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新課改為指導,結合自己多年的初中生物教學實踐,從教學細節入手,就如何精心備課,“預”設教材、精心組織課堂,預設“問題”,從而提高生物課堂教學效率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初中生物教學 預設課堂 效率
凡事預則立,教學也如此,教材鉆得深,情況摸得透,課才上得效率高。那么在初中生物教學中如何精心預設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果呢?以下是本人教學實踐中的幾點體會,供大家一起探討。
一、精心備課,“預”設教材
要讓所有學生充分參與課堂活動,提高教學效果,老師就要在備課時多動腦筋,多想點子,多給學生一些參與的機會。初中生物新教材有許多內容是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設計的,以下是本人針對不同教學內容備課時的幾點做法:
1.實驗類
各類學生實驗,如甜酒的制作、小麥種子的萌發,生態瓶、細胞模型的制作等等。備課時可以充分利用這些實驗特點,吸引學生,提高興趣。
2.創作類
如,學完消化系統后以“西瓜子歷險記”為題寫一片小短文。
3.表演類
如“血型的發現”可以設計成學生表演發生在十七世紀的輸血場面,課前讓學生準備,參與指導效果會更好。再如“西瓜子歷險記”,在性格內向的班級我讓學生寫作,擇優展覽,而在性格外向的班級則布置學生表演,精彩的表演還被邀去其他班級再表演,另外還有講故事、辯論、搶答比賽等形式可以讓學生動起來,提高教學效果。
4.調查類
如調查、參觀、訪問、測量、查找資料等。這類活動事先教師與學生一定要一起精心設計、充分準備,才會有成效,否則往往只是流于形式。如“血液與人類生活的關系”調查前準備:A.分組:根據具體情況分六大組:①閱覽室調查資料組;②醫院外科、婦產科調查組;③網上查閱組;④散戶調查組(家長、親戚是醫護工作者);⑤血庫調查組;‘⑥采訪輸過血的人。B.與學生一起設計“調查方案”供參考,讓學生的調查不流于形式;C.給外出調查的學生開了一張正規“介紹信”,使活動顯得真實且有意義,不僅便于學生活動,而且利于得到他人支持。D.給閱覽室調查小組聯系時間和工作人員,并初步篩選出相關資料,節省他們的時間。E.給上網調查小組提供網址或關鍵詞。心中裝著學生備課,總有學生可以做的事,不要太拘泥于課堂秩序與教學任務,初中生物的教學以興趣為主,方法與知識最佳的呈現方式是融在活動中讓學生去感悟與體驗。
二、精心組織課堂,預設“問題”
提問是一種常用的教學手段,它不但能吸引學生參與教學過程,還能鍛煉其思維,提高學生的能力。
1.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知識水平預設“問題”
教學中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知識水平,采用各種方法,考慮不同層次的學生,在疑問處、在枯燥處、在重點與難點處設計一些啟發性的問題,以石激浪,激活學生的思維。如《觀察人體口腔上皮細胞》實驗,學生認為沒問題,這時設問“為什么用生理鹽水,用純凈水行不行?”培養學生善于觀察細節,去發現問題的能力;植物莖的結構,知識性強且又枯燥無味,準備問題如“為什么在樹皮受到損傷處有瘤狀物?”“樹的年輪是怎么回事?”“在野外迷了路,為什么可以根據樹冠或年輪來判斷方向?”等來激發學生的思維。
2.在教學的重點與難點處巧設問題
在重點與難點處巧設問題,幫助學生層層揭開知識的面紗,如《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實驗:①對葉處為什么要進行暗處理?②部分葉處為什么要遮光?③酒精褪色的目的是什么?④根據呈現的不同顏色判斷葉在光下制造了什么物質?在學生粗枝大葉處、漫不經心時、思維處于低谷時激起思維的浪花,啟發學生注意觀察,善于思考,這樣的思維在課堂中培養,在課堂外就會開花。如有位同學發現有個超市門口有棵樹,被人去了一圈樹皮還沒死(因為課堂講到人怕丟臉,樹怕去皮)。我們一起去看了那棵樹,是一棵健壯的香樟,主干被人剝掉了整整一圈樹皮,沒死。我查閱了資料知道,在果樹栽培中,有時夏天在果樹主干的下部剝去一圈樹皮,殘留著一部分形成層,這樣經過環割的果樹,當年一般可以顯著增產。課堂一起分析討論,進一步弄清了形成層的作用及有機物與無機物的運輸。使學生的思維不僅在課堂,更在事物的聯系之中。我相信靈活的思維與老師平時啟發式的設疑是有因果關系的。
3.預問題的答案
課堂教學中預問題的答案,運用合理也會起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如《病毒》一節的教學,課前我查找了很多資料,充分備課后,上課先讓學生來提問,把學生想了解的所有問題一一列在黑板上,然后解答,解答的方式有師生互答,生生競答,解答的過程就是探究的過程,是熱烈地爭論的過程,雖然有些問題沒有標準的答案,沒有唯一的答案,但每一次提問與解答都是一次美麗的邂逅,更是生物課堂這一灣湖水中的每一次風動,風起浪涌,思維活起來了,課也活起來了。
綜上所述,只有站在學生的立場上,幫助學生更好地以學為出發點進行教學設計,教學效果才能更好地體現出來。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生物課程標準(實驗稿)[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組織編寫.走進新課程[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3]張利娜,楊曉玲.淺談生物教學中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J].中學生物學.2004.4.
作者單位:江蘇省靖江外國語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