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創新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英語教學同樣需要創新。英語教學怎么樣去突破傳統的教學方式和理念,在教學中有所突破,成為新時期英語教師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也是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我將主要針對英語的課堂教學如何創新,從四個方面談自己的一些見解。
關鍵詞:創新意識 自信心 質疑問難 自主學習 發散思維
筆者在教學實踐中,對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進行了一些探索和嘗試,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具體做法介紹如下:
一、消除心理障礙,提高學生的自信心
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常常會發現學生因某些因素而引發的心理問題,這很容易給教學雙方帶來負面影響。這些心理問題主要表現為:擔心表現不佳,有損自己在老師和同學心目中的形象;錯誤地認為表現是出風頭,不謙虛;缺乏自我表現的勇氣和習慣;害怕由于自己的表現而占了別人的學習時間等。有些學生學習較差、很少得到老師的表揚,他們往往有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在課堂上表現為心不在焉,無所事事。教師應當努力去了解他們,絕不能用簡單、粗暴的方式去批評他們,傷害他們的自尊心。教師要給予學生充分的尊重、理解和寬容,善于調控教學氣氛,為學生創設寬松的學習環境,努力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自信心。
二、鼓勵質疑問難,營造創新氛圍
英語課堂教學中每一教學步驟都應多設信息溝,層層遞進,可根據一定的教學內容或語言材料,設計適量靈活性較大的思考題,或讓學生進行討論、爭論、辯論,既調動了學生運用語言材料組織新的語言內容,又訓練了他們從同一信息中探求不同答案的求異思維能力。
教學就是讓學生的天空中永遠都掛著一個個奇異的問號,并激起他們探索的沖動。教師應不失時機地給學生創造學習英語的氛圍,加強語言信息的刺激,營造創新教學氛圍。
三、推行自主學習,巧設創新探索機會
學生需要獲得能夠繼續獲得知識和能力的科學方法,良好的學習方法,能使學生更好地發揮天賦能力。學生應該是課堂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讓他們擁有更多的自主學習,在學習中學會如何獲得知識的方法,以達到培養創新的意識,提高創新能力的目的。
自主學習就是課堂上教學重心從教師向學生轉移的一種嶄新教學模式。這種重心的轉移有助于改變傳統課堂中教師與學生的教學關系。在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中,學生對自己的學習負責,把握自己的學習過程。自主學習這一學習方式的推行,對于教師、學生以及師生關系必將產生深遠影響。
教師應強調相互學習、共同提高的重要性。讓學生明白教師不是唯一的知識來源,來自同學的反饋和來自教師的反饋同等重要。這有利于營造和諧、合作的學習氣氛。
四、培養發散思維,提高創新思維能力
教師是教學過程的組織者,在教與學的雙邊互動過程中,教師起著主導作用。因此,只要教師指導思想正確,能夠把自己的創新思維滲透到教學策略的制訂和實施過程中,創造性地開展教學活動,就能真正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1.故弄玄虛策略
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有意識地使用故弄玄虛策略。批判是創新的前提,缺乏批判性思維的頭腦難以產生創新的火花。故弄玄虛策略能夠培養學生的批判思維和判斷能力,對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具有重要價值。但是必須注意,教師運用故弄玄虛策略既要注意創設教學情景,選擇恰當的教學問題,同時又必須掌握合適的度,避免為玄虛而玄虛,使學生產生無所適從的感覺,影響教學工作的正常開展。
2.頭腦風暴策略
頭腦風暴策略又稱腦力震蕩策略。課堂教學中的頭腦風暴策略是讓每位同學針對某一發散性問題各抒己見,集思廣益,產生各種各樣的“聯想”,從中抽取最佳答案的教學策略。頭腦風暴策略為學生的創新思維留下廣闊的空間,對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具有重要作用。
3.標新立異策略
對于優秀教師的教學藝術策略,我們可以學習,也可以適當模仿,因為模仿是創造的基礎。但是失去了個性的刻意模仿永遠不可能達到教學藝術的高層境界。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善于標新立異、推陳出新,運用新穎精妙的藝術策略組織課堂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深沉的思索中潛移默化地發展想象力,培養創新意識。
4.出奇制勝策略
面對疑難問題,教師采用出奇制勝的教學藝術策略,打破傳統思維模式,以幽默的形式化繁為簡,運用啟發誘導的方式,一步步引導學生將難題化解,在不知不覺中教會學生解決問題的思路。更為可貴的是,出奇制勝的教學藝術策略能夠以潛移默化的形式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在學生面前展開一幅奇妙的創新畫面。
5.逆向教學策略
一方面,依靠思維定勢處理同類問題快捷、方便、效率較高,這是思維定勢的正效應;另一方面,當面對心情況、解決新問題時,思維定勢又常常會束縛創造力的發揮,從而呈現出負效應。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善于根據具體問題和具體情境,采用逆向教學的策略,克服思維定勢的負效應。逆向教學策略對于思維的靈活性與變通性的要求較高,這實際上也體現出教師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
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運用以上教學策略,設計新穎別致、喚起學生共鳴的問題,讓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再進行集體討論,集思廣益。也可以運用所教的知識,讓學生自由地求異發散、編寫新的內容。讓學生憑自己的能力與摸索發現新問題、探索新思路;研究新方法、掌握新知識。在此過程中,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得以真正提高。(下轉第181頁)
(上接第180頁)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我深刻地感覺到中學英語課堂教學必須遵循以活動為中心的理念,注重創設寬松、民主、富于創新精神的教學氛圍,抓住一切時機激發學生創新的欲望,注重對學生的學習行為和學習結果等做出客觀、公正、熱情、誠懇的評價。只有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真正創新了教學設計,學生的創新意識才能得以培養,其創造個性才能得以弘揚。
參考文獻:
李如密,孫元濤著.《新世紀教師教學藝術策略》.
作者單位:江蘇省銅山縣房村鎮中心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