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分析和關注教學中高成本低收效的問題,探尋解決問題的辦法。從教師研讀文本、目標設置、提高課堂提問和學生誦讀的質量,結合課后閱讀等方面合力推進語文課堂的高效生成,從而在語文教學課堂中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關鍵詞:文本素質 教學目標 問題預設 誦讀教學 經典閱讀
最近筆者讀到一個詩歌教學案例,課文是《錯誤》,作者為臺灣詩人鄭愁予。案例作者是河北張家口市第一中學的尤立增老師。再讀尤老師的教育觀點:“語文教學的核心重在‘轉化’,‘轉化率’是指語文知識、語文能力、與語文相關的語文素養轉化為學生自己的語文素質比率,這是提高語文教學質量、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質的核心。”“他由此凝結出一個概念,稱為“(語文)轉化教學論”。在教學實踐中我一直思考這個問題。下面我結合教學實踐談談在教學中如何提高“轉化率”的問題。
一、提高教師的文本素質,設定明確的教學目標
何謂文本素質?就是教師對文本的獨立解讀能力和科學有效施教的能力。要讓語文課生機勃勃,體現其固有的靈性,關聯因素很多,但最根本的一條就是,教師必須提高自己的文本素質;而決定教師文本素質高低的諸多因素中,教師的閱讀視野則是最基本的要素。“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江面浩瀚,才能任船兒逍遙飛渡。教每篇課文前,教師除了要認真研讀文本外,還要將閱讀區間擴大到與課文相關的文章、著作、背景資料等。比如講《師說》,就應該讀一讀韓愈的生平傳記,體悟其“不顧流俗”的勇氣與執著于理想的精神,才能真正萃取《師說》的精髓。講《赤壁賦》,就應該讀《蘇東坡突圍》,感受蘇軾那豁達樂觀的心胸,了解他一生的起承轉合。
教學目標是分層的,學科教學有宏觀目標,教學單元有中觀目標,每一篇課文的目標設定應該是有鏈接關系的,每一節課的教學目標應該是具體明確的。例如文言文教學。“掌握文言實詞和虛詞”“掌握特殊句式”的字樣常常出現在教案中,掌握哪些特殊句式并沒有確指。
新課程提出了教學的“三維目標”,包括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并非都要涵蓋這些因素,而是要有具體實在的目標。
二、提高課堂中的問題質量
目標的確立決定著教學內容的取舍。哪些知識是新出現的,哪些是再現的,學生具備了怎樣的學習能力,哪些問題是無效的,如何能利用已有的知識和能力來分析新的材料,從而實現知識與能力的提高,從而得到較好的轉化率。比如教學《我與地壇》一課,先讓學生寫一寫自己熟悉的自然界的某一景物,想想寫什么,怎么寫,為什么寫。之后,再讓他們帶著各自的寫作經驗,走進文本,和文本對話,和作者對話。如此,他們自然就會對文本產生更為真切深刻的自我體驗,自然會生成許多問題和感悟,如:史鐵生選擇了地壇里的哪些景物來寫?他是怎樣將景物寫得如此具有生命的活力和生命的精彩的?史鐵生筆下的景物后面有他怎樣的經歷和情懷?這些景物在史鐵生的生命中意義是什么?隨著一個個問題的生成和解決,學生對文本的解讀、對寫作的理解、對生命意義的感悟思考等都有了實實在在的收獲。
三、提高語文教學中誦讀的質量
筆者在一節課中有這樣的體會:在講《荷塘月色》的美景時,只有著眼于整體才能體會到那淡雅、靜謐、幽美景色中融入的作者喜悅之情及暫時獲得的超脫的心境。這是一種潛意識的思維活動,這種思維活動即是文學中的悟性,是一種深刻獨到的感悟。反觀現在的教學,太過于理性化、技術化的分析取代了誦讀和感悟。“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的喜悅質感全被教學肢解得面目全非,教學過程中的理性武斷背離了文學鑒賞直覺思維的要求。
在文學教學中要加強誦讀。非誦讀不能感悟文本的語言美、音韻美、意境美。《六國論》這篇文章盡管大綱沒有要求背誦。筆者在教學時,把誦讀貫穿課堂始終,在落實實詞、虛詞、語法現象的同時引導學生加強背誦,課文講解的過程就是理解背誦的過程。不僅較好地掌握了基礎知識,理解論證的方法和邏輯層次,而且全班同學都能較熟練地背誦。較好地完成了預定的教學目標。實現了有效的教和有效的學。誦讀關鍵是要對學生的誦讀進行科學的指導,如糾正學生的讀音,指導學生讀清句讀,讀準節奏,理解作品的大意,粗知文章的思路,進而讀出語氣和情感,讀出作品的抑揚頓挫,跌宕起伏,和作者給予文章的喜怒哀樂。筆者在教授文章時總是做示范讀,課堂上還可以時而齊讀、時而自讀、時而分組讀、多種方式交錯進行,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在興奮中愉悅地誦讀,從而實現有效的學習和感悟。
四、倡導經典閱讀
本學期筆者要求全班學生備齊高中學生必讀名著。并且按照從易到難,從篇目小到篇目大的順序要求學生讀書并寫讀書筆記。大多數的同學能按照要求認真閱讀。也有的同學有畏難情緒,還有的認為看名著太占時間。我就采取了在小組中評選優秀讀書筆記的方法,鼓勵學生多讀多寫。在班級展覽,課前讀自己的讀后感等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有一位女生,她開學以來讀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紅樓夢》(部分)、《雷雨》《老人與海》等名著,寫下了近二十篇優質的讀書筆記。在筆者的鼓勵下,該生保持這種良好的習慣,并且影響著其他同學。在期中考試中該生也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對于語文教學來說經典閱讀的路是相當漫長的,在被升學壓力束縛、被流行和快餐文化浸染的學生非常需要從這個輝煌的通道去品味生活,在理智的思考中讓青春的心靈有內在的飛躍。
要切實改善語文教學高成本低成效的現狀,就必須深入研究文本,研究學生學習基礎,因才因文施教,設計豐富多彩的、有實效的語言實踐活動,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提高學生學習的能力,豐富學生的文化底蘊。我將在以后的教學實踐中努力學習、積極探究。
作者單位:新沂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