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外閱讀是學好語文的一個重要捷徑。然而,目前學生的課外閱讀狀況如何呢?
現象之一:據調查,大部分小學生都擁有10本左右的卡通或動漫之類的書,年級越高則數量越多。這些書有的甚至成了學生的世界“名著”。
現象之二:受應試教育積弊的影響,在教學實踐中,不少教師把學生課外閱讀的范圍窄化了,只推薦升學考試應閱讀的篇目。
現象之三:家長急于要提高學生的寫作技能,把課外閱讀當成提高寫作能力的唯一目標,為學生購買大量的作文書籍,令大多數學生生厭。
怎樣的課外閱讀才能成為詩意的閱讀,才能真正成為學生心靈的棲居地?
一、尋找課外閱讀的源頭活水
指導學生開展課外閱讀首先面臨的重要問題就是讀什么?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指出:給學生選擇合適的課外讀物是教育者極重要的任務。要完成這個任務,我認為語文教師的立足點應該從學生出發,結合課文學習開發課外閱讀的源頭活水。
1.就文體擴讀。老師在教某種文體的課文時,可在教會學生獨立閱讀的方法后,向學生推薦同類體裁的讀物,指導學生運用課內學到的閱讀方法進行課外閱讀,以達到課內得法,課外受益的效果。如學習了《海底世界》推薦《海洋》一書;學習了《揠苗助長》,向學生推薦《小學生多用成語故事》;學習了《動物的互惠互助》《動物園的晚上》等課文后,向學生推薦《新編小學生十萬個為什么》;學習了《三顧茅廬》《草船借箭》,可介紹《三國演義》讓學生讀。
2.因作者促讀。學生在課內學習了某位作者的文章后,教師可緊接著介紹該作者在這一時期寫的系列作品,讓學生課外閱讀。這樣既可激發寫生的閱讀興趣,增加閱讀量,又可加深學生對這位作者作品內容的理解和對他寫作風格的把握。如在教《早》時,我找來一幅魯迅的肖像,拿著一本厚厚的《魯迅散文集》走進教室,為學生們饒有趣味地朗讀了《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3.據內容導讀。在閱讀教學中,根據學生學習課文的需要,或課前或課后布置學生閱讀與課文內容相關聯的文章,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促進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如在學習《麋鹿》一課之前,讓學生去尋找、搜集有關介紹“麋鹿”的知識短文。
二、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
1.設置懸念,激發興趣。向學生推薦書目前,為了使學生對這些書產生閱讀興趣,依據推薦的書目中的有關內容,設置一些富有情趣的懸念,以此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如向學生推薦《動物漫談》系列叢書時,設計了這樣一組問題:“同學們,你想知道小鳥為什么能在樹上睡覺嗎?你想了解兔子的耳朵為什么特別長嗎?你想知道在世界上什么蛇最大嗎?《動物漫談》系列叢書將為你解開這些謎團?!焙唵蔚膸拙湓?,使學生對這些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2.賞讀節選,誘發興趣。許多學生對書本沒有吸引力,在于他們沒有嘗到書本內容的甜頭,教師在課堂上,在向學生推薦書的同時,可有意選取精彩片斷,朗讀分析,讓學生欣賞。如向學生推薦《窗邊的小豆豆》時,可向學生講述其中的一個故事,學生聽后會產生濃厚的興趣,爭著閱讀。
三、營造課外閱讀的良好氛圍
說起課外閱讀的指導,就會讓人想起喋喋不休的說教,不厭其煩的方法和技巧。其實,課外閱讀的指導首先是保持熱情,保護興趣,閱讀氛圍的營造更重要。
1.班級讀書會。在學習伙伴間形成課外閱讀的氛圍,讓閱讀成為像游戲一樣的童年生活,這是一種多么美好的境界?!鞍嗉壸x書會”是可以選擇的舉措之一?!鞍嗉壸x書會”主要的做法是先引導孩子用一段時間去讀一本教師或同學推薦的好書,然后用一個集中的時間由同學和老師以及家長共同對作品進行自由的討論,其間也可展出一些孩子的讀后感或其他作品。
2.挑戰性閱讀。為生活和命運而閱讀,是一個很誘人的閱讀理念。如果我們的學生能面臨這樣的閱讀情境,那么課外閱讀會變得很光明。“挑戰性閱讀”正是基于這樣思考的一種課外閱讀指導方式。首先要在生活中引導孩子自覺地發現“挑戰”,這種挑戰的任務是需要學生去補充知識的或經驗的空白的,那么,閱讀就形成了。
3.影視主題活動。利用影視作品營造閱讀氛圍是一個很投機的辦法。現在已經有很多的名著被搬上銀幕或熒屏了,比如《三國演義》《水滸傳》《湯姆叔叔的小屋》等,還有動畫片《愛麗絲漫游奇境》《大鬧天宮》《尼爾斯騎鵝旅行記》,學生都會特別喜愛的。看電影電視對閱讀興趣很有幫助,如果能和熱映中的影視作品同步閱讀或比較閱讀,效果會更好。
作者單位:常州市武進區橫山橋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