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剛強:剛柔相濟
【校長檔案】
李剛強,徐州市云龍區文教體局副局長兼青年路小學校長、黨支部書記。云龍區首批名教師。省教育系統先進個人,省電化教育先進個人,徐州市名校長,全國優秀校長。在學校管理中,他獨樹一幟。崇尚并追求管理的最高境界,即老子思想的精髓與核心所在的“無為而治”,努力為師生創設一個自由寬松、民主和諧的氛圍,最大限度地發揮師生的創造性,張揚師生的個性,以達到治教、治學、治校的目的。學校現已躋身于全國名校行列。
在柔性管理中實現師生的生命價值
李剛強
十年的校長生涯,彈指一揮間。當年青年路小學那個有史以來最年輕的校長而今也已走到了不惑之年。在不斷地摸索與改進中,我認為我努力追求和踐行的學校管理也走過了三種漸進升華的境界:人治、法治、無為而治。在這一發展過程中,我也形成了自己的管理思想:尊重人,善待人,發展人,在柔性管理中實現師生的生命價值。
回想當年。憑借著過硬的業務本領,再加上自己在工作中有一股鉆勁、闖勁。韌勁。勤敏好學的我很快從青年教師中脫穎而出,從團支部書記到電教室主任,再到校長,順風順水。在青年路小學這個團隊中我擁有很旺的人氣,年長的老師信任我、看好我,年輕的老師支持我、信賴我。可以說,在我走馬上任的一兩年內,我基本上是依靠自己較強的影響力來實施學校管理的。也就是人治的層面。隨著時間的推移,我發現這種管理不能高效。更不能長久。于是,我又學習借鑒一套科學化、精確化的管理機制。來使學校得到有效運行。但是,在運行當中,這種制度管理也暴露出一些弊端,因為過于依靠制度約束、紀律監督、獎懲規則等手段,容易造成管理中人文關懷的缺失,不利于激發教師員工內心深處的主動性和創造精神。長此以往,發展的后勁肯定不足。
正當我陷入困境之時,一次機緣巧合,一向推崇中國傳統文化的我有了和國學經典零距離的親密接觸。國學經典的熏陶讓我在學校管理上有所頓悟。老子在《道德經》里提出“無為而治”這一治國理念。“無為”就是順應事物本性,有所為、有所不為,在無為中實現有為。“無為而治”并不排斥任何管制行為,而是要把握好組織行為的性質和程度,在遵循自然、順應萬物本性的原則下,因勢利導,促進事物的發展。這也是管理的最高境界。
于是,我將國學經典中的思想理念滲透到現有的剛性管理制度中,采取柔性管理策略:既要體現一般管理的本質——控制,以及一般管理的核心——協調。又要體現柔性管理的本質特征——“柔和”原則與“軟”控制。也就是既要控制,又要不違背人們的心理和行為規律;既要協調,又不僅僅靠制度紀律和聲色俱厲。而是靠柔和的說服教育、心理溝通、激勵尊重、感情投入等,以此實現管理的高效。
怎樣在柔性管理中實現師生的價值呢?
一是“以人為本”。所謂以人為本就是以尊重人的價值、發揮人的才能為精髓,這也是柔性管理的核心所在。通過不斷提高師生素養來提升學校的辦學品位和可持續發展。在實踐中,我們努力創造“今天我以學校為榮,明天學校以我為榮”的人性化氛圍;建立人性化的用人機制,“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同時積極為師生提供舒適的工作學習環境,不斷地為師生創造實現自我價值的機會。
二是“自我改善”。“自我改善”是一種精益求精的觀念,是一種奮發向上的精神,也是“柔性”管理的靈魂。為強化老師的責任意識、團隊意識、競爭意識和發展意識,我們組織老師參加各種培訓、比賽、講座、研討活動,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不斷地更新老師的理念,提高業務技能,引領老師朝專業化方向發展。
三是“自我管理”。最好的管理方法,就是訓練每一個人“自我管理”,這正是柔性管理的最高追求。為提高老師內省與慎獨修養,學校以《弟子規》的誦讀與踐行為抓手,借助中國傳統經典文化,借助這所百年老校深厚的文化底蘊,重塑校園文化精神。并慢慢定位為“重德、啟智、篤學、知恥”的校風,“敬業、善誘、創新、進取”的教風和“自主、慎思、博學、創造”的學風。而這種校園文化精神是青小師生的凝聚力、向心力所在,我們就用這種獨有的文化去熏染每一位師生,用文化的制度去約束每一位師生。用文化的魅力去浸潤每一位師生,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
如今,全體師生在學校文化的熏陶和牽引下,汲取文化營養,自覺地將其內化為自身的行為,進而在潛意識下積極地、主動地、高效地工作和學習,學校管理正在柔性管理的道路上穩步前進。