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中生正值由少年到青年的轉型階段,正處于其身心全面發展的重要時期。伴隨著生理和心理的發育與發展,競爭壓力的不斷增大,社會閱歷的逐漸擴展以及思維方式的轉變,高中生在自我意識、生活、學習以及人際交往等方面都可能遇到或是產生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本文主要闡述培養高中生耐挫折能力的必要性,并著重論述如何培養高中生心理挫折的承受能力。
關鍵詞:高中生 承挫能力 必要性 培養
所謂的挫折是指個體在從事一系列有目的的活動中,遇到障礙或干擾,導致其動機不能夠得到滿足而產生情緒狀態。高中生正處于由不成熟向成熟,由不定型向定型的成長階段,可塑性很大。他們所處的年齡階段決定了他們在這個時期活潑好動、精力充沛、興趣廣泛、充滿幻想且具有極強的模仿力,但同時,由于這個階段的高中生也很容易因各種因素產生心理挫折感,如不及時排解這種被挫折感困擾的情緒,長期處于一種情緒低落、意志消沉甚至是一蹶不振的狀態,極可能影響其一生。那么,為什么要培養高中生的耐挫折能力?我們又該通過哪些方式來培養高中生心理挫折的承受能力呢?以下進行詳細論述。
一、培養高中生耐挫能力的必要性
耐挫能力是個體在遇到挫折的時候,能夠順利克服挫折所帶來的一系列消極的情緒狀態的一種心理特征。目前在我國的高中生這個群體中,普遍存在著承挫能力較差的情況,尤其是城市的高中學生,他們生活在比較安逸舒適的環境當中,偶爾遇到挫折也基本上是家長代替排除,一旦在高中壓力較大的學習生活中遇到一些小挫折,而家長和老師未能及時發現,很多高中生就會因無法承受挫折而作出一些問題行為,甚至是釀成悲劇。
二、培養高中生的耐挫能力
對高中生耐挫能力的培養需要從學校、家庭、社會以及學生自身幾個角度來進行,但不管是哪一個部分,都要做好對高中生的心理引導工作,為健康心理的培養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并為其不良情緒的排解提供條件。
1.正視挫折
首先要引導學生敢于正視面對的一切挫折,在心理上對承受挫折做好準備。老師和家長需要從理論和生活經驗兩個方面對學生進行教育,使他們在心理上認識到理想是美好的,但是要登頂理想的高峰,需要踏平許多崎嶇的小路,這個過程不可能是一帆風順,作為高中生,必須要正確對待這些挫折,迎難直上。
另外需要引導學生面對心理挫折的時候,使他們的行為向著健康的方向發展。理喻,援引一些合理的事實情況和理由來解釋所遭遇的挫折,幫助減輕或者消除焦慮和困擾;替代,就是以一種目標替代遇挫的目標,主要方式有升華和補償兩種;轉移,即將注意力轉移到挫折之外的事情或者領域中,以減小或消除挫折的困擾;壓制,控制好因挫折而造成的一系列不良情緒,但這種方式不能夠真正解除身心上的困擾。
2.創造情境
首先要引導學生正確地處理人際關系,讓學生了解人際關系的準則,使其在理解他人、幫助、關心甚至是保護他人的過程中,建立起和諧、融洽的人際關系,從而保障高中生在家庭、學校和社會中正常學習、和諧生活,在融洽的關系氛圍中成長。
另外,要引導學生正確地去處理心理障礙。當自我理想和需求沒能得到滿足的時候,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給高中生們提供機會、創造條件,讓他們的情緒得以宣泄。老師和家長要經常與學生談心,開誠布公地交流彼此的想法和意見,維持高中生在心理上的平衡;學校和社會應經常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使學生在積極參與的過程中釋放自己的心理郁積。
3.開展心理咨詢
開展正確的心理咨詢,將高中生的心理、生理,思想方式、思想品德,習慣愛好以及在現實中存在的種種問題聯系在一起做總體的分析。從整體上去幫助學生解決自己認識當中所存在的無法解決或是難以擺脫的情感、心理困擾,真正地幫助他們緩解心理的壓抑情緒,振奮其精神,使其恢復平衡的心理狀態。
三、結論
當下,在高中生心理教育方面還存在很多問題,高中生因無法承受心理挫折所帶來的情緒上的抑郁和不安而發生的社會慘劇時時都有,而且這種悲劇狀況還呈現急劇上升的趨勢。培養高中生心理挫折的承受能力是高中教學教育過程中應尤為重視的問題。
參考文獻:
[1]胡曉娥,劉淑萍,賴以柱,蔣常香,李潔.高中生挫折感現狀及其主要影響因素研究[J].教育學術月刊.2009.(05).
[2]馮湖.試論青少年耐挫折能力的培養[J].南昌職業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00.(04).
[3]許萍.學生挫折心理分析與教育[J].機械職業教育.2001.(08).
作者單位:西藏日喀則地區第一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