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時間發展的順序為立腳點,通過比較不同時期、不同地域的器皿造型來分析器皿造型的發展與變化。器皿造型的發展直接聯系著人類文明、文化的始終,它的發展緊跟著科學、藝術、材料、工具發展的進程。也成為我們在教學中研究器皿造型設計的參考。
關鍵詞:器皿 造型 設計 教學
在教學過程中,器皿造型與包裝設計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但又有自身的獨立性。器皿的設計一直都貫穿著人類文明的始終,從人類的起源,到現代化的今天,器皿始終都伴隨著我們的生活起居。器皿造型是培養掌握器皿產品造型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藝術素養,能培養出從事工業器皿產品設計、開發、生產制作工作的高級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
中國器皿,源遠流長。從遠古時代石器、彩陶的粗獷樸實造型,到后來的青銅器,發展到精巧瑰麗的可供玩賞之器,傳統性均很強。原始時期,它們的造型取乎自然,意在實用。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人們賦予它以裝飾,更體現出古代人的美學觀念。根據本人近年來的研究和整理,我想簡單地介紹下器皿造型設計的發展歷程。
現今,我們在社會生活中,隨處可以見到不同種類、不同形態、不同材料的器皿造型。正是這些與我們息息相關的器皿造型給我們帶來了使用的便利和視覺的滿足感。伴隨著社會經濟、文化、科學的不斷發展進步,與之相關的器皿造型設計也緊跟步伐,與時代接軌。我們器皿造型設計者必須具備聰慧、敏感的頭腦和雄厚的專業基礎知識,才能夠在行業的激烈競爭中走在時代的前列。
器皿造型伴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經歷了漫長的演變和發展過程。大致分為古代器型階段、近代器型階段和現代器型階段。
一、古代器型階段——追求美感的容器
這一階段經歷了人類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的漫長過程。世界史上器皿的使用,早在原始的舊石器時代已被發現。最初的器皿多以自然界中天然的木、竹等作為材料,其造型也是對材料的簡單修改。直到陶器的發明,才出現了有一定實際意義的“設計”造型器。如:我國半坡時期的小口尖底瓶,在瓶中間的二側各有一耳,其功能為,在河中打水的時候能倒下裝水,拉起后能保持直立。另在龍山文化中出土的陶器——鬲,這種模仿動物形態制作的器型能夠直接放于火上,且空足,能擴大受熱面積,提高實用功效。在商代時青銅器使它得到充分發展。
古希臘出現于“荷馬時期”的“四馬蓋罐”是這一時期陶器的代表。紋飾以幾何圖案為主。匠師們運用平行線、交叉線、三角形、波形紋和四形紋來裝飾陶器,構圖講究均勻對稱,并結合器物形狀,使其具有層次感和節奏感,并富于活潑而穩重的視覺效果。“四馬蓋罐”是這一時期古希臘陶器裝飾風格的典型?!八鸟R蓋罐”,造型扁平,取其穩重之感,蓋子上四匹陶馬比肩而立.皆引頸昂首,整齊之中見出個體的形態特征,形成了一種富于氣勢的動態美。
罐子為淺土紅色,上面裝飾著由折線、菱形、平行斜線和平行垂線組成的幾何圖案。這些圖形與陶罐平滑優美的造型被巧妙地統一起來。而在用垂線分割的格子里繪有十字交叉的圓圈紋,四周又飾以輻射狀短線,充滿了象征意味。
在世界范圍內,不同的文明大致有著相似的經歷,但是每一個文明都有其獨特的一面。像古埃及人早在公元3000年前就開始以手工方法熔鑄或吹制的玻璃器皿來盛裝物品;古希臘文明則非常擅長用石材;古代歐洲有廣茂的森林,很早就用木板箍桶來釀酒。相對與國外器皿造型的制式,中國古代器皿的造型更加強調器物的使用功能。
器皿可以比擬人。因為它畢竟是一個與人類生活發生關系的器物。一個器皿或有口、頸、耳、肩、腹;腹有底、底有膛、有柄、有足;或有蓋,有鈕等。它們之間權衡處理,可以造成各具神氣情態的器物。它們大致有器皿的外廊形象:器皿的口;器皿的勁;器皿的耳;器皿的肩;器皿的腹;器皿的足;器皿的蓋。
二、近代器型階段——實用與審美的結合
此階段相當于16世紀末到19世紀。西歐、北美國家先后進入資本主義社會,生產力和商品經濟都得到較快的發展。二次工業革命,更使人類的社會生產力成倍增長。這一時期的器皿制作技術更為完善。19世紀初發明了使用玻璃瓶、金屬罐保存食物的方法。生產機械用來大規模的制造商業器皿。19世紀中期英國產生的工藝美術運動,是針對當時品質低劣的大眾化工業化產品,以復興手工業,為大眾生產美觀而實用的物品體為宗旨的。但這并不是真正的現代設計運動,近代器皿設計主要是以適應商品的特性并使之便于貯存,保護及運輸的附加手段。
三、現代器型階段——工業化與人性化并存
現代器型實質上是從20世紀以后開始的,伴隨著商品經濟的全球化發展和現代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新的材料和新的技術不斷涌現。
和大多數設計門類類似,包豪斯設計學校率先開辟了現代器皿造型設計的先河。他們更多的通過動手制作來完善各自的作品,并且將這一理念運用在工業化大生產中。這一時代的設計師把產品的功能性和實用性緊密結合,同時把實踐、展示、銷售結合在一起。他們設計的產品至今看來仍然經典、實用,甚至很“現代”。
各個國家都有著各自民族風格的特色。
1.俄國:俄國的構成主義探索了一些新的藝術風格。
2.北歐設計:斯堪迪納維亞半島,芬蘭、丹麥、瑞典、挪威和冰島。其風格力求把手工藝和現代工業設計結合起來,創造出一種藝術的工業產品。在認同功能主義的同時,它還強調產品設計的人情味,反對冷冰冰過分機械化的風格。他們的設計簡潔優雅,做工精致考究,形式與功能完美統一。多在傳統和民間的樣式以及自然的元素中獲得設計的靈感。采用自然的材料中生命的紋理和溫暖的肌理感。他們設計單純、穩定、舒適、實用,設計產品中重功能、重理性和細致的做工、簡潔的形式美感。他們注重傳統,但并不拘泥于傳統的符號和形式,而是把傳統作為一種內在的精神理念從極富現代感的設計中呈現出來,體現了北歐設計師在設計美學中的追求。這也正是我最喜歡的一類,很值得借鑒在我國的器皿設計上。
3.德國:其自身民族就涵蓋著一種嚴謹、認真的特性。它的器皿造型更加注重質量、功能、技術,強調系統性和秩序感,邏輯性和標準化為其思想核心。
4.意大利:傳統工藝、現代思維、個人才能、自然材料、現代工藝、新材料等等的綜合體。索托薩斯:“設計是一種探討生活的方式,它是一種探討社會、政治、愛情、食物,甚至設計本身的一種方式。歸根結底,它是一種象征生活完美的烏托邦方式?!币獯罄髅笤O計的代表阿萊西在其發展歷程中追求設計至上,漸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設計評價體系,創建出內涵夢想與詩意的企業文化。
5.日本:真正器皿制作的開始是在鐮倉時代,瀨戶一個叫藤四郎的人從中國引入了技術,制造水壺、香爐、佛具等。以后直到室町時代,除了瀨戶以外,信樂、常滑、丹波、備前、越前等地也能制造陶器了,被稱作日本的六大古窯。1616年以后,有各種燒器產生,其中伊萬里瓷器在歐洲也享有盛譽。日本不僅能延續發展其民族傳統風格,還可以將大量的新科技運用與器皿造型設計上成為一大亮點。從這一點上來看,我們能夠從思維方式上借鑒其原理,發展我國的器皿設計。
總而言之,通過了解器皿造型設計的發展,我們能夠更好地去研究器皿自身特點及其在不同國家和區域的文化發展。從而更好地面對現今更為多樣需求的器皿造型樣式,使我們設計器型有了一個整體性的概念。不僅如此,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學生也更能夠系統完整的領會到器皿設計的內在精髓,讓古人的設計“為我所用”,在前輩精美的設計中汲取靈感,聯系現代的技術和科技,發展代表現代設計師特色的完美作品。器皿設計發展到至今,已經越來越融入了人的生活中。有些則完全轉化為一種精神上的寄托,成為了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作者單位:湖北美術學院設計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