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長期以來,作文批改一直是困擾每位語文老師的一個大問題。筆者在作文批改上進行了讓學生動手互批互改的嘗試。互批互改打破了傳統(tǒng)的作文批改方法,把教師從繁重的批改中解放出來,同時激發(fā)了學生寫作的興趣,提高了學生動手和溝通能力。
關(guān)鍵詞:作文 互批互改 嘗試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作文批改則是制約作文教學發(fā)展的瓶頸。以前的作文教學模式為“教師指導——學生寫作——教師批改——教師講評”,作文批改往往耗費老師大量心血,但學生似乎并不珍惜,作文本發(fā)下后,只看看分數(shù),瞅一眼評語就束之高閣。在講評時,也由教師一人獨攬,老師講得口干舌燥,學生聽得昏昏欲睡。如何使教師從繁重的批改中解放出來,同時讓學生提高作文水平呢?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引導學生通過自改和互改,取長補短,促進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寫作水平。”按照上述要求,筆者在作文批改上大膽放手,讓學生互批互改,主要做了如下嘗試:
一、搞好宣傳,轉(zhuǎn)變學生觀念
開學伊始,筆者給學生講清過去作文批改的弊端,并明確《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講清互批互改的好處,讓學生認識到作文互批互改的重要性。然后,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嘗試做“小老師”。經(jīng)過宣傳,轉(zhuǎn)變了學生“自己只管寫,老師負責改”的觀念,為作文的互批互改做好了思想準備。
二、循序漸進,培養(yǎng)批改能力
第一步:扶上路——教師示范批改
學期開始的第一篇作文筆者做到了全收全改,精批細改。這有助于充分了解學生的寫作水平,從而有的放矢地進行作文指導和訓練,也有利于后面對學生的合理分組。筆者從中選取兩篇中下等作文,將其中一篇的錯別字、病句、標點符號、語句的增刪等用統(tǒng)一的修改符號批改好,一絲不茍地寫好眉批,從本次作文的切題、立意、結(jié)構(gòu)、選材、語言等方面寫好總評。
將改好的這篇文章印發(fā)給學生,讓學生對照教師批改的范例,熟悉各種批改符號及用法,同時了解批改的要求。然后讓學生參照老師所用的批改符號和批改方法試著修改另一篇,這既讓學生學會了修改方法,又規(guī)范了學生對批改符號的使用,避免批改的隨意性,為學生能獨立批改打下堅實的基礎(chǔ)。
第二步:送一程——小組合作批改
對學生分組,一般五人為一組。每組推薦一個寫作水平相對高、組織能力強的學生擔任小組長,每組成員都要準備好批改記錄本。
首先,教師瀏覽所有作文,根據(jù)本次作文的寫作重點及要求,找出有代表性的作文,發(fā)給每個小組。由小組長朗讀,其他組員認真聽,并及時寫下修改建議。然后小組間討論,由小組長根據(jù)大家的建議做好批改,寫好評語,最后五人斟酌、協(xié)商打出建議分。組長在小組的作文批改記錄本上做好詳細記錄,記錄好遇到的典型問題、分數(shù),以便給老師提供講評材料。這樣,既發(fā)揮了作文水平高的學生的能力,又能夠幫助作文水平低的學生,讓他們盡快掌握修改的方法,從而勝任批改任務(wù),同時促進作文水平的提高。
第三步:自己走——自評、互批、自改相結(jié)合
學生每次寫完作文后,在作文的后面寫清本文的主題和構(gòu)思,從立意、選材、結(jié)構(gòu)、語言上進行自我評價,并寫清成功之處及不足。
在分組互改過程中,仍是五人一組,學生五人輪換作文卷。教師在學生動筆批改之前先講清本篇訓練重點及詳細要求。再讓學生整體感知,弄清文章的層次、主旨,并與作者的自評比較,發(fā)現(xiàn)問題。再讀文章,著手批改,寫好眉批和總評,打好分數(shù)或等級。對作者的自評,批改者還要有自己的看法。
在批改過程中,要求學生在批改記錄本上,記下別人作文中的閃光點,比如好詞好句、精巧的構(gòu)思、巧妙的立意、鳳頭、豹尾等。然后把作文歸還作者,批改者與作者進行交流,交換意見,談?wù)勛约涸谛薷闹械囊苫螅蛘呤艿降膯⑹尽W髡咴僮x自己的文章,思考改動的地方,如有異議,可再與主改者商討修改。根據(jù)修改意見,修改自己的作文。
三、正確評價,激發(fā)學生熱情
互批互改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但是,在互批互改中,如果教師指導不到位,對學生的習作批改不當,就會挫傷學生寫作的積極性;對批改者的批改沒有評價或反饋,學生的熱情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冷淡,所以教師要及時做出正確評價。
教師在學生批改完成后收上來,要認真審閱。對批改不當?shù)淖魑模處熞匦麓蚍?對批改者的批改,也要審閱,指出不足之處,給出批改等級或分數(shù)。在講評課上對做得出色的同學給予表揚,對做得一般的給予鼓勵,對做得不太妥的給予中肯的意見并指正。
作文互批互改法培養(yǎng)了學生的參與意識,激發(fā)了學生寫作和批改的熱情,真正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在互批互改過程中,加強了學生之間的交流;在交流和爭論中,活躍了思維,提高了寫作能力;在小組合作中,增強了學生的團結(jié)協(xié)作精神。筆者認為,只要不斷探索,勇于創(chuàng)新,作文互批互改法一定能經(jīng)得起考驗,給作文教學插上騰飛的翅膀。
參考文獻:
[1]《全日制語文課程標準》.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
[2]李德俊主編.《新課程教學設(shè)計》.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年11月第2版.
作者單位:江蘇省沛縣楊屯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