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最近幾年來,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的語文水平呈現出“滑坡”的趨勢。怎樣讓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足夠的興趣,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改革已經迫在眉睫,我認為應該融合專業知識優化職教語文內容,讓語文教學生活化。
關鍵詞:課程改革 優化教學內容 生活化
我認為語文教學要回歸生活,語文課就應該打破以課本為唯一依據,以教師為唯一傳授者的單一閉塞的教學模式,讓語文教學走進社會、走進自然,走進每一個學生心靈深處。針對職高語文教學現狀的弊端,本著“回歸生活”的教育理念,我主要從職教語文教學內容來探討職教語文生活化教學的策略。
一、職中語文教學內容的優化
1.突出實用內容,凸現職業特色
“讓學生多學一些,把什么都教給學生”,是每一個教師良好的愿望。但如果不管教學主體的實際情況,不采取針對性的教學措施,不僅教師的良好愿望要落空,而且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質量也會受到影響,與其制定多個教學目標一個都實現不了,還不如從實際出發重新選擇教學內容。生活化的職教要求語文教學關注學生未來的生活,針對職業崗位群的需求來設計教學內容,“注重基礎,強化能力,突出重點,學以致用”。
2.突出書寫能力的訓練和培養
傳統語文強調寫規范漢字和書法技巧,電腦出現以后,人們對寫字更加不重視。實際上,電腦書寫不可能在生活中完全代替手工書寫。俗話說,字是打門錘,字是敲門磚,高職學生如果寫字時錯別字連篇而且也極難看,不僅影響表達效果,也有損自身形象,甚至有礙于被選拔、被任用。許多職高生在思想上把寫字僅當作個人的小事,而并沒有將它提到職高生素質基本功這個高度去認識,平時不注重漢字規范知識的學習,書寫馬虎潦草、粗枝大葉。我從高一就讓學生每天堅持練字,等到學生讀完三年職中時,他們的書寫能力都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事實證明,學生很喜歡“寫字”,因為這是他們力所能及的事,而且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他們可以一點點地看到了自己的進步,很有成就感。
3.突出應用文寫作能力的訓練和培養
現在應用文在各行各業中運用越來越廣泛,頻率越來越高,突出應用文寫作能力的訓練和培養正是順應時代潮流。現在寫作教學在整個語文教學總課時中所占的比例與其在實際應用中的重要地位極不相稱。我們要加大應用文體的教學分量,把與實際工作中密切相關的實用文體講深講透,讓學生熟練掌握,為職高生將來工作和深造打下基礎。學生畢業后大部分將自主謀生。他們或進企事業單位做員工,或自己辦廠開店做老板……找工作要寫自薦信、應聘信,面試時還要會大方、靈活應答;當技工師傅要能看圖紙說明書;當文秘人員要能寫會議記錄……只要生活中進行著聽、說、讀、寫,生活就離不開語文。學好語文可使我們更好地交際、交流。
二、加強專業聯系,優化教學內容
職業中學的語文教學肩負著培養學生職業綜合素質的任務,所以,語文教師應該時時不忘自己姓“職”,始終用職業教育的戰略眼光看待文本,關注學習主體。在教學中要加強語文教學與學生專業的有機結合,讓語文教學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讓專業知識豐富語文的教學內容。
1.針對專業特點,按需施教
語文,作為培養學生素養的文化課,與專業技術似乎是風馬牛不相及。但我認為專業知識離不開學生素養這個基礎,語文已成為提高專業知識的重要工具,真正體現了語文“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點。我對職教語文教學與專業知識的互動進行了一些探索。例如,以學生為本,結合所學專業知識,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我先后教過裝潢班、計算機班、電子班的語文。在作文中,我常常根據各專業的不同特點,設計與專業有關的題目,讓他們主動寫作文。例如,同樣是作文課,我在裝潢班要求他們畫作文,條理清晰地畫出一幅風景畫;在電子班則寫電視機的構造之類的文章;在計算機班則要求他們寫一些網絡情緣的文章。此外,我還開展了一些豐富多彩的語文課外活動,鍛煉他們的膽量,培養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以適應社會的需要。
2.融合專業知識,優化語文教學內容
語文教學與專業有機結合的另一方面是從專業中挖掘資源,使其運用于語文教學,使兩者相輔相成。我上裝潢專業的語文課,講授《米洛斯的維納斯》時就運用了“專業生成式”教學方式,從專業課中挖掘資源運用于語文教學。首先投影米洛斯雕像,讓學生從繪畫專業的角度來欣賞她,讓學生利用專業資源去尋找“美”,用自己的眼睛發現“美”。專業知識與文本的結合,發展學生的審美個性。接著投影幾幅山水畫,讓學生體會“虛實相生”。欣賞法國作家莫泊桑《項鏈》中,當瑪蒂爾德得知項鏈是假的時,小說卻結束了,這樣的結尾把絕妙的東西和深刻的內涵留給閱讀者去思考和想象。在學生認識到殘缺美也是一種美時,我再把這一藝術規律引到繪畫專業的“虛實相間”原則,通過向學生展示兩幅“虛實相間”的作品,再設計讓學生參與畫一畫《深山藏古寺》,引導學生從繪畫領域拓展到文學作品,從而使他們既能從作品出發,又能把想象拓展到更廣闊的領域,通過繪畫與文學的交融體驗、整合、生成新的審美觀,使他們明白生活中處處能獲得審美的愉悅感與成就感。這樣,學生的知識、能力既來源于教材,又超越教材,并使之為專業發展服務,體現出專業生成的語文教學特點。
三、加強專業聯系,提高人文素養
1.重視課外閱讀,拓展生活內容
海倫說:“課外閱讀像一艘船,帶著我們從狹隘的地方駛向生活的無限廣闊的海洋。”課外閱讀可擴大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精神生活,陶冶學生的情操。我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如推薦課外讀物。職中生課外閱讀往往從興趣出發,對于如何區別書的好壞優劣缺乏經驗,更不善于加以選擇。因此,針對這一問題,教師要有目的有計劃地推薦課外讀物。首先讀物的內容和形式要盡可能和課內閱讀取得某種程度上的聯結。例如,教學《林黛玉進賈府》時,可引導學生閱讀《紅樓夢》;結合課文推薦讀物,課內外閱讀得以相互促進。結合專業特點,開發語文課外閱讀。建筑裝潢的可選入《中國名建筑》《園林藝術》《梵高自傳》等。結合專業推薦讀物,可培養學生職業應用素質。
2.利用傳媒資源,豐富教學內容
利用網絡資源引入“時代活水”。語文課程資源無處不在,網上資源博大精深,包羅生活萬象,只要善于捕捉課文的延伸點,網絡將會源源不斷地給課堂生活注入“時代的活水”,使課堂教學內容和現實生活發生意義的關聯,充滿時代的氣息。
3.開發地方資源,拓寬課程內容
每一個區域都有其獨特的自然景觀、人文環境和社會環境,這些資源經過整合,完全可以納入語文教學內容,成為語文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地方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使語文教學的內容更加貼近學生的實際,使語文更加生活化。同時,有助于培養學生喜愛地方文化,熱愛家鄉的情感,為將來更好地融入地方生活、工作奠下良好的基礎。開發和利用地方語文課程資源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可以編寫鄉土教材,地方文化資源中有很多名人逸事、自然風光、文物古跡、風俗民情和動人傳說等,例如常州有張太雷、瞿秋白等名人紀念館,還有太湖等風景區,這些都可以作為編寫材料的素材。
現有的職中語文教材中具有時代特征的文章是鳳毛麟角。我認為重新編寫職中語文教材已是刻不容緩的事。總之,航道已開通,掌改革之舵,乘“時代活水”破冰而來。愿職教語文課程改革這朵奇葩在改革的大花園里越開越艷麗。
參考文獻:
[1]單中惠.現代教育的探索--杜威與實用主義教育思想[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編.陶行知教育文選[M].教育科學出版社,1981.
作者單位:江蘇省武進職業教育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