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數學教學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課程,學生主體性的發揮是課堂教學改革的前沿問題。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多給學生幾個疑問;要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要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氣氛。
關鍵詞:初中數學 課堂教學 學生 主體性
一、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要多給學生幾個疑問
初中數學是對學生的思維訓練最佳時機,學生有了小學數學的基礎,就有了思考的能力,作為教師這個時候就要善于引發學生的思考,從多角度讓學生思考,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如:學生在學習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時,知道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思想是化二元為一元,課堂上教師就可以啟發學生是否能提出解三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思想?有的同學能夠聯想到把化二元為一元,是不是化三元為二元再化二元為一元呢?在這個時機下,教師要及時表揚他能夠用類比思想提出問題很好,還告訴他是正確的,以后將要學習一元三次方程的解法,在老師的表揚下,其他同學都投以羨慕的眼光,并能夠積極思考,也都想表現一下自己。
新課標提出,教學就是要教給學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識去獲取新知的能力,并使學習成為一種思維活動。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要讓學生能夠靈活運用知識必須讓其學會思考,蘇霍姆林斯基非常重視激發學生的思考能力,他說:教師不是告訴學生是什么,而是要激發學生讓他思考為什么,只有經過這樣思考得出的結論才是牢固的,才是學生自己的,作為數學教師更要讓學生學會思考,從課本知識出發,激發學生的多角度思考和多視角想象能力,讓數學課堂知識真正成為學生自己的,把課堂教學成為學生的主角陣地。
二、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要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關于基礎課程改革的具體目標中明確強調“改變課程評價過分強調甄別和選拔功能,發揮評價促進學生發展、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實踐的功能”讓學生主動地學并主動地探究知識是現代教育的要求,學生的主體性發揮如何直接影響教學效果,當今已經把主體性教學提升到了新的理論層次,它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改變傳統的被動學的局面,使課堂教學更加煥發活力。
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傳統的教學模式是教師一講到底,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者,課堂教學氣氛沉悶,學生聽起來懨懨欲睡,教師講起來也沒有精神,在這個時候,如果教師能夠改變教學觀念,把問題提出來,讓學生去解決,去思考,可以把班級分成若干個小組,采取小組組長負責制,小組得分進行評比,教師還可以對得分高的小組進行精神乃至物質方面的鼓勵。
而今的課堂,學生成了主角。把班級分為小組之后,這節課教師就可以把下節課的任務先布置下去,課后讓學生做好預習,并把疑難問題做一統計,課堂上教師可以有的放矢地進行講解,把問題設置成搶答題和必答題,并讓記分員做好計分,一節課下來,學生忙得不亦樂乎,教師也輕松許多。在這樣的課堂中,學生分工明確,課堂氣氛和諧,更有利于師生關系、同學關系的發展。
三、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要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氣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數學學科的愛好和興趣是決定其能否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直接因素。學習活動的重要動力就是學習興趣,只有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在課堂上他才會積極主動地并想方設法地弄懂每個知識點。
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科的學習興趣。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除了自身的因素外,教師的作用也是至關重要的。教師讓學生覺得老師和藹可親,讓學生可以大膽提出問題并能積極解決問題。要盡量做到讓學生之間相互尊重、信任、理解,形成民主、合作的人際關系。讓學生在和諧、快樂的氛圍中學習,讓數學課堂變得活躍輕松,學生的學習是主動地、積極地。教師還要注意照顧不同層次的學生,要讓所有的學生都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要提高全體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教師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初中數學教材的內容,教師要精心設計問題,平時課堂上提的問題的難度要適中,要緊扣教材內容,不能太偏、太深、太難。在分組探究的時候要讓學生放得開,對難度較高于教材的內容就讓學有余力的學生在課外探究。在發揮學生主體性的時候,要因材施教。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接受能力有差異,教學內容的選擇要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對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可以對其做高一點的要求,并拓展深一點的課外知識,而對學習成績差的學生提的問題要簡單一點,對于平時很少回答問題成績較差的學生,教師要對其多表揚多鼓勵,提升其自信心。這樣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四、小結
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教學中,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新課程指出:要讓學生體驗學習,教師多引導學生實踐,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在體驗中學習,在小組交流中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讓全體學生都能集中注意力投入到活動中去。對一堂成功的數學課的評價,既要使教學任務落到實處,又要創設學生主體性學習情境。
作者單位:江蘇徐州豐縣常店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