“好玩”,所以根本不愿意聽老師的安排,只是盲目地在那“玩”。但是,一堂課總該有一堂課的收獲,為了真正提高學生動手、動腦的實驗探究能力,為了一節課下來學有所獲、學有所得,筆者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及反思認為對于實驗課的準備、實施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認真備課
仔細對比教材和(學生配套的)的《實驗報告》,從原理、器材、步驟……等等,找它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相背的地方應以教材為準。這是規范要求的第一步。從原理和操作的角度,研究本實驗的知識點和注意點,決定課前應該講解的內容。研究和本實驗相關的歷屆考試題,歸納熱點知識,以備實驗習題課之需。實驗課教案的格式,可和實驗報告的格式差不多,而不一定和新課的格式相同。同時也要要求學生對所要做的實驗進行預習,使學生也做到心中有數。知道要做的實驗是探究性實驗還是驗證性實驗,讓學生在做實驗之前能自己設計好怎樣做該實驗,培養學生的創造力,當然教師自己也應對實驗反復試做、不斷思考,做到心中有數。
二、實驗前講解
實驗前的講解可以包括:實驗原理的簡短介紹,和與本實驗操作密切相關的細節。必要的話,還可以強調實驗課的紀律要求,指明該帶好的文具和書本。講解的地點,選擇在(去實驗室前的)教室比較合適。因為到了實驗室,場面容易失控,學生情緒一般比較“激昂”,要聽進老師的要求是不現實的。講解的內容,切忌冗長,畢竟學生此時已經躍躍欲試,講多了自然聽不進,再者,講多了學生也記不住,有些內容可放到實驗輔導過程中進行。重要的細節,教師可以將儀器搬到教室示范講解,這樣比講的效果可能更好。
三、實驗中的輔導工作
實驗過程中對學生進行相應的引導、輔導是必不可少的,學生一進實驗室最感興趣的是實驗桌上的儀器,而對于老師實驗前的講解聽的可能不是很認真,即使聽了有時也未必理解透徹,對于這一點我們老師就應給予及時的補救,在學生實驗進程中進行相應的輔導,但切忌不要代替學生實驗,也不要對實驗做得不好的學生進行批評打擊他們的自信心,這樣做都背離了我們上實驗課的目標,應不斷激勵學生進行自主探究,而且不管是在實驗課上還是課后我們都應鼓勵學生對我們書本上的實驗進行大膽的改進和創新,培養學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總結反饋
實驗操作及交流評估結束后要求學生整理實驗器材,教師驗收后方可讓學生離開。對于個別效率較低、操作速度較慢的學生,實驗可能沒有按要求完成,但又必須按時離開實驗室,教師可要求他們就在現有的狀況下書寫實驗報告,千萬不要虛構測量數據。學生寫完實驗報告后,教師要對報告進行批改和評價。批改后,要對報告的完成情況(結合實驗室的操作情況)進行總結,表揚好的典型,批評做得不夠的。只有這樣,教師在下一次實驗提要求的時候,學生才會感到“有所謂”,也才會把實驗課當成一堂真正的課去看待,在下一節實驗課中才會加以重視。
正如一位國外教育家所論述的:“學生在課堂上不僅應掌握一定數量的知識,而且應努力設法通過學習材料表現自我。這就是展示自身力量的審美積極性的源頭。”當學生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的時候,當學生處于發現和創造的氛圍之中的時候,當學生自己用心去體驗、去發現、去創造的時候,學生的知識和能力就會得到迅速的充實和提高。相信通過我們師生的共同努力,一定會讓我們的物理實驗課綻放出別樣的色彩。
作者單位:新疆農八師石河子136團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