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已成為新課改教學目標的組成部分,本文從大局處立意,從細微處入手,從教學過程中著力,對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進行了分析研究。
關鍵詞:小學數學 情感態度 價值觀 培養
數學課堂中如何讓學生在獲取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的同時獲得健康的情感、積極的態度與正確的價值觀?以下是本人在教學實踐中有關這個問題的總結,提出了幾點看法。
一、數學教學中學生情感態度的培養
情感與態度的培養,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精心設計,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采取滲透式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探索數學知識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受到良好的情感與態度的教育。
1.利用數據和統計材料進行情感態度的培養
小學數學教材結合有關教學內容列舉了一些反映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反映生產技術水平、科學技術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數據及資料,學生通過對這些材料的理解,既可以感受到數學在刻畫、描述現實世界過程中的作用,也可以使他們受到愛祖國、愛科學的教育,激發學生學好數學報效祖國的熱情。
2.通過挖掘數學背景知識進行情感態度的培養
數學是人類的一種文化,它的內容是現代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學教材不但是數學知識的載體,而且也是數學文化價值的體現。在小學數學教材中,結合有關內容介紹一些關于數學發展與數學史料的知識,不但可以豐富學生對數學發展過程的整體認識,而且使學生從中受到愛祖國、愛科學的教育。例如:結合圓周長的教學介紹我國古代數學家祖沖之在探索圓周率的計算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不但可以豐富學生的數學知識,而且還可以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時,通過深入了解祖沖之解決問題的過程,讓學生體會到“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的道理。
3.通過挖掘現實生活中的數學素材進行情感態度的培養
數學來源于生活,是有關數與形方面的生活經驗的系統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選擇與現實生活聯系緊密的素材作為教學內容,充分體現教學內容的生活性和現實性,使數學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使他們對數學產生真實感、親切感,讓學生知道數學知識的來源和作用,從而認識數學的價值。例如:在教學三角形的穩定性的時候,用生活中的例子,同時做一個教具,使學生看到三角形是不容易變形的,而換了一個平行四邊形一拉它就變成長方形或正方形了。這樣一方面可以使學生靈活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另一方面,可以使學生親身體驗到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存在和作用,明確學習的目的和實際意義,受到良好的情感與態度的教育。
4.結合數學知識的教學滲透情感態度的培養
首先,把握好滲透的度。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教育,同樣應體現適度性原則,把情感與態度教育和學生的思維特點結合起來,既要結合實際完成教育的目標,又不能脫離具體數學知識的教學去隨意發揮。(1)要充分挖掘教學內容中的教育因素,并制訂合適的教育目標,保證在教學中既不隨意削弱教育的任務,又不隨意拔高教育的要求;(2)要激勵學生主動去感受教育,努力把教育目標轉化為學生的學習需要,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3)要結合教學內容用言簡意賅的語言對學生進行點撥、啟發,使教育更加富有成效。
其次,創設有利于滲透教育的教學情境。例如教學“比例尺”時,我先把學校的平面圖展現在學生面前,問學生:“學校的面積那么大,卻畫在了這張紙上,你們知道這幅圖是怎樣畫出來的嗎?能否根據這幅圖,找到有關數據,算出我們的教學樓占地多少平方米?學校操場有多少平方米?”在學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時候,告訴學生學了“比例尺”就解開這個謎了。這樣,一個個精巧的提問,如投石激浪,促使學生產生了強烈的求知欲,獲得了持久的學習動力和情感態度。
最后,引導學生感受學習成功的體驗。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文化環境、家庭背景和他們思維發展水平等方面的差異,全面貫徹面向全體與尊重個別差異相結合的教學原則,對具有不同認識水平的學生,提出不同層次的教學要求,把不同難度的學習任務交給具有不同學力水平的學生去解決。例如,讓學生利用所學過的長方形面積計算,鞏固有關概念和公式,我設計了這樣一道題:一個花壇,它的面積是30平方米,可以有幾種設計方案?當接觸到這道題時,學生的積極性十分高漲,一般中、差生設計的圖形都是長方形,它們的規格是30×1、2×15、3×10、5×6。我對于這些設計進行及時肯定和鼓勵,并把這些稱為“××設計方案”,同時,我又十分重視一些思維活躍學生的非長方形的圖形設計,在學生的討論中,既解決了學生的基礎知識,又拓寬了長方形的知識點,更為重要的是,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表現的機會,他們也都嘗到了成功的滋味。
二、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數學價值觀
培養小學生的數學價值觀,應通過具體的數學課堂教學,培養學生對數學的實踐價值、認識價值、德育價值和美育價值的正確認知,這就需要我們對數學教學進行科學的設計,在數學知識教學過程中滲透價值觀的教育。
1.在“數與代數”的教學中進行價值觀的培養
數與代數的內容在我國的數學課程中占有相當大的比重,學習和掌握數學知識在發展人的認識能力上所具有的教育作用和意義就是數學的認識價值。比如在教年月日的認識時,最后可以讓學生判斷下面幾個年份,哪些是平年,哪些是閏年?1949年(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平年);1997年(香港回歸祖國)(平年);2000年(第27屆奧運會)(閏年);1900年(八國聯軍侵略中國)(平年);在判斷的過程中對學生進行了愛國教育等。
2.在“圖形與幾何”的教學中進行價值觀的培養
數學的美育價值是指數學在培養學生審美情趣和能力方面所具有的教育作用和意義。如對數學美的感悟、欣賞等。在小學階段,幾何教育強調聯系日常生活,使學生在觀察、操作等活動中,獲得對簡單幾何體和平面圖形的直觀經驗。幾何圖形本身的性質與特征(如對稱)包含了美感,教學設計要重視學生在幾何探究過程中,發現數學的美。
3.在“統計與概率”的學習中進行價值觀的培養
數據在信息時代人類生活的各個方面幾乎無處不在,“運用數據進行推斷”的思維方法已成為現代社會普遍使用的強有力的思維方式。因此,我們的教學要讓學生認識到數學知識,例如統計與概率知識,可以成為我們進行道德判斷的工具,具有德育價值。
4.在“實踐與綜合應用”中進行價值觀培養
實踐與綜合應用是新數學課程中的新內容,對這部分內容的總體要求是幫助學生綜合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經過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決與生活經驗密切聯系、具有一定挑戰性和綜合性的問題,以發展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加深對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內容的理解,體會各部分之間的聯系。例如,學習了長方體的表面積后,可讓學生親自動手測量一下教室的長、寬、高,并讓學生計算出教室墻壁粉刷的面積和所需涂料的數量。這樣隨著一個個實際問題的解決,會使學生感到數學很有趣,進而也培養了學生的數學價值觀。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老師應針對當前小學生學習數學的實際情況,根據數學學科的性質和特點、數學教學的規律,采取多種形式對小學生進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的培養。
作者單位:江蘇省揚州市育才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