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健康的心理是健康行為指明燈。健康的心理和健康行為的形成需要有良好“土壤”。近20年的內宿學校管理和中學從教經驗,我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關鍵詞:心理健康 課程設置 心理輔導
一、積極培訓,提高教師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
教師是教育工作的實際組織者和執行者,擔負著教書育人的雙重任務,能否順利有效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是關鍵。因此,學校十分重視對師資的培養,利用多種途徑來提高教師自身的心理素質,培養教師運用心理健康知識進行教育教學的能力。
二、學科滲透,全面挖掘教材中蘊含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
學科滲透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自覺地、有意識地運用心理學的理論與技術,幫助學生提高課堂學習活動中的認知、情感和行為水平。我們學校設有心理輔導站,但是單靠心理輔導教師開展工作,孤掌難鳴,勢單力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全員參與,每一位教師都有責任為學生創造和諧、自由、民主的成長氛圍,在學校中營造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的環境氛圍。
三、設置課程,面向全體學生大面積開設班級心理輔導活動課
所謂班級心理輔導活動課,是指以團體心理輔導及其相關理論與技術為指導、以解決學生成長中的問題為目標、以班級為單位的集體心理輔導的一種活動形式。它以同齡段學生成長需要為輔導目標,以學生的自主活動為主要內容,向學生傳授心理學科知識,體現“心育”的教育性、發展性、預防性功能。
四、增設輔導咨詢,直接深入地與學生進行心靈溝通
為了及時了解學生的心理脈搏,直接與他們進行心與心的溝通輔導,學校開設了“心理咨詢室”,利用面對面的交流,深入了解學生的心理發展動向,對心理有困惑的學生進行有效的輔導。在廣播站里,我們還開辟了點歌欄目,通過點歌,培養學生的愛心和友情。
五、加強聯系,構建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網絡
影響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素質單靠學校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借助社會的力量才行。因此,我校十分重視與家庭、社區的聯系。通過家訪、家長會,舉行“家長開放日”等一系列活動,與家長一起探討“新世紀,我們如何當父母”“培養孩子良好的心理品質”等問題。
在全體師生、家長的共同努力下,學校的“問題生”越來越少,心理健康、品學兼優的學生越來越多。我們將在今后的工作中繼續探索,讓心理健康教育深入到每個孩子心中,使他們快樂健康地成長,從而走出名校特色辦學之路。
作者單位:廣東汕頭市金山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