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項目課程改革是根據職業教育的特點來實施的,教師的技能和理論水平、教學設備這兩者是項目課改能實現的關鍵。根據企業的崗位需要和學生職業生涯發展考慮,課程教學也要注重學生職業能力的獲得,并以此為出發點對課程進行設計。
關鍵詞:項目教學 企業崗位需要 職業能力
項目課程改革源于職業教育的發展及其職業教育本身的特點。職業學校學生的總體現狀是文化課基礎差,對理論課的學習興趣不高,相當多的學生有厭學情緒,造成了職業學校理論教學效率低下。課程的改革針對這些情況提出了新的教學方法,即項目教學法。
項目教學法在我校處于起步探索階段,以高職專業課為示范,以學校的實訓基地為依托逐步開展。項目課程的開發和實施主要由骨干教師和有多年教學經驗的專業教師來完成,根據學生的專業特點和就業方向來制訂相應的課程標準,編寫教材,制訂學生成績評定標準,它是在學校的實訓基地實施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
項目課程的設計應該根據企業的需要來制訂,針對性強,這是一種理想的模式。但在實際的制訂過程中,每一項目都按照企業的要求去設計和制訂顯然是不現實的。再者,考慮到學生就業會面臨多次的選擇及學生今后職業的發展,學生畢業后不一定會定格于單一的工種和單一的崗位,學生的職業能力要獲得更寬度和更廣度的發展,必須具備相應的專業知識,項目課程的開發不應僅僅局限于某個企業某個崗位的需要,還需要考慮到學生在項目教學中職業能力的獲得。要使學生掌握相應的知識并提升為今后的職業能力,項目課程的開發設計就要從學生愿意接受的方式著手,理論知識是必須的,但不是像傳統教學模式那樣滿堂灌。傳統的專業課教學方法,教師講完高深繁瑣的理論,學生掌握的情況極差,上完課就忘記,簡而言之,上的課等于沒上。而項目教學在設計項目時就要吸取這一教訓,理論知識如何能學以致用,在項目教學實施的過程中,最好能做到這節課所講授的內容在馬上進行的試驗操作中就能用到,學生如果不在意或者不用心,試驗操作就沒法進行。學生的壓力主要來自于對理論知識的不理解和不重視,這時候教師就要因勢誘導,對成功操作的學生進行表揚,對仍未操作成功的學生分析不能及時做出結果的原因,強調理論與實踐融合的重要性。
在項目教學的設計和教學過程中,也要充分研究職業學校學生的心理特點。大部分職業學校的學生對理論的學習都感到困難,進而對理論課產生厭倦,教師在課堂上的說教他們在小學和初中都已經聽文化課老師說了無數遍,理論課程教學對他們沒有吸引力。他們進入職業學校,主要的目的就是學技術,考技能等級證,學生認為理論課學不學都無所謂,在職業學校學生的腦子里,理論與技能是毫無聯系的。同時,在學生的潛意識里,認為自己理論課學習不行,在操作過程中希望得到彌補,提高自己的信心。從學生這一普遍存在的心理出發和考慮,在項目課程的開發之初,項目的實施不能單單將學生的興趣作為學生學習和操作實踐的出發點,要使項目教學達到預期的效果,要注重兩點:①理論課的講授。理論課的講授和試驗操作相隔的時間要短,以免講的知識不應用而遺忘,兩者最好在同一天完成,一般是先講當天操作試驗需要用到的理論知識,后去操作試驗;②項目課程的評定。每一項目每一模塊都要有評定的辦法和標準,評定時注重操作環節,對操作過程和結果都給予評分。教師在評定學生成績時,觀察學生實際操作情況,詢問設備如何工作,工作原理是什么,要求學生簡單口頭陳述,摒棄傳統的試卷考試評定成績的模式,學生比較樂于接受,學生實際掌握的效果也比較好。比如在進行《液壓與氣動技術》項目課程教學時,教師可以詢問三位四通換向閥是如何工作的,油液在閥中的流向順序如何,改變液壓缸的運動方向應當如何操作等等這些問題,通過現場的詢問,引發學生對問題的思考,使理論知識和操作都得到強化。
高職專業課采用項目教學,教學效果比傳統的教學模式“集中理論課學習—理論課考試—實踐”效果要好很多,項目教學方法把實踐與理論有效地結合起來,在實踐環節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學生在操作實踐中也獲得學習的滿足,“教”與“學”在項目教學的實施過程中得到了良好的互動,這是傳統教學方法在專業課的教學中所無法比擬的。但是,項目教學方法的實施也對教師的教學能力、專業水平和現場管理學生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學校的教學硬件設備,各種的試驗設施必須要充分完好。只有在“教師”與“設備”這兩者的條件都滿足的情況下,項目課程教學才會得以順利實施。
項目課程的研發和實施也是處于探索的初級階段,對于這一新的教學方法來源也是不斷地改進和完善的過程,它良好的教學效果也會得到時間的證明。
參考文獻:
[1]《推動職業技術教育大發展》.2006.年張德江職教會議上的講話.2006.8.8.
[2]《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中國教育報).2005.11.16.
[3]侯維芝.《關于高職教育專業與課程的思考》.(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8.10.
作者單位: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徐州機電工程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