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大多數老師都知道在初中二年級,學生會出現兩極分化現象,這種現象直接影響著學生在整個初學階段的學習成績,也給老師的整體教學帶來了困難。造成兩極分化的原因主要來自下列幾個方面:
一、學生的學習負擔加重
學生升到初中二年級后,增加了物理課,學習負擔比初中一年級時重了,教材的內容也廣泛,復雜得多,要求相應的有了提高。
二、學生的心理變化迅速
到了初中二年級,學生的心理上表現出半幼稚,半成熟的狀態,在性格上,兒童和成人的成分都有,極不穩定。他們不再唯老師之命是從,對老師的教育時違時從,對枯燥的說教和單一陳舊的訓練方式都不感興趣,他們的注意力也比較難于集中到學習上來。
三、教師的教學方法不當
特別是對新教材既缺乏教學方法,又缺乏教學經驗,大部分教師把初中一年級使用的聽說領先的方法丟棄不用,而采取一味領讀,叫學生背誦、默寫、翻譯等,學生整天疲于奔命,毫無興趣可言。
根據以上原因的分析,在初中二年級階段,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三方面入手,防止兩極分化現象的出現:
一、為學生排憂解難,幫助他們樹立起自信心
作為一名外語教師,最重要的是要讓所有的學生都有自信心,而樹立這種自信心的基礎是無“憂”無“難”,其具體做法是:
1.端正教學指導思想。首先,面向全體學生,做到每個學生都有提高,把起點、進度、訓練量定在中等偏下水平的學生身上,一切從他們的實際出發,讓他們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而且特別注意給原來不及格的學生多跳一跳的機會,也能摘到幾個果子。
2.創造語言情景。一是繼續借助實物、圖片、簡筆畫等,讓學生在語言和實物之間建立直接關系,學得輕松;二是以手勢、表情、動作配合教學;三是發揮教師語言的直觀作用,把學生帶入真實的語言情景中;四是組織對話表演,讓學生在情景中使用語言;五是堅持少講漢語,盡量用英語組織教學。以上幾項可總的概括為初中二年級的英語教學始終要做到“假戲真演”,讓學生“樂在其中”。
3.語言知識系統化。初中二年級一定要加強對語言知識的總結和歸納,便于學生記憶。最常用的是圖表法,把學過的知識用線條或者圖表表示出來,讓學生記憶深刻。
4.指點學習方法。如中等水平以下的學生總覺得單詞難記,那么就要及時地教給他們“聽懂—讀準—辨形—歸類”的記憶方法,經常不斷地給學生介紹一些好的學習方法,有了苦干的決心,加巧干的方法,就可以收到顯著的效果。
二、培養學生的興趣,努力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望
學生開始接觸英語,一般感到新奇有趣,其愛好程度往往超過其他學科。進入初中二年級后,如何因勢利導,保持這種興趣,不斷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是防止分化要解決好的第二個問題,在教學中應重視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培養興趣。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察覺,學生的行動還是受自己情感的支配,因此,不間斷地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興趣逐漸成為一種穩定的愛好,是激發初中二年級學生求知欲的主要途徑,應當從得益感和創新感上做好這方面的工作。
2.愛護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教師要尊重他們的自尊心,要多鼓勵,不要動輒批評,批評也要考慮場合,特別是要與事實相符。課堂提問要因人制宜,循循善誘,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如何使學生由“要我學”變為“我要學”,即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應不斷地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來端正學生的動機。讓學生成立外語課活動小組,發揮每個人外語方面的優勢,對外語從不感到無味。
三、探討新的教學方法,保持言語技能的延續和發展
學生在初中一年級獲得的十分薄弱的言語技能,能否在初中二年級得到延續和發展,是防止兩極分化要解決的又一個問題,在教學方法上應抓住以下幾點:
1.側重聽說訓練。初中一、二年級同屬英語學習的入門階段,聽說仍然是訓練的側重點。對詞匯、句型和課文教學的每個環節,都應該和初中一年級一樣,通過聽說的方式進行,只是在內容上要有所增加,面要有所加寬。
2.繼續開展會話活動。繼續堅持在課內進行,每次三五分鐘,費時不多卻有較大收獲。
3.聽寫訓練。聽寫內容要源于教材,也要活于教材,才有利于培養學生聽英語和寫英語的能力。原原本本地照搬教材只能把學生引入死記硬背的死胡同。
4.及時地進行課文問答和課文復述。在各項訓練中必須抓住“及時”二字。比如,在學生預習之后,聽一遍課文錄音就要求學生作口頭問答練習。聽兩遍之后就要求尖子學生能夠復述課文。聽三遍之后就要求大部分學生能用簡單的幾句英語把課文內容記下來。這樣訓練可大大加快學生言語技能的發展,而掉隊的現象也不會很明顯,減少了學生在外語學習上的兩極分化。
綜上所述,研究和改進英語教學方法,對于每一位教師來說,都是十分重要的,只有有了好的教學方法,才能更好地提高英語教學質量和縮小兩極分化。建議每一位教師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試驗,總結經驗教訓,來推動教學工作的改進。
作者單位:南京市南化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