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與同事的閑聊中。總會聽說有教師因工作引發心理問題:與此同時。一些校長也在感嘆現在的老師實在不好管理,工作缺少激情,得過且過。反思這些現象,筆者認為這是部分教師產生職業倦怠的結果。
作為管理者,要清楚地認識到這一現象的存在。在堅持人本管理的同時,多從心理學角度思考,真正提升教師的校園生活品質。
一、理解:營造寬松的工作環境
學校工作環境的和諧是教師身心和諧的重要條件。校長的辦學思想、民主管理直接影響著學校的價值觀。揚正氣、抑歪風會使校風純樸,教風清新,學風濃厚,大家的心理負擔會大大降低。作為校長必須明確這一點。努力創設一個良好的工作氛圍。消除環境中容易產生壓力的因素,使廣大教師始終置身于一個和諧的奮發向上的大集體中,并從中汲取化解壓力的力量和勇氣。
學會尊重,拉近距離。每個人都有自尊心,都有被尊重、被理解、被肯定的需要。所以。學校管理者首先要在管理中尊重教師。尊重教師的人格、尊重教師的工作、尊重教師的合理需要,讓教師感受到自己作為學校主人的幸福感。
懂得信任,分權負責。古語云:“士為知己者死。”作為知識分子。教師往往把得到他人的信任視為快樂的首要條件。因此,應給予教師充分的信任,不要事必躬親,該放手的時候要放手。
調整時空。工作、生活兩不誤。教師的工作具有特殊性,8小時之外還需繼續工作。備課、進修及課程研究都要占用大量的休息時間。如果像工廠管理那樣刻板,勢必會出現“出工不出力”的磨洋工情況。因此。在保證完成課堂教學任務的前提下。校長要多給教師一些自由支配的時間和足夠的活動空間。
二、指導:教會減壓的疏通方法
壓力的存在有利也有弊。它既能使人產生積極的行為和情緒反應。也能使人產生消極的行為和情緒反應。對教師遇到的壓力,校長應主動關心,幫助其認真分析原因。針對不同的教師個人經歷、個性特征等及時加以疏導。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滿足他們的合理需要。
比如。有些老師很忙,不但忙學校里的工作,在課外還做很多兼職的工作。認為這樣可以得到更多的收入,使自己的生活質量更好。實際上自己在身體上和心理上付出了很大的代價。這時候,校長就要適時提醒他們去縮減生活規模。去清點一下自己的生活。看一看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情是不是都是必需的。
又如,有些老師感到工作有壓力,是因為自己對工作有一些看法,如:覺得自己教的課不重要、不受重視。覺得受到的待遇不公平。覺得教育體制不合理,等等。這些問題也許確實存在。而校長可以幫助教師調整心態。教會教師用積極的心態去看待各種事情。把壓力不是看成威脅,而是看成挑戰。
再如,有些教師追求完美,總認為作為學生的楷模,就應該是完美的,不能有缺點。對這些教師。校長可以告訴他們,教師應努力做好所要做的、喜歡做的事。然后試試著手那些不得不做的事。如果真的力不能及,可以向同事或朋友討教,不要過分為難自己。還可以建議教師一定要給自己每天安排一定的休息時間。進行爬山等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動。
三、激勵:提供展示自我的舞臺
學校管理者在用人上應注意用好管理對象中的三類人,提供展示舞臺,在激勵中促其成長,使其能夠品嘗職業成就帶來的幸福感。
能力較強的人。把這些人放到重要崗位。發揮他們在工作中的帶頭作用,并且鼓勵他們超越自我、超越領導。成為某一領域內的佼佼者。
個性明顯的人。這樣的人。往往思想敏銳,思考問題有獨到之處;眼光尖銳,分析問題深刻透徹。他們有的情緒外露,處理問題武斷急躁;有的獨具創意,不拘束縛。但往往自我感覺良好。不容易聽進別人的意見。校長應做到有雅量,盡量避開其短處,把他們放到有利于他們“揚長”的位子,充分發揮每個人的長處,讓他們在事業的成長中實現自己的生命價值。
缺點明顯的人。“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對于有著明顯弱點的教師。作為學校管理者不能輕視、歧視他們。而應努力成為他們的朋友,關心他們的感受,在理解、寬容的前提下,適時幫助他們改正缺點。進而找到相應的坐標,實現他們的生命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