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現在的學生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在蜜罐里長大。他們言行和舉動往往不合常理,好勝逞強,自我控制能力差,缺乏辨別是非的能力,其思想品德必須得到教育與提高,因此本文主要探討了如何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關鍵詞:思想品德教育 良好習慣 美好師德 多種途徑
在新形勢下,如何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我們廣大教育工作者所要面臨的問題,這直接關系到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我認為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教育學生要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有一位英國教育家說:“事實上,一切教育都歸結為養成兒童的良好習慣,往往自己的幸福都歸功于自己的習慣。”有人曾經做過這樣的比喻:孩子的心田是一塊奇怪的土地,你播下思想的種子,就會獲得行為的收獲;你播下行為的種子就會獲得習慣的收獲;你播下習慣的種子就會獲得品德的收獲;你播下品德的種子就會獲得命運的收獲。由此可見,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學生將終身受益。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要恪守《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其目的是讓小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學習、文明禮貌、生活、勞動及衛生習慣,敦促其從小具有良好的公民道德素質,為公民道德建設的健康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教育學生要做到“細心、耐心、熱心”
教師的教育對象是少年兒童。他們年齡小、好奇、愛動、判斷是非的能力差,說錯話、做錯事,是他們常有的事,進步了又后退,這樣的反復也是難免的。我們要特別關心他們的成長,做好他們的思想工作。第一,要細心,對學生情況的觀察要細心。要善于觀察兒童的細枝末節的變化,分析思想動向,考查學生這時在想什么,掌握工作的主動權。第二,對解決學生的問題和幫助他們進步要耐心。不要怕麻煩,不要怕反復。即使是頑劣學生,只要我們持之以恒,不斷反復地去指導,也是完全能夠收到效果的。第三,對待學生,特別是對待后進學生,要熱心。在長期工作中,使我深深體會到,一個缺點再多的孩子,身上也有很多積極因素,作為教師,不能歧視他們、疏遠他們,而是滿腔熱忱地關懷他們,親近他們,主動地接近他們,做他們的朋友,和他們打成一片。
三、寓思想品德教育于學校的各項活動之中
1.通過主題班隊會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豐富多彩的主題班隊會是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極好機會。例如:學校以班級為單位開展以《學會感恩》為主題的中隊會。隊會要求同學們自己設計版面,自己組織材料,充分發揮學生的聰明才智,以主人翁的身份參與實施,使學生在活動中受到陶冶,在參與中受到教育。各班的中隊會召開得有聲有色,生動活潑,均收到了最佳的教育效果。
2.通過周一升旗儀式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按《國旗法》規定:“每周一和重大節日都要升國旗。”通過規范的升旗儀式訓練,同學們從內心深處感受到國家的尊嚴;仰望在雄壯的國歌聲中冉冉升起的五星紅旗,他們心中油然而生對革命前輩的崇高敬意;再加上國旗下慷慨激昂的詩朗誦,使學生在抑揚頓挫的朗讀中體驗到和平的幸福,祖國的富強。從而使他們更加熱愛我們偉大的祖國和共產黨,從小立下宏偉的志向,發奮學習,銳意進取,長大為建設我們偉大的祖國做出更大的貢獻!
3.結合重大節日、紀念日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利用3月5日“學雷鋒活動日”上街搞宣傳,對學生進行“學習雷鋒,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教育;利用清明節祭掃烈士墓,對學生進行“緬懷革命先烈,繼承革命傳統”的教育;利用“五一勞動節”大掃除,對學生進行“熱愛勞動,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的教育;利用“七一”黨的生日召開“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做跨世紀的接班人”中隊會,歌頌黨的詩歌朗誦會,對學生進行“熱愛中國共產黨,熱愛社會主義”的思想教育;利用9月10日教師節,“對老師說句心里話”,對學生進行尊師教育。
思想品德教育是一項內容豐富的基礎性教育。社會要發展,教育要進步,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勢在必行,是教育活動中的重中之重。只有通過多種途徑、多種形式的教育實踐活動,才能對學生產生最佳的教育效果,才能更好地使學生健康、愉快地成長。
參考文獻:
[1]《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中發[1993]3號)中共中央1993年2月13日印.
[2]新課程理念.
[3]吳穎惠.《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中國婦女出版社.
[4]《國旗法》.法律出版社,2003年1月1日.
[5]烏申斯基名言.
作者單位:廣西賓陽縣和吉鎮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