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中學信息技術教學中如何有效地應用“任務驅動”教學法,筆者結合教學實踐,認為要注意以下幾方面:任務設計要有明確的目標;任務設計要以學生為中心;任務設計要有合理性;任務設計要有層次性;任務設計要力求趣味性。
關鍵詞:信息技術 中學 任務設計
在中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經常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這種教學方法要求教師在總體學習目標的框架上把總目標細分成一個個小目標,并把每一個學習模塊的內容細化為一個個可行任務,通過這些小任務來體現總的學習目標,通過完成這些小任務,來實現總目標。因此,任務設計至關重要,關系到教學目標的實現,關系到學生知識體系的建構。如何合理地設計任務呢?筆者結合教學實踐,談一下體會。
一、任務設計要有明確的目標
任務設計要求教師把握本節課總的教學目標,即清楚課程要使學生掌握的知識和技能,要養成的行為方式和品格,要具有的情感和態度,要學會的方法等。教師在此基礎上,再將總目標細分成若干小目標,進而把每一個模塊的內容分解為容易掌握的“任務”。
例如,利用Word編輯文檔涉及到文字輸入、復制、移動、縮進、分欄、插入圖片等內容。要使學生能掌握這些基本知識、基本操作,教師可以先向學生展示一個制作好的“黑板報”——“任務”,在設計這個綜合性的“任務”時,要考慮到利用Word編輯文檔應該涉及哪些知識與技能,哪些過程與方法;要考慮到學生在完成任務過程中知識性目標、技能性目標、情感性目標等方面應該達到的程度。然后將這個總任務分解成幾個較小的任務,指導學生分步驟去完成。
二、任務設計要以學生為中心
“任務驅動”教學中要盡力體現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策略。學生在學習中起主導作用,教師在教學中起組織、引導、促進、控制、咨詢的作用。在信息技術課教學中,學生在教師的組織、引導下,用不同的方法完成活動“任務”,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知識、思維、技能和情感得到鍛煉和熏陶。因此,教師進行“任務”設計時,要以“學生為中心”,設身處地地為學生著想。學生必須擁有學習的主動權,教師不斷地提高和激勵學生前進。
三、任務設計要有合理性
任務設計不僅要考慮信息技術學科的知識結構,還要從考慮重點、難點的分散,考慮“任務”的大小、知識點的含量,前后“任務”之間的聯系等因素,要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合理安排,保證課堂教學目標順利完成。
例如,操作系統中文件和文件夾的管理,是基礎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知識內容。但是如果安排在第一節課,學生就不易理解,也不易掌握。因此,在設計任務時,可以先設計一個繪畫任務,學生利用“畫圖”程序保存繪畫作品,了解文件的概念。再設計一個編寫簡單文章的任務,讓學生利用寫字板完成,了解文件類型的概念。有了前面的鋪墊,文件管理的問題自然就成了學生的需求,接下來的任務也就隨之產生——使用“資源管理器”,分類建立不同層次的文件夾,同時對前面文件進行相應的移動、復制、改名、刪除等操作管理。
四、任務設計要有層次性
由于學生的年齡、興趣、認知能力等存在差異性,因此,信息技術教學中的任務設計要從學生實際出發,任務要有層次性,要能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
例如,選修教材《算法與程序設計》(教育科學出版社)第三章的第二節“用窮舉法解決問題”,本節以“明日之星英語演講大賽”活動為例,通過參賽選手小組劃分方案的設計,使學生了解窮舉法的特點,掌握用窮舉法設計算法的基本要求;使學生學會編寫程序實現窮舉法。
可以設計以下幾個層次的任務:第一層次為學生都要完成的基本任務,第二層次為提高性任務,第三層次為拓展性任務。具體來講,第一層次要求學生了解窮舉法,掌握用這個算法的基本要求,能完成課本上的范例;第二層次要求學生能寫出“水仙花數”“百雞百錢”問題的偽代碼;第三層次要求學生學會用窮舉法編寫程序解決“水仙花數”“百雞百錢”等實際問題。學生首先要完成第一層次任務,有能力的再實踐第二層次、第三層次的任務。在完成這些“任務”的過程中,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找到了各自的興奮點,可以獲得不同程度的收獲與提高。
五、任務設計要力求趣味性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在進行任務設計時要力求趣味性,要嘗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網頁制作”這一章,要求學生掌握網頁制作的基本方法。為了調動興趣,教師可以給學生展示精美的網頁。網頁中要有好的文字內容、漂亮的圖片,還要有優美動聽的背景音樂和好看的動畫效果。這樣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其主動投入到學習中去。當學生每完成一個小目標時,教師應適時地鼓勵、贊賞,使學生增強信心和興趣。
總之,教師進行“任務”設計時,要仔細推敲知識點,為學生設計出一系列典型的操作性“任務”,讓學生在完成“任務”掌握知識、技能和方法,真正體現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訓練他們的創造性思維,提高綜合素質。
作者單位:江蘇省徐州市沛縣朱寨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