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生理學》直接關系學生的就業及執業證的獲取,由于地域、文化等多重因素的影響,造成我們地區學生對這門課的學習難度加大,學習效果欠佳。本人經過多年教學總結,認為通過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改進教學模式、注重講課藝術、聯系臨床等方法能激發學生對生理學的學習興趣,以期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生理學 學習興趣
《生理學》作為一門基礎課程獨立設置,在于它本身蘊含了互相聯系和對立統一的關系,將整體、動態、發展、聯系的辯證觀點貫穿于教材的始終,能培養學生樹立唯物辯證法的觀點,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加之它是中等醫學專業學生必須學習的專業課、重點課,所以提高學生的掌握率就尤為重要。但由于我們學校地處少數民族地區,基礎教育薄弱,特別是近幾年國家對中專學校招生條件放寬,造成所招學生文化程度和基本素質普遍較差,在這種情況下,如何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是每一位生理教師需要探尋的重要問題。我結合工作經驗,談幾點看法:
一、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不要走入嚴師出高徒的誤區,注重愛心教育。在教學過程中,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教學中一個重要的環節,愛屋及烏,就是這個道理。由于學生的思想還不成熟,思維局限,如果教師能吸引學生注意,學生喜歡這個老師,自然就會喜歡她的課程,并對該課程產生濃厚的興趣,而學生的學習熱情反過來可以促進老師教學的動力,從而形成良性循環。相反,則會走向另一個極端。所以,無論課中還是課后的聊天,就顯得非常重要。經常跟學生們談心,了解他們的學習、生活等情況,設法解決他們學習的困難,建立相互信賴、相互支持的友好師生關系。將自己融入學生群體,從中認真聽取學生們的反饋,及時修改教學方案,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二、改進教學模式,使學生主動參與
“讀書的過程無非是先把書讀薄,再把書讀厚”。這句話點出了讀書要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的道理。問題才能促進學習和探索。教師在講解過程中要學會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認識需要。通過這樣的方式,才能讓學生主動參與知識的獲取過程,使學生獲得活的知識,而不是被動的接受。比如講骨骼肌收縮的引起和收縮機制時,就可以用問題情境引導他們。首先提出如下問題:關節是如何活動的?當學生回答是肌肉收縮時,又問肌肉在誰的支配下才能收縮?學生說是神經時,通過這樣的方式,就可以輕松講解肌肉收縮的過程及收縮原理。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同時也活躍了課堂氣氛,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里學習,運用所學知識解釋生活中的現象,不再認為學習很枯燥、是負擔。
三、合理應用掛圖、板圖及板書
由于少數民族地區教育資源匱乏,根本就沒有條件運用多媒體課件,此時教師手中僅有的掛圖就發揮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掛圖不全,無法將所有的知識展現在學生面前,唯一的補救措施就是用粉筆在黑板上表示出來,即板圖。通過板圖和掛圖相結合,讓學生盡量能看到一個形象的知識,有利于掌握所學的內容。使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同時針對本地區學生文化知識薄弱的現狀,詳細地書寫知識點,有利于學生作好筆記,避免學生對知識無法記錄的尷尬。
四、重視實驗,對所學知識進一步鞏固
要培養高素質衛生人才,為基層衛生醫療機構輸送新鮮血液,都離不開實驗這個重要環節。原因有兩方面:(1)生理學知識都源于實踐,所以實驗對生理學教學也是十分重要的。實驗教學是對課堂所學知識的直觀認識、自然規律的直接體現;在科學研究、科學探索中是理論驗證和基本數據的來源。(2)通過實驗、實際操作,才能讓學生實際操作能力得到提升。不至于造成學習中的驕子,操作中的弱者。醫學生一定要有較強的動手能力,能力的培養十分重要,在學習好理論知識之后,必須要付之于實踐,才會有收獲。比如在學習了血型后,就知道如何判定血型,但是真正的凝集現象,學生從未見過,做一次實驗,讓他們自己采血,自己測試,通過指導,讓他們一次掌握,受用終身。同時也大大提高了他們對生理學的學習積極性。所以我們要重視試驗,在生理學實驗課教學中,通過合理安排實驗課時、針對性地選擇和突出實驗內容、規范實驗課教學方法和要求等手段,來訓練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科學的思維方法。
總之,在教學中,我們除了自身的知識水平提升外,要了解學生、關心學生,做到課堂上我們是師生、課后我們是朋友,走近學生、傾聽心聲,了解他們學習的困難,針對性地解決,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挖掘學習潛能。才能使生理學教學步入一個良性循環,取得較好的學習效果,為學生的就業奠定一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彭波,李茂松.《人體生理學》2版.IV.R33.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ISBN978-7-117-09571-6.
[2]姚泰.《人體生理學》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ISBN7-117-03893-4.
[3]劉玲愛.《人體生理學》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ISB7-117-05786-6.
作者單位:四川省康定縣姑咱鎮甘孜衛生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