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七年級數學《中學生學習報》上有這樣一題:已知x-y=4,x+y=7,求x+y的值。學生各抒己見:
學生甲認為:易得x=y+4,所以y+4+y=7,
當y>0時,y+4+y=7,y=1.5 x=5.5 x+y=7
當0>y>-4時,y+4-y=7,無解
當y<-4時,-y-4-y=7,y=-5.5 x=-1.5
x+y=-7
所以x+y=±7
學生乙這樣解:因x-y=4>0,所以分三種情況:
(1)當x>0,y>0時,x+y=7
(2)當x>0,y<0時,x-y=7與x-y=4矛盾
(3)當x<0,y<0時-x-y=7,x+y=-7
所以x+y=±7
某老師說:易得x=y+4所以y+4+y=7即在數軸上找到y+4=0(y=-4)和y=0這兩點的距離和為7個單位的點。
分三種情況,
(1)A、B的左邊,AC+BC=7,即2AC+AB=7,而AB=4,所以AC=1.5 C為-5.5即y=-5.5 x=-1.5 x+y=-7。
(2)A、B之間 因AD+BD=AB=4≠7,所以不可能。
(3)A、B的右邊,同(1)得BE=1.5,即E為1.5,y=1.5 x=5.5 x+y=7
由此我聯想到了2008年樂山市第27題,閱讀下列材料:
我們知道x的幾何意義是在數軸上數x對應的點與原點的距離;即x=x-0,也就是說,x表示在數軸上數x與數0對應點之間的距離。
這個結論可以推廣為x1-x2表示在數軸上x1,x2對應點之間的距離。
例1.解方程x=2,容易看出,在數軸上與原點距離為2的點的對應數為±2,即該方程的解為x=±2
例2.解不等式x-1>2,如圖1,在數軸上找出x-1=2的解,即到1的距離為2的點對應的數為-1、3,則x-1>2的解為x<-1或x>3。
例3.解方程x-1+x+2=5。由絕對值的幾何意義知,該方程表示求在數軸上與1和-2的距離之和為5的點對應的x的值。在數軸上,1和-2的距離為3,滿足方程的x對應點在1的右邊或-2的左邊,若x對應點在1的右邊,由圖2可以看出x=2;同理,若x對應點在-2的左邊,可得x=-3,故原方程的解是x=2或x=-3
參考閱讀材料,解答下列問題:
(1)方程x+3=4的解為 ;
(2)解不等式x-3+x+4≥9;
(3)若x-3+x+4≤a對任意的x都成立,求a的取值范圍
解:(1)x=1或x=-7;
(2)x-3-x+4≥9看成數軸上x點到-4,3兩點距離和不小于9。等于9時,x=-5或4,所以x≥4或x≤-5;
(3)x-3+x+4,即-3,4距離=7,a要大于x-3-x+4的最大值,所以a≥7。
看來舉一反三,真是美不勝收。
作者單位:四川犍為縣龍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