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規范辦學行為、實施素質教育大背景下,如何實現減負增效呢?筆者認為關鍵要突出以下環節。
一、構建高效課堂,提高認識是前提
什么是高效課堂?著名教育家葉瀾先生曾經說過:一堂優質高效的課堂,就是要有意義,是一堂扎實的課;有效率,是一堂充實的課;有生成性,是一堂豐實的課。也有人認為:高效課堂就是高效益,即花最少的時間能讓學生獲得最大的收益;通過有效的教學活動,能在師生雙方的心理、人格、思維、情感等方面產生質的飛躍。因此,我們要掌握新的課程理念,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充分發揮師生雙方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通過教師高效率的教和學生高效率的學,使后者得到預期的發展和提高,從而實現讓學生得到全面發展的終極目標。
二、構建優質高效課堂,提高教師的綜合素養是關鍵
提高教學質量的陣地在課堂,關鍵在教師。有效的課堂教學是實現教學價值、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要陣地。基于此,這就要求教師要認真加強學習,鉆研業務,不斷提高綜合素養。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應轉變觀念,更新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并且還要“創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材,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在構建有效、高效課堂的過程中,舍得花時間,肯于下工夫。課前精心鉆研教材,精心設計教學預案,全面系統地掌握學科知識的內在聯系,抓住課堂教學的目標、重點、難點,情感價值、創新意識等等,就能有的放矢的去尋找有效的方法和手段組織教學,那么,這個課堂就會因此而變得精彩而高效。
三、構建高效課堂,優化課堂結構,形成師生有效互動是核心
優化課堂結構,激勵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形成有效的自主互動,是提高學習效率的最佳手段。新課程標準并不簡單否定以教師為中心,也不盲目推崇以學生中心,而是積極倡導“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教師的指導作用與學生的自主活動是教學過程中交叉影響、互相促進的兩個方面。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學生問題的催生者,探究學習的引導者;而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學習過程的參與者,學習效益的最終享有者。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十分重要。
1.全力營造民主高效的課堂環境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學習環境的好壞直接影響其學習情緒。因此,教師要在課堂上努力營造出一種民主高效的課堂氛圍,設計引人入勝的導入,引導學生及時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讓學生消除膽怯自卑,增加自信,從而輕松自由地融入課堂,積極主動地去閱讀思考,去討論探究,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2.打破傳統模式,簡化教學環節
傳統的課堂教學過分強調課堂的完整性。這種程序化的教學,無形中抹殺了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所以,要提高課堂效率,必須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根據教學內容,結合學生實際,緊緊抓住優質高效這一核心環節,靈活鋪開、契合有致,把握課堂的最佳時機,合理調整課堂結構,精講精練,學生參與,師生互動,從而達到課堂結構的最優化,課堂效果的最佳化。
3.擴大學生的參與度,讓學生主動、快樂而有效的學習,使之成為高效課堂的真正主人
傳統的課堂教學沒有很好地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教師是注射器,學生是收容器,結果往往是事倍功半;長期的依賴,學生也習慣了老師的一切代勞。久而久之,傳統的課堂就形成了一種定式:教師就是課堂的霸主,學生就成了做題的機器,學生的思維能力、理解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得不到發揮,扼殺了他們的創造能力和創新能力。
(1)教師要鼓勵學生勤于動腦、動手,敢于發言,鼓勵他們不怕說錯、說偏,啟發他們善于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尋找問題的答案。鼓勵他們說別人不曾說、不敢說的話,讓他們不僅成為知識的享受者、擁有者,更應該是知識的探索者和發現者。
(2)要給學生提供相對寬松的討論交流機會,使他們能在自由、輕松的氛圍中學習探討??梢圆捎梅纸M式或同位式,可以允許他們打破座位的界限甚至男女生的界限,讓他們暢所欲言,各抒己見。還要提高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把學到的知識靈活地運用到生活和學習中去。比如閱讀教學,可以讓學生通過感知、領悟、進而學會創造。如仿照課文寫一下結構優美的句子和段落;引導觀察后,可讓其練習一下自然環境描寫,描摹一下人物肖像,刻畫一下人物心理等等,這些,無疑都是一些有益的嘗試。
課堂是學生獲取知識、培養能力的主陣地。在構建高效課堂過程中,要努力挖掘師生雙方的創造潛能,把課堂變成師生共同創造的場所,創新的天地,從而實現課堂的高效率、高效益和高效應,最終達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終身發展的最高目標。
作者單位:江蘇省邳州市邢樓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