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質教育是一種教育思想,不是一種簡單的教育模式。提倡素質教育是教育思想上的突破,素質教育要求教學不僅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探討獲得知識的方式和方法,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在教學中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的“教”要為學生的“學”服務,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怎樣實施初中化學的素質教育呢?
一、以人為本,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尊重學生,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搞好教育工作的前提和基礎。教師要發揚民主,不要專橫武斷;要拋棄“填鴨式”教育,鼓勵學生多提問,善提問,勇于表述自己的觀點,及時表揚敢于提出不同觀點的學生;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及時聽取來自學生的聲音,培養良好的師生關系。讓他們在學習中合作,在合作中學習,共同進步;又要在合作中競爭,充分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合作意識,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教師任何時候都要保持良好的心情,隨時調節自己的情緒,要讓自己保持輕松快樂的心情,永遠充滿微笑,即使批評都要是善意的。
二、重“兩基”,謀發展
初中教育是“不定向”教育,它的根本宗旨是為青少年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打好德、智、體、美、勞的基礎。一方面為上一級學校輸送合格的新生,另一方面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各方面的人才。在實際工作需要時,要以所學化學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為基礎進行進一步學習,適應工作需要和社會需要。只有樹立終生學習理念,才能得到發展和完善。因此,初中化學教學必須改變以升學為目的。要從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一切的角度,讓學生掌握一定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為前提,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使學生主動活潑地學習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能使學生得到發展的方法就是好的方法。“應試教育”片面強調灌輸,只重結果不重過程。把課本上的知識滴水不漏地壓給學生,每一個知識點都要學生記住、掌握,考試才能取得好成績。學生的學習被老師包辦代替,知識系統被老師拆得七零八落,學生成為了一個儲存知識的容器,得不到主動學習和自主學習。素質教育強調過程,注重學生的發展功能。在教學中,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基礎知識,讓學生主動參與,主動地獲取知識。教師引導和鼓勵學生去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使教和學緊密結合起來。科學發展的基本過程是: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收集資料—分析資料—得出結論。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實驗的優勢,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教的過程和學的過程相輔相成,和諧統一。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和發展他們觀察、實驗、思考、自學以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開放”學生,開闊視野
開展多種多樣的教育教學活動,拓寬學生的成長渠道,促進學生開闊視野。應試教育的弊端之一是只有課堂教學,教學內容、教學活動圍繞著考試的指揮棒轉。學生的視野封閉、狹隘。要提高學生素質,應以新課程理論為指導,因材施教。重視學生的個性和特長發展,主張人力資源的多層次、多元化、多樣化。加強化學與其他學科之間,化學與社會、生活的聯系。
五、教師要提高素質,改變教育觀念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一切。教師的任務就是傳道、授業、解惑。在科技飛速發展,知識日新月異的今天,要達到這個目的教師必須要:
1.認真學習新的教育觀念,改變教育方式
以前的課堂教育是以“教”為主,帶著學生一步一步地完成教學任務,學生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成為儲存知識的容器。要以“學”為主,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教師的教學方法都要發生較大改變。教師課前的認真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的備課方式就要改變。就會為注重學生發展去琢磨學生,琢磨活生生的課堂,注重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而不是簡單地注重教材。
2.加強學習,提高自己的知識素養
教育者必須先接受教育,要引導學生學習,解決學生提出的問題。要想學生開放,我們老師就必須開放。使得教師必須學習化學的新知識,同時還要學習相關學科的知識,只有自己有豐富的綜合知識,才能滿足學生的求知欲,開放才能“開”,才能“放”。否則開放學生就無從談起。
總之,我們要努力學習黨和國家關于教育改革的方針政策,學習有關素質教育的理論,轉變教育觀念,堅定改革步伐,以提高全民素質,加強自身學習,在工作中逐步開拓出一條新路。
作者單位:貴州省盤縣第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