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化,“教育家辦學”、“教學流派”等理念進入了大家的視界,學校在尋求更大范圍的合作,追求更高層次的發展。2006年,蘇南五校聯盟呱呱墜地了,它是由南京市北京東路小學、吳江市盛澤實驗小學、無錫師范附屬小學、常州市局前街小學、鎮江市中山路小學等五所蘇南名校聯合組成的一個民間教育團體。并參加了原江蘇省教科所所長、國家督學成尚榮的蘇派教學的研究。致力于蘇南小學教學流派的研究和建設。
4年來。五校聯盟深入開展了“蘇南小學教學流派的研究”,對蘇南學派進行了系統梳理,對相關概念進行了厘清。對教學風格和教學主張、教學經驗、教師素養的關系進行了深入的研討。開展了豐富多彩的課堂教學活動、研究活動,對周邊學校形成了帶動作用,在全國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并且形成了一定的理論成果。本文著重對蘇南教學流派的精神氣質和教學風格進行闡述。
一、蘇南學派是蘇南教學流派的重要基礎
蘇南教學流派從歷史中走來??v觀歷史上的蘇南學派,是如此源遠流長,從南學——蘇湖教學法——東林學派——復社——考據學派——吳派,一個個學派熠熠生輝、華彩獨具;從皇侃——胡瑗——高攀龍——張溥——顧炎武——惠棟,一個個教育先賢守望相顧。風采獨具;從范仲淹的哦吟“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顧憲成的低誦“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到龔自珍的長嘯“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一種種教育思想傳承有序,四方呼應……時至今日,我們依然能夠看到一根根標桿——葉圣陶、華羅庚、朱自清、斯霞、邱學華。他們無愧于教育家的稱號;一種種教學思想——“隨課文分散識字教學法”、“嘗試教學法”、“情智教學法”、“組塊教學法”。它們在國內外產生了一定的影響……蘇南教學流派恰如一朵山谷中的玫瑰在悄悄地開放。在靜靜的成長。人們有理由相信并期待,在教育歷史的召喚下,蘇南教學流派會呈現出百花齊放的局面。
1 思想傳承。蘇南學派的發展史就是一部教育思潮的變化史。南學“清通簡要”的學風,是對北學蕪雜學風的更正。蘇湖教法中“明體達用”的思想,正是對當時“科舉日益重。學校日益輕”思想的一種糾反。東林學派“與世為體”思想的形成,是對王門后學“講求性命,切磨德義”的唯心主義學習方法的拋棄。復社“興復古學”的取向。是對“經術益衰”現象做出的批判。而實學派“經世致用”的思想,是源于對“學風空疏”現象的不滿。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讀死書是對“死讀書、讀書死”思想的撥亂反正……“經世致用”的教育思想貫穿了蘇南學派的整個歷史過程。對今日蘇南教學流派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例如葉圣陶就主張“教書與育人緊密結合,教育是人類獲得生存資料和經營生活的一種工具,教育應該有助于幫助學生認識自己、革新自己、成就自己”。
2 文化奠基。從文化傳統來看,蘇南地區擁有悠久的文明,無論是南朝到明代的資本主義萌芽時期,還是近代的洋務運動。蘇南地區一方面傳承著濃郁的吳越文化。另一方面汲取著多種外來文化的滋養。秉承傳統和開拓創新形成了蘇南文化的顯著特征,前者如東林學派到復社。到實學派。到乾嘉學派,它們對“經學”一力秉承,對“經世致用”教學思想一貫堅持。在時間上體現了長期的一致性。后者如北宋蘇湖教學法的“分科教學法”的改革。清代實學派對政治、經濟、民情的關注,明末清初引進國外教會學校。它能夠及時興利除弊,兼收并蓄……這種文化基因不僅保持了蘇南教學流派的品性,而且推動著它們朝著自己的方向邁進。
3 組織影響?!督逃筠o典》中收錄中國教育家1319位,其中蘇南教育家107名,占8.1%。包括春秋時期1人,魏晉南北朝9人,隋唐8人,宋8人,明13人,清40人,近代27人,這些數據充分說明蘇南教育家在絕對數量上占據領先位置,在歷史發展上也呈現出持續增長的趨勢?!督逃筠o典》中介紹學派80個左右,其中介紹蘇南學派9個。占據了11.3%,這也說明了蘇南教育家在學派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前赴后繼的教育專家,風起云涌的教育思想。為蘇南教學流派奠定了扎實的理論基礎和充裕的人力資源。
二、精神氣質:致良知
精神氣質是教學流派的核心要素。是指學派所具有的共同內心態度、思想境界和理想追求。它表達著學派的精神風貌和風氣。蘇南教學流派繼承了王陽明“致良知”的教育思想。
什么是“良知”。王陽明認為:“道即是良知。良知原是完完全全,是的還他是,非的還他非,是非只依著他,更無有不是處,這良知還是你的明師?!蓖蹶柮靼蚜贾鳛樾牡谋倔w,是屬于人的精神世界的。他談到。“知是心之本體。心自然會知。見父自然知孝。見兄自然知弟。見孺子入井,自然知惻隱。此便是良知。”王陽明強調了致良知是學習的最終目的和最高境界。王陽明的良知學說強調了自我教育和內心覺醒。具有一定的先進性。但是唯心主義的觀點束縛了它的進一步發展。蘇南教學流派一方面繼承了“致良知”的優良傳統,另一方面對其進行了改造和創新。認為教師的良知離不開“童心、愛心、真心”的打造。
童心:冰心在《寄小讀者》中說道,“因為我若不是在童心來復的一剎那頃拿起筆來。我決不敢以成人煩雜之心,來寫這通訊?!贝_然,對于兒童的教育也需要一顆兒童的心靈。童心需要教師來喚醒。德國教育家普朗格說:“教育的核心是人格、心靈的喚醒。”童心是進入孩子心靈的身份證。只有喚醒教師的童心才能和孩子平等交流。童心需要教師來珍惜。畢加索曾經說過,兒童是最偉大的藝術家。只有認識到童心的價值。才是師生成長最寶貴的財富。童心需要教師來堅守。明代思想家李贄在《童心說》中講到,“夫童心者,絕假純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本灰姶ǘ丝党?、愛因斯坦都有一雙兒童般的眼睛,它能讓孩子的一生都看到純真。的確,所有教育智慧都來自于對兒童的了解,正如錫師附小的校訓一般。捍衛童年、啟迪童年、保衛童年。而這需要教師有一顆童心。
愛心:愛是教育者最智慧的語言。所有的教育都包含在愛之中,在愛心的關照之下一切都會敞亮起來。這種愛是一種大愛。愛所有的學生,愛學生的優點和缺點,在愛心的包容下,所有荊棘和坎坷都能化解,在愛的目光的眷顧下。所有的冰雪和危機都能消融。這樣的愛是一種智慧的愛。斯霞老師就是這樣做的。多少“皮大王”在愛心的滋育下成長為祖國的棟梁。這種愛是一種深愛。是以一生為深度,以一切為厚度,愛得徹底,愛得投入。斯霞老師就是這樣做的,她從教70年。把全部的愛給了孩子們。這種愛是一種熱愛。沒有條件,沒有刻意。沒有私欲。沒有功利。斯霞老師就是這樣做的。她認為一名優秀的教師需要有童心母愛,“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真心:陶行知曾經說過:“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庇谜嫘牟拍軗Q取“真經”。高爾基曾經說過,“你有多么愛孩子。孩子就有多愛你?!鼻駥W華老師創造的“嘗試教學法”就是源于對學生的一片赤誠之心,他認為“這種嘗試的精神不但在學校里面。將來對他到工作崗位上去都有好處。”真心才能出真知。對真問題的關注才能出真知。正如喬治·桑所說的那樣,“真理不存在于丑化了的現實里?!扒駥W華老師“嘗試教學法”的真髓“學生能嘗試,嘗試能成功,成功能創新”就是對于真問題的關注。真心才能做真人。俗話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是一件求真務實的事情。邱學華老師六十年從教。三十年推廣“嘗試教學法”。用一輩子做成功了一件事。
三、教學風格:清簡、靈動、精致、厚實
什么是教學風格?《教育大辭典》認為,教學風格是教學過程中,體現教師個人特點的風度和格調,是教師教學思想、教學藝術特點的綜合表現。具有獨特性和穩定性。教學風格源于熱愛,沒有對教學的一往情深,是難以情理合一的。教學風格是人生經歷的綜合,是自己的一個背影。從一瞬中折射出永遠。教學風格是天地人共同演奏的奏鳴曲。是人與自然、人與思想、人與人的和諧。教學風格是一種自然生成,沒有刻意的追求,沒有精心的粉飾。是瓜熟蒂落的一聲啼哭……蘇南教學流派的風格不是孑然獨立的,它和地理環境、思想文化、政治經濟等等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種整體的風貌。正如詩人布萊克在《天真之兆》中所寫的那樣,“一沙見世界,一花窺天堂。手心握無限,須臾納永恒”。從物體之間的相似性我們不難發現蘇南教學流派的教學風格。
清簡——南學。南學主要指南北朝時期南朝的經學。南學崇尚清通簡要,和北學形成了截然不同的教學風格?!侗笔贰と辶謧餍颉贩Q,“南人約簡,得其英華;北學深蕪,窮其枝葉?!鼻搴喪悄吓晌幕牡湫吞卣?,如《世說新語·文學》篇所云“北人看書,如顯處視月;南人學問,如牖中窺日。”
在中國古代許多流派都是以南北分類。如禪宗有南北之說,繪畫有南北之論,武術有南北之辨。雖然這樣的分派遭到了很多學者的異議,但是南北藝術流派確實存在著許多風格上的差異。丹納在《藝術哲學》里就比較明確的提到了繪畫和地理位置是有一定關系的。
南學的清簡渲染著蘇南教學流派的風格。清簡是一種“頓悟”的教學方式。老子曾經說過,“大道至簡”。愛默生說過最偉大的真理最簡單。清簡是一種洗凈鉛華的莢。清簡不同于簡單,清是其質,簡是其形。清簡的課堂不蔓不枝,繁華洗凈,自有一種“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的美感。清簡是教學的最優化。清簡不同于單調,清簡是“一超直入如來”,“窺一斑而知全豹”的直達,通過教學內容的擷取。達到教學組合的最優化。例如薛法根老師就是運用信息組塊的原理創造了“組塊教學法”,形成了簡單課堂、智慧言語的教學風格。
靈動——太湖水?!疤?。美就美在太湖水?!比f六千頃碧波。織成了江南水網,畫出了魚米之鄉,染就了人間天堂。太湖水靈動的秉性,形成了蘇南人民相對溫和、謙遜、內斂、細膩的群體性格和旨趣。創造了“吳門廁派”、“蘇繡”、“昆曲”、“評彈”等文化瑰寶,那一針一線、一筆一畫、一唱一和。無不折射出水的光澤。
老子曰:“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鬃釉唬骸爸钦邩匪?,仁者樂山”。莊子認為。虛靜、恬淡、寂寞、無為、公平是水的特性。荀子曰:“不積細流無以成江河”。
太湖水的靈動之美也滲透進了蘇南教學流派的教學風格。那是因為課堂本身是靈動不拘的,孔子曰:“逝者如此夫,不舍晝夜”。課堂就是一條時間之流,意識之流,課堂的精彩不在于設置中,剎那的碰撞才能進發智慧的火花。那是因為人的本性就是靈動的。人是萬物之靈,心靈的碰觸才能綻開花朵,靈性的萌動才能吐露芬芳,神靈的呼應才能激發共鳴。那是因為教育的本質就是靈動的。泰戈爾曾經說過,不是鐵器的敲打,而是水的載歌載舞。使粗糙的石塊變成了美麗的鵝卵。李偉平老師、劉正才老師的課堂教學就是這樣的。它們具有一種動態、開放、充滿生命活力的審美特質。
精致——蘇州園林。蘇州古典園林。一向被稱為“文人園林”。白居易在《草堂記》中說:“覆簣土為臺,聚拳石為山,環斗水為池”,這是文人園林的范式。蘇州園林充分體現了“精致美”的主旨。造成園林中曲折多變、小中見大、虛實相問的景觀藝術效果。
《中庸》有言,致廣大而盡精微?!稘h書·藝文志》中說道,“昔仲尼沒而微言絕,七十子喪而大義乖?!?/p>
園林的精致是蘇南教學流派的一個投影。那是因為精致才能達成教育的博大。陶行知就曾經說過。教育無小事,事事皆教育。對于兒童的教育,應該小中見大。約中見博。斯霞老師就認為,“學校無小事。教師無小節”。精致是小學教育的應有品質。表現在教學結構上。“跳一跳,摘果子”,表現在教學方法上,“讓100%的學生都能參與進來”……小學教育應該姓“小”,不能回避精耕細作的方式。精致是一種教育實踐方式。羅馬不是一日建成的,教育要靠日積月累才能有所建樹,需要教師每日的觀察,每次的提醒,每天的糾正,以燕子筑巢的實踐精神才能完成。例如錢陽輝老師的數學課堂,以問題為紐帶,以探索為過程,訓練滲透本質,知識滲透方法,方法滲透思想。具有一種精致的教學風格。
厚實——石頭城。南京石頭城全長約3000米,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得虎踞龍盤之美稱。石頭城,厚實穩重,志存高遠,執著挺拔,內含正直,厚德載物,心胸寬大。
孔子云,“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碧K軾曾語:“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龔自珍主張“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山的厚實影響著蘇南教學流派的風格。
厚實的教育需要扎扎實實的訓練。不拋棄傳統。不盲目求新,追求實效,掌握工具。厚實的教育應該實實在在地讓學生獲取,學生把知識帶出課堂,把方法帶出書本,把技能帶出學校。厚實的教育能夠切切實實地讓學生進步。你的學生快樂嗎?你的學生運用了嗎?你的學生發展了嗎?孫雙金老師的情智教學法,就具有大氣、灑脫、情智共生的教學風格。
蘇南教學流派以蘇南學派為淵藪,以“致良知”為精神氣質。以清簡、靈動、精致、厚實為教學風格,走出了屬于自己的蹣跚一步。同時我們也發現,周圍的一些“教學流派”,在教學原理的探索上沒有形成體系,滿足于一些經驗性的總結,定位于一些教學風格的形成。在推廣實踐方面缺少影響力。有的流派缺少團隊建設。在團隊意識、旨趣、組織、制度、話語、故事等等方面缺少規劃和管理。還依靠領軍人物的單打獨斗。還有的流派沒有掌握流派形成和傳播的規律,聽任其自生自滅。還有的流派僅僅滿足于教學方法……難怪某些專家認為。中國當代缺少真正意義的教學流派。因此,蘇南教學流派還需要在實踐和理論上作進一步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