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學是指通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后,教師不但幫助學生完成學習任務,使學生獲得了學業上預期的進步;而且促進了學生智力、情感、實踐與創造等能力的發展,為學生將來的繼續學習并實現“終生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康橋中學是一所民辦中學,生源素質參差不齊,不少學生的思想、行為、學習等方面都需要正確引導,教師如何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并有效地引導學生學好高中物理,使學生“樂學、要學、想學”,把學生培養成為能夠促進社會發展的有用人才,是筆者多年探究的一個課題。根據筆者的理論研究與教學實踐,本文以高中物理教學為例談談“有效教學的實踐與體會”。
一、培養學生的信心與學習的興趣
培養學生的信心與學習的興趣,是教師要考慮的重要問題。為此,筆者堅持“正向激勵、樹立信心、培養興趣”。
1.創建和諧環境,堅持正向激勵
有效教學離不開好的學習環境,創設民主、平等、寬容、和諧的良好學習氣氛,產生“情境效應”是有效教學的基本保障。美國前總統林肯說:“人人都喜歡別人的贊美”,在我國的現實教育中,亟待解決的問題是“教師怎樣學會贊美學生,怎樣盡量讓學生體驗到成功與贊美的快樂”。教師要善于正向激勵,激發學生的熱情和爭取成功的勇氣,例如微笑就是一種美好的贊揚,當你想與學生進行情感交流,不妨一展笑容,就勝過千言萬語;教師要善于贊美學生的微小進步,達到增強學生自信之目的,例如“祝賀你,又獲得了成功,希望你繼續努力”等。斯金納的“強化原則”指出“如果努力會獲得成功并獲得獎賞,將會繼續努力”,教師要堅持運用激勵的方式,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使有效學習有長久的動力。
2.樹立學生信心,培養學習興趣
葉圣陶說:“培養人就是培養他對前途的希望和信心”。為了樹立學生的信心,就要讓學生覺得輕松,引導學生“循序漸進、逐步提高”。
(1)學困生由于成績差,往往存在自卑、自棄的心理狀態,常常發誓“我要提高成績”,但又覺得“自己笨、不如別人”等矛盾心態。一方面他們在學習上害怕失敗,但又常常遭遇失敗;另一方面他們往往對教師產生抵觸心理,造成學習上的困難。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為學生營造寬松的學習氛圍,使他們逐漸建立起自己“能行、能做、能做好”的信心。
(2)在課程結構上重視基礎性,在教學過程中展示趣味性。例如在“勻變速直線運動規律”時,可準備好兩式卡片,一式五張分別是“vt、v0、a、t、s”五個物理量;二式四張分別是“vt=v0+at;s=v0t+at2/2;vt2-v02=2as;vt/2=(v0+vt)/2=s/t”四個公式。讓學生在一式卡片中任意抽三張,再選擇一張作為“求的量”;從二式卡片中選擇一張作為解決問題所需要的公式;再結合自己生活中所見所聞的事例,列舉相關的數據來解決問題。在這種學習活動中,體現了理論與實際的相結合,充分展示了學習物理的趣味性和實用性;實現了在“寓教于樂”之中完成對知識的學習,培養了學生應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興趣。
二、培養學生以人為本的意識
“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讓每個學生走向成功”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為了在教育教學實踐中“重視學生的個性差異、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挖掘學生的潛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筆者堅持創建“以人為本”的環境。
1.以人為本,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
教學過程應該成為學生一種愉悅的情感體驗。學生在課堂上是興高采烈還是冷漠呆滯,是其樂融融還是愁眉苦臉,對學習的態度是越來越積極還是越來越消極,學習的信心是越來越強還是越來越弱;在學習態度上,有的學生求知欲強、善于積極主動地學習,有的學生缺乏學習的主動性、消極等待教師布置任務等。這些都需要教師用“心”去關注,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和因材施教”。
新課程指出“每一位學生都是生動活潑的、發展的、有尊嚴的人”。在教師的教育教學理念中,全班學生都是關注的對象,教師不但要尊重而且要善于開發學生的差異,及時調整教育教學策略,滿足不同能力的學生需要,鼓勵全體學生不斷向更高的目標挺進,促使每個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都獲得發展。
2.以人為本,關注學生的人格培養
“教學永遠具有教育性”,課堂教學潛藏著豐富的道德因素。教師不僅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學中的道德因素,更要積極引導學生的道德發展,促使學生在學科知識增長的過程中伴隨著人格的健全發展。例如,在“光學部分”的教學中,從美妙的彩虹到立體電影,滲透美學的教育思想,從城市建筑物的玻璃幕墻、釉面磚墻等的“光污染”,引導學生增強環保的意識;從節能燈到節約能源,培養學生的節能意識與社會責任感;動車的開通,讓學生關注社會的進步等等。
教師在教學中要有意識地設計有關的人文、社會教育主題,讓學生在學習中認識到物理知識對社會的促進作用,提升學生的物理學素養,把學生培養成為一個勇于創新、富有責任感、心理健康、道德品質高尚的人。
三、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
為了在短期內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能力,大面積提高教育教學的質量,使全體學生在學業上都獲得進步,筆者重視“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1.建構教學層次,實現自主學習
由于每個學生的遺傳因素、生理條件、環境影響和實踐經驗等的不同,從教育角度看,每個班的學生普遍存在著“學習成績優與劣、學習速度快與慢、學習能力強與弱”等矛盾。解決矛盾的有效措施是“教師適應學生、巧設目標層次”,即在教學目標的設計上,不但要有整體目標,還必須有不同的層次目標。將學習目標設計為三組:其中基礎識記為A組、簡單領會為B組、綜合分析與應用為C組。如在“閉合電路歐姆定律”的教學中,整體目標是:什么是閉合電路歐姆定律?閉合電路歐姆定律有哪些重要的應用?你能提出哪些問題?層次目標A組為:你能應用閉合電路歐姆定律進行簡單的計算嗎?如計算電流、電源電動勢、電阻等;B組為:怎樣理解閉合電路歐姆定律?怎樣正確應用閉合電路歐姆定律?C組為:閉合電路歐姆定律是怎樣得出來的?你能設計怎樣的實驗測量電源的電動勢和內電阻?學生在整體目標學習的基礎上,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能力,自主性地選擇一組或幾組進行學習和研究,在教師的幫助下完成學習和研究任務,有效地將所學知識內化為自己可以利用的學習資源。
2.改革考試機制,鞏固自主學習
考試作為一種檢驗教學效果并為教學服務的重要手段,必須和學生的學習能力與學習水平的多樣性相適應。為了使考試能較科學地體現學生的自主精神,本人在教學實踐中將“傳統式”同一要求的達標測試,改革為“分梯度、大容量、可選擇”的多樣性達標測試。特點是每個學生都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進行自主性的選答,得分累計達到要求即為合格或優秀。對于未被選答的試題,在分析試卷時作為練習進行研究。這種考試形式不但能體現試卷的層次性和多樣性,而且能體現學生的自主學習精神。
“分梯度”是指在設計試卷時,采用4∶2∶2∶2的形式,即試題中基礎知識占40%、簡單領會占20%、簡單分析占20%、綜合應用占20%;“大容量、可選擇”是指試卷的知識容量比“傳統式”試卷多50%,學生可以從試卷中自主性地選擇70%的試題量進行解答,總分達到要求即為合格或優秀。
這種與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水平多樣性相適應的考試,不但能使學優生保持優秀的成績,中等生獲得良好的成績,而且使學困生在依靠自己的努力之后,也能獲得及格以上的成績,使“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成為可能,使學生的自主性學習精神獲得充分的體現。
3.拓展自主學習,培養終生學習
“最大限度地發展學生,延續學習的生命是一種功德”,自主性學習是以發展學生的自主性、能動性和創造性為目的的實踐活動。在這種學習環境中,一方面學生對教師講授的知識和研究方法敢于質疑,敢于發表不同的見解,往往出現“一題多解與一題多變”的探討,使學生的發散性思維獲得提高;另一方面,學生憑著好奇與好動的心理特點,當完成教材所規定的實驗學習目標之后,常常覺得“好玩”而進行系列性的猜想與研究,如“(1)本實驗還有可能得出其他的結論嗎?(2)換用別的器材,有可能得到本實驗的結論嗎?(3)利用現有的器材改變組合方式,有可能進行哪些問題的研究?(4)增加或減少一些器材,又有可能進行哪些問題的研究”等。學生提出的問題,有的依靠自己的能力就能解決,有的在老師的幫助下獲得解決,還有的只能暫作“懸念”留待將來解決,體現了“沒有問題,就沒有發展”的教育理念,使學生的應變素質、想象能力和創新意識在提出問題與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得到培養。
“一切為了每一個學生的全面、和諧發展”是高中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李嵐清同志指出“只有全面發展的人,才是對社會最有用的人”。有效教學就是通過教育教學過程,提高針對性、有效性、策略性,使學生實現“學有所思、學有所樂、學有所獲”,逐漸地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并實現“把學習內化為自身發展的需要和進取的動力”。
中科院院士、原南開大學校長母國光說:“我們中國人是非常聰明的,我們有很好的原材料,缺少的是好的爐子。”如今,教師當務之急,不但要限制學業失敗現象的發生,以防止大量的青少年產生被排斥和無前途的失落感;而且要創造出“好的爐子”,使全體學生獲得有效的教育。有效教學猶如一把多功能的鑰匙,極易打開知識寶庫和科學的大門。古人云:“授人以魚,可供一飯之需;授人以漁,則終身受益無窮。”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和好的學習方法,使學生獲得有效的、成功的教育,才會使其終身受益無窮。
參考文獻:
[1]邵宗杰.教育學.
[2]林惠榮.《轉變德育觀念,倡導自主學習》.福建《教學研究》.2002.11.
[3]姚梅林等.《從學習理論的變革看有效教學的發展趨勢》.北京師范大學學報.2003.5.
作者單位:福建省廈門康橋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