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學策略是教學設計高度重視的領域。教學策略的選擇和制訂是構成教學設計過程的中心環節。本文試圖從教師教育入手,探討策略教學的相關問題。
關鍵詞:學習策略 教學 教師
學習策略(Learning Strategy)是學習者為達到一定的學習目的,在元認知的作用下,根據學習情境的特點,調節和控制學習方法的選擇與使用,乃至調控整個學習活動的內部學習方法或技巧。語文課程是一門偏記憶和基礎應用的學科,以往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大多忽視對學習策略的教學,學生學習語文也與其他學科有很大區別,不太重視對學習過程的有效監控。隨著學會學習這一終身發展理念深入人心,元認知教學逐漸走進基礎教育領域,隨之而來的,就是針對各學科產生的策略教學,即通過課堂知識教學,讓學生掌握學習的實質技巧,在學習具體課程時能夠靈活使用不同的策略。
一、初中語文課堂策略教學的實施過程
首先,教師要在教學中發展學生的一般認知能力,引導其掌握一些常用的、基本的學習方法;其次,教師要引導學生在知識的運用過程中提煉自己的心智技能,并把外在的學習方法逐步內化為個體特色的學習方式與技巧;再次,教師要引導學生利用心智技能和他的獨特的方式解決外在的一系列問題,從結果中反饋所用方式與技巧的優勢與不足,從而尋求進一步有效學習的技能、技巧或對策;另外,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通過對新的學習時機與分寸的把握,靈活運用一定的方法,逐步形成一定針對性的活動計謀,即一種融情境與個性一體的學習策略。
學習策略的教學過程,Jones等人將其分為三個階段,即準備階段、呈現階段和應用階段,并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加以運用,于1987年建立了學習策略教學的六大具體步驟。Jones等人認為,語文課堂策略教學過程的準備階段分為預習語文課文、獲得知識、設置目標三步,分別采用圖表輔助、組織樣式解剖、決定內容重點,復習內容、分類與結構化、復習詞匯,提問、猜測內容、組織樣式、議定閱讀策略等教學策略;呈現階段包括鞏固預想、想法分類、歸納段落意思三步,分別采用同化新思想、推翻判斷,找關鍵詞、修正想法、產生新問題、評價想法,選擇重要的思想、聯結組織想法等教學策略;應用階段分歸納全文意思、評價成績、鞏固學習三步,分別采用融合信息、總結關鍵思想和它們的聯結,加強預想、找出學習差距、引起新問題、擴充學習,新情境中的遷移、排練與研究等教學策略。他所建構的學習策略教學的六大步驟是確立單元教學重點、考慮教材組織樣式和學習運用組織策略經驗、決定評價學生成功的標準、開發與重點知識相關的教學策略、檢查詞匯和課文特征、建構教學序列等。
二、初中語文課堂策略教學的途徑
學習策略教學的途徑,大都與學科內容相聯系,并反映學生的實際需要和能力。教師在教學前就應對學生的初始水平進行評價,并以此來確定不同學習的不同學習策略教學目標。一旦與學生能力相一致的適合某種任務的策略被選擇使用,教師與學生就建立了學習策略教學目標和何時如何運用學習策略的教學體系。
嘗試監控是學習策略形成的必不可少的途徑。人們常說“失敗是成功之母”“吃一塹長一智”,對學習上的差錯與錯誤亦是如此。學習策略的有效性不光來自于成功的操作,更來自于對操作本身的反省和總結。人們在嘗試過程中,不但對錯誤本身有個深刻的認識,而且也更易于認識自我,由此形成相應的對策。語言的監控對主體的元認知技巧形成起著重要作用。有關研究表明,一些學生之所以元認知活動水平較低,主要是由于在直接影響自我指導的言語活動方面有所欠缺。如由于不善于將思維用自己的語言準確地操作性地表達出來,因而不能相應地控制和調節自己的行為。這就要求教學中對學生的學習策略加強言語指導與調控訓練,從而大大提高其有效性。
三、小結
初中語文偏重于字詞記憶、語句理解等教學目標的實現,學習策略的教學,不但能夠幫助學生科學地認識有關知識接收、加工與管理元認知信息,更能夠將學到的策略直接運用到平時的語文知識記憶和使用中,促進他們更加有效地掌握語文這門工具性語言。
參考文獻:
[1]鄧志偉.策略教學:一種新型的個別化教學.比較教育研究[J].1995年第6期.
[2]支愧云,陳永進,成廣興.元學習方法的建立.教育導刊[J].2003年第9期.
[3]胡江霞.談談學生素質發展中的學習策略問題.教育研究[J].2005年第8期.
作者單位:江蘇睢寧高集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