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階段,實施教育的主渠道是課堂教學,而在課堂教學中,老師作為教學的最重要手段無疑是語言。
語言是從事課堂教學的起碼條件,是完成教育教學任務的重要手段,是最重要的基本素質之一。教學是一門藝術,老師要充分運用自己的語言使得課堂教學顯得輕松愉快又引人入勝,這樣才能增強教育教學效果,提高教育質量。
課堂教學的語言形式可以分為以下四種:
一、口頭語言
口頭語言是人類之間交流、傳遞信息的最主要的工具。口頭語言也是老師在課堂中最常用的授課方式。口頭語言相對其他語言來說,最大的特點的是它的時間和空間的靈活性強。通過口頭語言,老師可以將知識和情感完整準確地傳遞給學生,同時,還可以利用語言引導、開發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能力;缺點是時間的延續性差。所以,老師要充分掌握口頭語言的特點,趨利避害,老師的口頭語言應注意科學性、藝術性、趣味性,做到準確、精練、生動、清晰,力求層次清楚,邏輯嚴密,形象生動,富有感染力,能把深奧的道理形象化,抽象的概念具體化,枯燥的問題有趣化。這在于:
1.準確精練的語言能培養學生嚴密的邏輯性
初中學生思維活躍,但注意的持久性差,抽象思維發展不夠。口頭語言和文字不同,時間延續性差。因此,老師在講課時最忌語言拖沓、冗長、繁瑣復雜,否則學生就很難完整地記憶和理解。
2.風趣的語言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使學生對所教的學科產生興趣,首先要使學生對你說的話產生興趣,而老師幽默風趣的語言是最容易激起學生興趣的工具之一。
3.親切和藹的語言能增進師生感情
教學是雙邊活動,師生在課堂中不單是簡單的知識授受關系,也是一個情感傳遞的過程。課堂上老師親切、和藹的語言能增進師生感情,使師生心靈得到溝通,使學生熱愛你和你所教的學科,這樣才能產生良好的效果。
二、體態語言
體態語言是指通過人的面部表情和手腳等活動來表現個人情感的身體動作。教學如果能正確運用體態語言,那么就可以為老師控制和調節課堂氣氛節奏,增強教學效果,還可以促進師生之間、學生與學科間的情感交流。
1.表情語言
心理學家發現,當人們面對面進行交談時,所獲得的信息有很大一部分是從對方交談時的表情獲得的。所以,老師在課堂中應恰當利用表情來幫助教學,會起到很好的作用。如課堂上有學生開小差,一個嚴肅的眼神使他迅速改正;學生回答對問題,一個贊許的目光或一個會心的微笑都會使他得到莫大的鼓勵。學生在認真聽課時,一般都會盯住老師的臉,如果一位教師總是一種表情,就會使學生的注意中心由于缺乏變化而容易分神。
2.手勢語言
不知大家注意到沒有,凡是做老師這一行的人,說話時特別喜歡打手勢,其實這是一個職業習慣。一般來說,老師在課堂都喜歡使用手勢語言,因為手勢動作和表情一樣,都是老師個人情感的外在表現,能增強教學效果。手勢有時還可起到口頭語言無法取代的作用,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三、實驗語言
實驗在驗證數學知識的權威性、有效性方面是其他的語言無法比擬的。很多數學知識如果只是單純從課本和老師的口中說出來,學生不容易理解,也不容易信服,通過實驗語言卻可以無聲勝有聲。
1.實驗語言是數學課堂中培養學生科學素質的重要工具。
2.實驗語言是對學生各種感官的充分訓練。
3.實驗語言是學生提高動手能力和運用、創造知識能力的最好訓練。
四、板書語言
板書不是講授課本知識的重復,而是對教學內容的提煉和概括,是畫龍點睛的啟示。板書語言受空間限制較大,但時間的延續性、對重點內容的突出性強,老師的板書應做到計劃性、啟發性、規范性。
1.板書的計劃性
要求老師事先要吃透教材,將學生最容易忘記、混淆的內容找出來,然后有針對性進行板書設計,讓學生更清晰地把握知識地重點和理解要點。
2.板書的啟發性
板書的空間限制性強,老師不可能也不應該將所有的內容都進行板書,所以對板書一定要強調其啟發性,利用幾個簡短句子甚至一個大的問號或文字加幾個點,將學生的心中的疑問和好奇心吊起來、引出來,啟發學生的思考、引導學生的探究,幫助學生去探究發現知識,促使學生形成積極思維的習慣。
3.板書的規范性
板書的時間延續性強,不像口頭語言過了就過了,它會留在黑板上,所以對板書語言的規范性、嚴密性的要求都更高。統一風格的規范性板書可以讓學生更容易把握知識的重點和記憶的規律,形成良好的記憶和思維習慣。
四種語言形式也各有其優缺點,是相輔相成的,過度依重于一種語言,會使課堂變得呆板枯燥、缺乏變化,不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點和教學規律,使教學效率變低。各種教學語言對不同的教學內容闡述能力也各有長短,這就要求我們老師吃透教材,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的規律,有針對性的設計、運用好教學語言,取長補短、趨利避害,讓課堂搖曳生輝。
當然,隨著教育教學技術的發展和進步,還會有更多的“語言”形式進入到我們的課堂中來,但只要我們把握住各種“語言”形式的自身特點,靈活的運用就可以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作者單位:江蘇省灌南縣第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