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組合作學習”,是課堂教學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一種有效方法;是一種內涵豐富,有利于學生主動參與的多樣化的教學組織形式。為學生創設了民主、平等、互幫互學的學習氛圍,使學生人人參與,人人嘗試成功的喜悅,培養了團體合作精神和競爭意識;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一種有效的學習方法。
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學習目標,有細致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它是一種很好的教學模式,為學生創設了民主、平等、互幫互學的學習氛圍,從而進一步完善學生健康的人格,使學生人人參與,人人嘗試成功的喜悅。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可以在小組成員間形成開放、包容的學習氛圍,使小組成員間相互配合、相互幫助、相互激勵、相互促進,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之間的共同進步。因此,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是社會發展的需要,是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新課標的需要。
下面結合自己的工作實踐,談談自己在指導小組合作學習中的一些做法和一些思考。
一、科學地組建合作小組
教師應根據班內的實際,有意識地將不同層次、類別的學生進行分組,其目的是為了在學生的合作過程中做到組內合作,組間競爭,讓每一位學生在合作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機會。讓學習困難的學生在互相幫助中激發出興趣,增強其信心,從而不斷提高自我。在合作中,小組的成員還應有一定的分工,目標明確,讓每一位學生都擔任一定的角色。例如:在開展數學活動課“小小商店”時,孩子們相約帶來了玩具、禮物、文具、書等,教室里開張了幾個小商店:有經理、營業員、收銀員、顧客……教室里熱火朝天,但秩序井然,開展這樣的學習活動,如果不分組,如果不分角色,全班一起做這樣的游戲,那么場面太亂、達不到效果。而運用了合作小組的學習方法,教學上輕松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也大增了,掌握的也容易了。
二、以小組集體的學習效果,作為評價的依據
以往教學評價關注學生個體在整體中的位置,熱衷于分數排隊。排名次這種競爭性評價有其局限性,不利于大多數學生的發展。甚至挫傷了部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我在對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進行評價時,注重把學生個人之間的競爭變為小組之間的競爭,把個人計分改為小組計分,把小組總體成績作為評價依據,把整個評價的重心由鼓勵個人競爭達標,轉向大家合作達標,這樣會讓大多數學生都受到老師或同伴的鼓勵。特別是原來一些得不到表揚的學生,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樹立了學習的信心,增強了學習的積極性,學生有不同程度的進步,學習積極性日益高漲,并由此一步步邁向成功。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更有利于我們走出競爭教育的怪圈,從而達到培養教育全體的學生,而不是少數類子生,避免了班級的兩極分化。
三、教師要參與學生的學習活動,并做出指導
合作學習是學生的一種學習方式,也是教師教學的一種組織形式,合作的是否有效,同教師的參與指導是分不開的。因此在開展合作學習的時候,教師不應袖手旁觀,而應當從講臺上走到學生中間去,在組間巡視,對各個小組的合作進行觀察和介入,對各個小組合作的情況做到心中有數,必要時可進行有效的指導,比如:對不清楚任務的小組說明操作程序,對合作交流中偏離主題或遇到困難的小組及時點撥,對完成任務的小組進行總結,對開展順利的小組予以表揚。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有了教師的參與指導,就能避免“華而不實”的無效合作場面的出現,學生的合作才更得法,交流才更有效,理解才更持久。
四、小組合作學習應與自主探索有機結合
小組合作學習雖然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但并不是萬能的,還應與其他的學習方式有機結合,特別是與自主探索有機結合,才會發揮出更好的合作效果。因此,教師既要給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時間與空間,又要為學生創造小組合作交流機會。讓學生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形成對知識的理解。在與人合作交流中逐漸完善自己的想法,充分發揮小組合作的實效性。例如:教學量角器量角時,先自主探索怎樣量出角的大小,觀察量角器自己先試試怎樣度量,后在小組里說說是怎樣量的。
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新的學習方式,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還有一些問題困擾著我們。比如學生的兩極分化怎樣處理,什么時候合作交流最佳,是不是每節課都需要合作學習,怎樣使學生不帶情緒的隨機組合等等,這些問題有待于我們進一步去研究。我相信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發展,隨著我們意識的不斷提高,我們對小組合作學習的研究會進一步深入。作為一名新課程改革的實踐者,我愿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用自己的頭腦去思考,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從而能更好地理解新課改,實踐新課改,
參考文獻:
[1]《江蘇教育》.2006年第3期.
[2]《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7月版.
[3]王林,李繼海主編.《小學數學備課手冊》.2005年6月版.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京市六合區烏石希望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