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課堂教學是學生在校期間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主陣地,也是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課堂教學質量如何,直接關系到學生數學基礎知識的掌握,能力的發(fā)展,興趣的培養(yǎng)以及思想品德的培養(yǎng)等等。而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就在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那么如何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促進每一個學生的能力得到全面的發(fā)展呢?在新課程的理念下,本文就師生關系、教學目標、教學情境、教學過程、作業(yè)訓練等環(huán)節(jié)作了探討。
關鍵詞:數學 課堂 教學 有效性
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是一種有計劃、有目的、有組織的學習活動。抓住了課堂、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益,就把握住了提高數學教學質量的關鍵。而教師是課堂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促進者,教師能動性的發(fā)揮直接影響著課堂的進程與質量。在新課程的理念下,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就初中數學課堂有效教學談談一些粗淺認識:
一、營造民主和諧的人際關系,為有效教學提供氛圍
現在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心理叛逆時期,學生如果對老師有不喜歡或敵對情緒,他就不會聽你所說,甚至還會與你作對。平時教師應該注重和學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了解學生的情感需要,熟悉每一位學生的個性特征,做到因人施教,有的放矢。教師不要讓學生感覺你高高在上,應該尊重學生,信任學生,與學生交朋友,真誠地對待學生,使學生對你產生親近感。讓學生明白你的真誠,當學生把你當作朋友以后,那么你的教育觀念,你的教育方式,很容易得到他的認可。
二、聯(lián)系學生實際,合理確定教學目標,為有效教學提供基礎
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教育教學也是同樣的道理。要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需要我們教師充分了解本班學生原有的數學基礎,準確把握好每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我們首先要了解本班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接受能力、知識基礎等,只有這樣才能制訂出合理的教學目標。其次,要熟悉數學教材,對教材的編排意圖、教學要求、重點、難點和關鍵點都要了如指掌。
三、創(chuàng)設合理的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有效教學提供重要條件
所謂“情境”,就是激發(fā)人們主動想象和思維,產生某種情感體驗,以獲得某種形象或思維成果的一種氛圍。如何讓學生易學、樂學,在單位時間和有限精力投入下獲得較大限度的發(fā)展呢?知識只是簡單的符號,如果離開了特定的背景,離開知識所代表的客觀事物,只是個干巴巴的抽象的符號,那學習變得非常晦澀,是一個很艱難枯燥的過程,教學效率如何,可想而知。
1.借助問題創(chuàng)設情境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針對學生好奇心強的特點,將學生未知的數學規(guī)律、法則、關系、事實等前置應用,創(chuàng)設新奇的懸念情境,展示數學知識的非凡魅力,有助于激發(fā)學生探求知識的熱情,從而使學生的學習得以繼續(xù)和延伸。
2.借助活動創(chuàng)設情境
傳統(tǒng)的數學教學模式往往使學生感到數學學習的抽象、枯燥、難理解。心理學家認為“智慧出于手指尖上”。我們教師和學生都應有這樣深切的感受:聽來的記不住,看到的記不牢,只有動手做了,才是真正屬于自己的,學生學習數學的有效途徑就是讓他們去動手操作。
四、優(yōu)化數學課堂教學,體現學生主體地位,為有效教學提供保證
1.主動駕馭教材,優(yōu)化教學內容
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師也是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者。要改變傳統(tǒng)教學中教材的固定不變的做法,取而代之以能夠根據學生生活實際主動地去駕馭教材、處理教材。對于教材一定要根據學生的實際狀況進行靈活處理,讓教材為學生的學服務。教師應該有新的教材觀,從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主旨出發(fā),可以打破固有的授課思路,可以對教學內容予以裁剪,可以增添新的內容,也可以放手讓學生去開發(fā)教學內容,充分發(fā)揮師生的雙主體地位。
2.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習積極性
(1)多媒體課件與傳統(tǒng)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方法
傳統(tǒng)的黑板加粉筆的單一教學方式很難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而多媒體課件教學在這方面卻有著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我在平時的教學中特別注意運用傳統(tǒng)教學與多媒體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方法,使兩種教學方法優(yōu)勢互補,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2)組內合作、組間競爭的教學方法
由于學生的知識基礎、接受能力等都不一樣,因此,僅靠教師的整體教學效果并不明顯,通過摸索我發(fā)現一個比較好的方法就是進行分組合作學習,即按照“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進行分組,各小組內的同學之間互相合作、交流,各小組之間互相競爭,這種教學方法不但可以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而且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交流能力。
3.優(yōu)化教學過程,體現主導與主體的辯證統(tǒng)一
教學過程一是課堂引入,二是抓住教學內容的關鍵,引導學生討論,讓學生自己推理出結果,三是在講解例題中點評學生得出的結果,給出正確概念,四是學生的課堂練習,讓所學知識得以及時應用,加深理解和知識點的鞏固,五是課堂小結。優(yōu)化教學過程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核心,在實施素質教育這一過程中,通過科學的設計,間接的認知活動,充分體現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的辯證統(tǒng)一。
五、改進作業(yè)訓練系統(tǒng),為有效教學提供有力保障
要充分掌握數學知識,適當的訓練是必不可少的,傳統(tǒng)的教學中教師把作業(yè)的功能定位于“知識的鞏固”和“技能的強化”上,往往忽視了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數學學習不能僅限于培養(yǎng)學生熟練的模仿能力和嚴密的推理能力,更應該注重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能力、類比聯(lián)想、歸納總結、應用創(chuàng)新的思維品質;教會學生獲取信息、拓展視野、終身學習的能力和認識方法。
1.作業(yè)訓練應注重教材知識與生活實踐相結合
數學作業(yè)既要注重“雙基”的落實,也要重視來自日常生活與實際的問題。初中數學中的許多知識都與學生的生活實際有聯(lián)系。
2.適時的布置一些實踐性、探究性的作業(yè),以培養(yǎng)學生應用數學的能力
實踐性、探究性的作業(yè)是學生綜合能力的考核。通過調查生活中的熱點問題,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用數學知識可以解決現實問題,進一步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體現“促進學生終身發(fā)展”的理念。
3.經常性地特別關注學習有困難的學生
作業(yè)是檢驗知識掌握的程度,學生的接受能力有不同,因此,作業(yè)完成的程度也不同,要使每一個學生真正得到發(fā)展,就要求老師在每節(jié)課上都要特別關注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如布置一些必做題和選做題;分層布置作業(yè)等。
教師對教學質量的追求是永無止境的,成功的教學是一個不斷試驗的過程,是終身的學習過程。怎樣實現有效教學是當前提高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課題,提高數學教學質量不能靠增加課時,要靠提高每堂課的效益,減少無效勞動造成的時間浪費。需要我們研究教育科學理論,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傾聽學生的心聲,提高教學效能,不斷探索有效教學的途徑。
參考文獻:
[1]李秉德主編.《教學論》.人民教育出版社.
[2]《新課標初中數學探索性教學實例》.寧波出版社.
[3]崔允漷.《有效教學:理念與策略》.《人民教育》.2001年第6、7期.
[4]陳厚德.《有效教學》.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年.
[5]戴銳.《榜樣教育的有效性與科學化》.《教育研究》2002年第8期.
[6]宋秋前.《課堂教學問題問診與矯治》.《教育研究》.2001年第4期.
作者單位:江蘇省寶應縣小官莊鎮(zhèn)中心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